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物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在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 (1) 下列器材和操作最合理的是____。
    2. (2) 某同学课后想利用身边的器材再做一遍“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家里没有合适的摆球,于是该同学找到了一块外形不规则的小金属块代替小球进行实验。

      ①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他先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结点为M,将细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②该同学未测量石块的重心位置,仅利用刻度尺测出OM间细线的长度l,再利用手机的秒表功能测出金属块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

      ③在测出几组不同摆长l对应的周期T的数值后,该同学作出的T2-l图像如图所示。

      ④根据作出的图像可得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为。(以符号a、b、c及元表示)

    3. (3) 相比于实验室作出的T2-l图像,该同学在家做实验的T2-l图像明显不过原点,其中横轴裁距绝对值的意义为
    4. (4) 若不考虑测量中的偶然误差,该同学的测定的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
  • 1.  某同学在做探究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实验中,她选择了一个灵敏电流计G,在没有电流通过灵敏电流计的情况下,电流计的指针恰好指在刻度盘中央。她先将灵敏电流计G连接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计的指针如图甲中所示。

    1. (1) 为了探究电磁感应规律,该同学将灵敏电流计G与一螺线管串联,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图乙中的条形磁铁的运动情况是(选填“向上拔出”或“向下插入”)。
    2. (2) 该同学将灵敏电流计G接入图丙所示的电路。此时电路己经连接好,A线圈己插入B线圈中,请问灵敏电流计中电流方向与螺线管B中导线的绕向(选填有或“没有”)关系。
    3. (3) 她合上开关后,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了一下,若要使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4. (4) 某同学对教材中断电自感实验做了如下改动。在两条支路上分别串联电流传感器,再按教材要求,断开电路并记录下两支路的电流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不改变线圈电阻等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只将铁芯拔出后重做上述实验,可观察到灯泡在断电后处于亮着的时间将(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 1. 某实验小组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9.8m/s2
    1. (1) 下列中的实验操作,效果最好的是____。
    2. (2) 为了使打第一个点时重物的速度为零,必须选用纸带上打下的第1、2点间距接近mm(保留整数)。按正确的操作选用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其中О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B、C为三个计数点,用刻度尺测得OA=12.41cm,OB=18.60cm,OC=27.21cm,在计数点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已知重物的质量为1.00kg,在OB段运动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J(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重物的动能增加量△Ek=J(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实验表明,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物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
    3. (3) 小组某成员设计了另一种验证的方法:在纸带上选取多个计数点,测量它们到起始点О的距离h,计算对应计数点的重物速度 , 描绘图像,该成员认为: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你认为该判断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 1. (2022高二上·辽宁期中) 章飞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并测量光的波长,实验装置中的①②③元件分别为滤光片、单缝和双缝。通过调节,现已观察到明显的干涉条纹。

    1. (1) 为了增大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章飞同学可以更换间距(填“更大”或“更小”)的双缝。
    2. (2) 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a位置时,手轮的读数记作;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b位置时,手轮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手轮的读数为mm,此读数记作

    3. (3) 已知双缝间距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则待测光的波长为。(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 1. 徐同学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就地取材组装了几种实验装置。
    1. (1) 下列最合理的装置是____,
    2. (2) 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摆球的直径mm。

    3. (3) 徐同学用秒表记录单摆振动的周期,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实验中多次改变摆线长度,并测得对应的周期T , 由于马虎,该同学误将摆线长度当成了摆长,作出的周期的平方一摆长图像如图乙所示,该图像的斜率为(填“”“”或“”);根据图乙可以计算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π取3.14,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1.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在竖直放置的硬板上先后铺上方格纸和复写纸并用图钉固定,调整斜槽PQ使其末端切线水平,同时在末端Q挂上重锤线。小球沿斜槽轨道滑下后从Q点水平飞出,落在接球槽MN上,在方格纸上留下一个痕迹点。移动接球槽,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多次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 (1) 对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2. (2) 某次实验正确操作记录的三个痕迹点ABC如图乙所示,图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为L , 可判断点A(选填“是”或“不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表达式v0=(用gL表示)。
  • 1. 如图所示,如图为在实验室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重物拉着纸带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通过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点测量、分析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 (1) 实验前,老师提供两种电源: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实验所需的电源为
    2. (2) 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下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BC , 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AhBh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设重物的质量为m。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Ep=,动能变化量Ek=

    3. (3) 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____。
    4. (4) 该同学继续应用纸带上各点到起始点O的距离h , 计算出相应点对应的速度v , 以h为横轴、v2为纵轴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 该图线的斜率应____。

  • 1.

    1. (1) 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末端水平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 , 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同时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该实验现象说明了球在离开轨道后____;
    2. (2) 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 表示 , 其值是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小球在点的速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提示的平方是
  • 1.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 , 频率为的交流电源上,从 实验中打出的几条纸带中选出一条理想纸带,如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个点 , 测出点距起始点的距离为 , 点间的距离为 , 点间的距离为 , 已知重锤的质量为 ,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 则:所有结果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起始点到打下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
    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还可利用重锤下落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经过计算可知,测量值比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要小,其主要原是:

  • 1. (2022高三上·铁岭月考)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甲实验装置验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从一定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O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A、B、C为纸带上标注的三个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 , 计算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1. (1) 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2. (2) 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B时的速度v=m/s;
    3. (3) 在打计数点O至B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J,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J,实验结果显示略大于 , 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4. (4) 某同学根据选取的纸带的打点情况做进一步分析,做出获得的速度v的平方随下落的高度h的变化图像如图丙所示,据此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