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金牛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于是入朝见戚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才美不外 见:同“现” B . 执策而之 临:面对 C . 臣之妻臣 私:偏爱 D . 寡人之耳者 闻:听到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千里者     朝廷臣莫不畏王 B . 鸣之不能通其意     学不思则罔 C . 策之不其道     皆美于徐公 D . 骈死槽枥之间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3. (3) 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A .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B .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私下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C .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几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D .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私下进谏;几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4.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两文均观点鲜明。甲文指出要识别和重用人才,乙文强调广开盲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B . 两文均说理巧妙。甲文以千里马的遭遇比喻人才的际遇,乙文以家中事类比朝中事。 C . 两文均长于讽刺。甲文讽刺了统治者的愚昧专横,乙文讽刺了齐王的昏庸无知。 D . 两文均语言精当。甲文中一个“不知”揭露了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乙文中一个“蔽”字概括了齐国朝政的症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