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八下·太原期中) 阅读散文,完成各题。

    团圆饭

    ①“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母亲用竹竿绑了一把扫帚,扫帚一下子通了天,像孙悟空大闹天宫。母亲擦玻璃,我用扫帚东撩一下西撩一下,灰尘纷纷扬扬地飞下来,一道太阳光从窗外照进来,照得一粒粒的灰尘手舞足蹈。母亲拖地,我去河里洗拖把,一趟又一趟,直到把水泥地拖得发光。

    ②“还是生女儿好啊,她那两个哥哥就连黄狗也追不上,不知哪里去了。”母亲在河埠头跟人感叹,这话让我心里暗笑,又得意。掸尘后贴春联,每道门上贴着大红的春联,墙壁的空白处贴上年画,有大胖娃娃抱着鱼,有王昭君抱着琵琶,有宝黛共读《西厢记》,把屋里映得亮堂堂的,既喜庆又好看。

    ③家里收拾得锃亮后,母亲在接下来的一天早上,早早地起来,生火烧水,开水“突突突”地翻滚着,厨房里雾气腾腾的。父亲杀鸡,把鸡脖子上的毛一扯,干脆利落,一刀下去,鸡没来得及啼出声来,血便滴在白瓷碗里。

    ④门口的河埠头,大家蹲着,边说边洗,交流着各种信息,你家有没有谢年啊,你家杀了几只鸡啊。我拎着鸡等着位置空出来。

    ⑤父亲说谢年和祭祖是一年当中最为隆重的家庭祭祀活动,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祈盼来年吉祥。我的两个哥哥这下要出大力了,“哎嗬哎嗬”地把八仙桌抬出,放在靠近大门口的厅堂,按照“横神佛,直祖宗”的规矩摆放。“横”与“直”指的是桌面的木纹路,祭祀神佛的桌子是横着摆放的。母亲说:“这可不能摆错,要照老规矩办事,说不定什么时候横财就会飞进家门。”祭祀祖宗的桌子是竖着摆放的,孝敬祖宗自然要工工整整,不可乱了方寸。八仙桌上放着三只红漆木质祭盘,分别盛着三牲:猪头、全鸡、鲤鱼。猪头是“利市”,吉利。全鸡是公鸡,身上戳一把刀,昂首跪在祭盘中,口含一根葱,头朝门外,表示金鸡报春,恭迎神明。鲤鱼是活的,用红线穿背,红纸贴眼,悬于龙门架上,表示年年有余和鲤鱼跳龙门。除了三牲还有五鼎,是花生、黄豆芽、芋艿、香干、麸等五种用清水汆熟的素菜,外加一盘豆腐、一碟盐。供桌上还放着一盘年糕、三杯茶、两碗饭和十二盅酒。

    ⑥谢年后是祭祖,八仙桌就摆在厅堂,按木纹直向摆放,跟谢年的摆法相反,供桌的三边摆放酒杯和筷子,都是平时见不到的好菜,大鱼大肉,碗数成单,摆满一桌。点燃香烛后,父亲念念有词,合掌,请祖宗大人来吃年夜饭,并请祖宗大人保佑全家健健康康、太太平平。母亲叫我们许愿,我们收起平常嘻嘻哈哈的模样,正正经经地整个身子扑倒下去,跪拜在祖宗面前,一磕头二磕头三磕头,默念心愿。

    ⑦三十年夜说到就到了,这一餐的菜肴很丰盛,母亲把春节待客的猪肉、鸡肉等菜留足,剩下的就在三十年夜吃。父亲喝着黄酒,我们吃着肉,满嘴的油,抢着给父亲倒酒,给母亲盛饭。酒酣处,父亲摇着头哼起了小调:“第一只台子四角方,岳飞枪挑小梁王,武松手托千斤石,太公八十遇文王……”

    ⑧此时,我们兄妹仨站在门边量身高,对比去年的刻度,分享长高的喜悦。我们吃着瓜子、花生、年糕干,和父母一起守岁,讲关于年的传说和对来年的美好期盼。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说什么也是什么,欢欢喜喜,压岁钱和新衣服都压在枕头下,一双新棉鞋并排放在床边,米甏里的米是满的,水缸里的水是满的,灶间的柴火也堆得满满的,什么都是满满的。忙碌了一年的砧板和菜刀在灶台上呢呢喃喃,水桶和扁担在壁角交头接耳,扫帚和簸箕在地上也是款款深情。

    ⑨明天,可以拥有新的衣服、新的岁数,我摸出压在枕头底下簇新的压岁钱,                                     睡意像潮水一样,一波又一波地涌上来,终于淹没了我。

    1. (1) 请你根据文中写的过年习俗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②贴春联、年画→③谢年→④→⑤吃年夜饭→⑥

    2. (2) 结合语境,请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

      ①酒酣处,父亲摇着头哼起了小调:“第一只台子四角方,岳飞枪挑小梁王,武松手托千斤石,太公八十遇文王……”

      ②忙碌了一年的砧板和菜刀在灶台上呢呢喃喃,水桶和扁担在壁角交头接耳,扫帚和簸箕在地上也是款款深情。

    3. (3) 请你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补写第⑨段画横线处空缺的内容。写作提示:①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写“我”摸出压岁钱后的心理。②不少于8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