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为探究保险丝熔断的原因,小明连接了图所示的电路。

    1. (1) 保险丝是采用电阻率较大、熔点较(填“高”或“低”)的材料制成的。
    2. (2) 接通电源,依次闭合各小灯泡支路的开关,可以看到电流表的示数,但保险丝不熔断。
    3. (3) 当闭合电炉丝支路的开关时,发现保险丝被熔断了,说明保险丝发生熔断现象可能

      的原因是

  • 1.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 一百多年来,科学家通过实验与

    推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逐步揭开原子的构成。

    1. (1) 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

      他推测的依据是

    2. (2)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著名的a 粒子散射实验 (图1),实验现象如图2。

      由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有____(填字母)。

    3. (3) 1919年,卢瑟福又用α粒子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一个 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与氢原子相近,这种粒子的名称为
    4.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 下列有关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 1. 断路器因方便、安全,被广泛使用。
    1. (1) 图示为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图,当电流过大时,它的工作顺序是 ____ ( 填字母 ) 。

      ① 簧锁装置脱开;②接触点断开;

      ③ 电流过大,双金属片发热就多;④双金属片弯曲,触动簧锁装置

    2. (2) 一般固体受热时,在各个方向上的长度都会膨大,在冷却时都会缩小。物体在某一方向上长度的膨胀称为线膨胀。下表是科技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

      实验序号

      材料

      升高的温度(℃)

      原长(m)

      伸 长 量 ( mm )

      1

      黄铜

      10

      1.00000

      0.19

      2

      黄铜

      10

      2.00000

      0.38

      3

      康铜

      10

      1.00000

      0.15

      4

      康铜

      30

      1.00000

      0.65

      5

      10

      2.00000

      0.46

      6

      30

      1.00000

      0.69

      ①从3、4两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物体的伸长量与有关 。

      ② 如图所示的电热设备中有一个由黄铜片与康铜片双金属合在一起的温控开关,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向上弯曲,使电路断开,根据上面的实验记录确定双金属片上下层的材料分别是(填“黄铜和康铜”或“康铜和黄铜”)。

  • 1.  如图所示为某电动机的原理图,EF、PQ 为螺线管,abcd 为电动机的线圈,00'为转轴。闭合开关,线圈能朝一个方向持续转动,则( )

    A . 螺线管F 端为N 极 ,P 端 为N 极 B . 图中线圈平面恰好处在平衡位置 C . 若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转动方向不变 D . 图示装置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 1. 为实现自动控制,小明同学利用电磁继电器(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制作了具有延时加热、保温、消毒等功能的恒温调奶器,其电路图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中,电压U1=3V, 定值电阻 ,  热敏电阻R 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工作电路中,电压 U=220V,。已知水温达到80℃时衔铁会跳起。

    1. (1) 电磁铁的优点是(说出一项即可)。
    2. (2) 求衔铁刚跳起时,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
    3. (3) 如果想升高水被加热的最高温度,可以的阻值或者电源的电压。 ( 均

      填“增大”或“减小”)

  • 1. 如图是课堂上老师做的演示实验。在原来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平行地放一根直导线。 闭合开关,小磁针发生了转动。某同学看了实验后想到:小磁针转动肯定是因为受到力的

    作用。这个力是谁施加给它的呢?他做了如下几种猜想:

    ①可能是风吹;

    ②可能是小磁针旁磁铁的吸引;

    ③还可能是直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产生了磁场。

    1. (1) 该同学得出“小磁针转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的结论,其依据是
    2. (2) 为了使实验有明显现象,直导线应 放置 (填“南北”或“东西”)。
    3. (3) 用烧杯将小磁针罩住是为了验证猜想 ( 填 序 号 ) 。
    4. (4) 为了验证是“直导线中通过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小磁针转动”这一事实,最简单的实验操作是
  • 1. 小明同学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知识后,仔细观察了家里电水壶的三脚插头(如图)。

    1. (1) 他发现脚E 比其他两脚稍长一些,请你帮小明解释一下。
    2. (2) 小明爸爸将电水壶的三脚插头铜片E 拆除,以便能在墙上的两孔插座上使用,这种做法存在什么安全隐患?
  • 1.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大 B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C . 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 D .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 1. 发光二极管只允许电流从二极管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如图所示,将两只二极管与线圈连成并联电路,并将两只二极管的正负极接成相反情形。使磁铁在线圈中左右移动,此时会看见两只发光二极管轮流发光。

    1. (1) 该装置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2. (2) 有同学认为用一只二极管也可以,为什么要用两只呢?我们可以这样说服他:实验中要用两只二极管,是因为可以方便地研究的关系。
  • 1. C-14 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具有放射性,科学家利用C-14来测定古代遗存物的“年龄”。大气中的C-14 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 后被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 C-14 就会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 平衡。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其组织内的C-14 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 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C-14 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 代。请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 C-12 原子相比, C-14 原子结构上的不同是不同。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填字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