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非文学作品阅读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学校启动了“航天科技进人生活”主题宣传项.目,你作为该项目的参与者,请完成小题中的三个任务。

    材料一: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2021年2月10日到达火星轨道,之后“天问一号”的着陆巡视器于2021年5月~6月在火星表面进行软着陆,候选着陆点为乌托邦平原。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个方式虽然效益高,但是起点高、挑战大。若成功将推动中国深空探测能力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3个在火星着陆、第2个在火星巡视的国家。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着陆巡视器(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总质量约5吨(含燃料)。

    (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4期)

    材料二:面临如此艰巨的挑战,“天问一号”又是如何漂亮利索地完成整个过程的?

    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随后,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器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

    “天问一号”的降落过程历时约9分钟,大致分为气动减速段、降落伞减速段和动力减速段。9分钟内,着陆巡视器要完成10多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要一气呵成,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惊心。

    王闯(中国火星探测器总体设计主任)告诉记者,“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这个过程中克服了高温和姿态偏差,气动减速完成后“天问一号”的下降速度也减掉了90%左右。”

    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主要有降落伞展开、拋大底、抛伞抛背平几个步骤。“超音速降落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天问一号在使用降落伞时要保证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动压下打开,这个过程存在开伞困难、开伞不稳定等问题。”王闯介绍,“火星大气非常稀薄,要求探测器的气动外形具备高效的减速性能,同时需要更轻量化的防热材料。

    当速度降至100米/秒时,“天问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在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

    孙泽洲(“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表示,火星探测器继承了嫦娥三号、四号、五号成熟的悬停、避障技术,以确保安全着陆。科研人员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基于配平翼的弹道——升力式进入方案,以降低火星大气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提高适应能力。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6日第2版,记者:冯华)

    材料三:此次火星探测器上采用的是经配方优化设计的新型超轻质蜂窝增强烧蚀防热材料。

    与“前辈”相比,此材料密度更低、防热效率更高,并且可以根据承受的气动载荷分布进行变厚度优化设计,在保证探测器拐角部位能够耐受更严苛的气动载荷的情况下,让整个结构的材料更加轻质化。同时,探测器大底结构具有非常好的整体性,确保在奔向火星过程中,即使承受高低温交变,也能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节选自《科技日报》2021年5月17日第2版,记者:陈瑜)

    1. (1) 为了让同学们及时了解“天问一号”的相关资讯,项目组准备将,上面三则材料整合成一篇推文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总标题已拟定为“火星你好,天问来访”,请你再给这三则材料各拟一个小标题。

      要求: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字数相同。

      火星你好,天问来访:

      小标题①:

      小标题②:

      小标题③:

      信息辨识

    2. (2) 为了正确宣传科技知识,请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与上述材料信息最符合的一项( )
      A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着陆巡视器(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总质量5吨(含燃料)。 B . 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同时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人火星大气。 C . 因为存在开伞困难、开伞不稳定等问题,所以超音速降落伞是降落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 D . 探测器大底结构具有非常好的整体性,即使承受高低温交变,也能确保在奔向火星过程中结构的可靠性。
    3. (3) 科技改变生活。你推测下面图片中的两个场景可能会利用这次火星探测的相关技术,为了向同学说明推测的合理性,请结合上述材料阐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