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2·桂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代中期有效的海运保证了大都的粮食供应,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但在元朝末期,顺帝至正年间多次出现“海运不给”“运道遂梗”的局面,“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京师乏粮,使大都附近“强贼四起”。时人认为,“所在盗起,盖由岁饥民贫”,并建议“大发仓廪赈之,以收人心”,但元顺帝不允。行之数十年的京师赈济至此停止。京畿自然灾害频仍,大都粮食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大量人口外流。元朝廷不得不鼓励在京畿内开荒垦田,同时资遣流民及裁汰冗官,这些措施取得了有限的效果。

    ——摘编自韩光辉、向楠《元末大都城市的粮食供应》

    材料二:工业革命导致了英国城市人口的剧增,伦敦、曼彻斯特等诸多城市出现严重的粮食供应问题。为此,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项法律,支持政府加快修筑运河和铁路,促进国内不同地区的粮食流通和互补,增强城市粮食供应的稳定性。1846年,英国议会废除了自1815年以来实行的《谷物法》,该法案曾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夸特是英国的重量单位,约合12.7千克)低于80先令时,绝对禁止粮食进口;只有在达到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许可从国外自由输入粮食。据统计,英国19世纪30年代进口粮食比重为2%,到19世纪60年代增至24%。

    ——摘编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末大都粮食供应不足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政府解决城市粮食供给问题的新思路,并分析其意义。
    3.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解决城市粮食问题的历史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