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社会法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钱江潮涌塔里木,接力援疆谱新篇。2020年到2023年,浙江第十批干部人才援疆工作中,累计投入援疆资金63.89亿元,实施项目1093个,推动浙阿(阿克苏)两地490余所学校、20余万名学生结对子,培训干部人才5.2万余人(次)。浙江的接力援疆(   )

    ①有助于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③有助于消除各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史学家吕思勉说:“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纪念的。”他说的“取士之法”主要是(   )
    A . 推荐 B . 世袭 C . 考试 D . 投票
  • 1.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下列对这一规定带来的后果描述最确切的是(   )
    A . 国门洞开 B . 领土破碎 C . 民族危亡 D . 生灵涂炭
  • 1. 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要求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收捐税。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 . 确立了“王在法下”原则 B . 君主专断政策遭到反对 C .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 D . 资产阶级革命正式爆发
  • 1. 1945年7月26日发表的一份历史文献中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这份文献是(   )
    A . 《凡尔赛条约》 B . 《慕尼黑协定》 C . 《联合国家宣言》 D . 《波茨坦公告》
  • 1. 隋唐时期的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这说明孙思邈(   )
    A .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B . 能够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疾病 C . 继承了张仲景“治未病”理论 D . 首创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 1. 史学家在评论公元前四世纪某次军事行动时说:“从小亚(指地中海与黑海之间的小亚细亚半岛)到埃及一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就不惜大动屠刀,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遭洗劫一空。”他评论的是(   )
    A . 亚历山大东征 B . 十字军东征 C . 蒙古军队西征 D . 东印度公司扩张
  • 1. “工厂由于不再局限于水力资源充足的地区,从而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工业的集中成为现实,人类的工业时代终于来临。”引起这一变革的关键是(   )
    A . 手工工场的发展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D . 垄断组织的出现
  • 1. 二十世纪出现了大量国际组织,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国际组织及其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

    A

    联合国

    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B

    大西洋公约组织

    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C

    华沙条约组织

    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

    D

    世界贸易组织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A . A B . B C . C D . D
  • 1. 百年复兴路,浙江故事多。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一所学校的故事】

    1937年,浙江大学师生踏上了漫漫西迁路,克服万难,穿越六省,行程2600公里,于1940年抵达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坚持办学近7年,谱写了一部“文军长征”史。

    【一部宪法的故事】

    1954年1月,毛泽东对随行人员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又说:“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正确的道路可走。”

    【一家企业的故事】

    1983年,萧山万向节厂厂长鲁冠球提出与乡政府签订厂长个人风险承包合同,自我加压,承包利润指标翻一番,获得经营自主权,这份合同成为后来企业承包经营的范本。1984年,万向产品首次销往美国,迈出了“从田野走向世界”的第一步,由此打开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不仅赢得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锻炼了自我,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开拓。

    1. (1)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浙大西迁办学的背景,并写出“文军长征”从浙江到贵州经过的A、B两省的名称。
    2. (2) 毛泽东这次杭州之行的主要工作是什么?根据材料说一说这项工作的目的。
    3. (3) 阅读材料,指出万向节厂变革的意义。综合本题信息,指出三则浙江故事所折射的中国人民的追求和梦想。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