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上·深圳月考) 名著阅读。

    材料一: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鼗也,朱熹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

    材料二: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A , 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1. (1) 材料一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残酷,其中最使作者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两件事。
    2. (2) 结合原著分析作者对A的感情变化。
    3. (3) 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