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中考语文:创新题型——考前能力提升练习(二)

更新时间:2023-05-23 浏览次数:18 类型:三轮冲刺
一、单选题
  • 1. 对下面各句的对话语气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句,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的语气) B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习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D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责怪的语气)
二、语言表达
  • 2. 明天的语文课,老师将邀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中最打动自己的句段。请你在课前先摘录下来,并仿照示例,做好朗读设计。

    【示例】

    摘录: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邓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朗读设计:作者是科学家,情感丰富。越是想不清楚的感情,越是深沉,也越是强烈。“那样大”需用重音读,强调作者的情感激荡;“自豪”“骄傲”读的稍有力量,读出无疑而问的坚定;“我始终想不清楚”要重音轻读,读出对挚友的深厚友谊。

    我的摘录:

    朗读设计:

  • 3.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着用第三人称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 4. (2021九上·萧山月考) 班级以“周末补习的利与弊”为辩题组织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以辩手的身份表明己方观点,并阐述理由。100字左右。
三、综合题
  • 5. (2021九上·重庆期中) 综合性学习。

    ㅤㅤ小说是文学盛宴上的一道美味,那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多样的表现手法,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小说的灵魂是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沉浮,往往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品析人物形象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为此,初三(1)班将开展“遨游小说天地,感受小说魅力”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围绕活动主题,老师准备对初三(1)班同学的“小说阅读现状”进行访谈调研,以下是老师未完成的访谈提纲,请你帮老师把横线部分补充完整。

    2. (2) 语文老师准备通过“竞选演讲”的方式,面向全班同学公开选拔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积极参加本次竞选演讲。现在你将面对全班同学,请开始你的演讲吧!(注意:字数控制在100字左右。)
  • 6. (2021九上·綦江月考) 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中国古典诗文中有很多表达“自强不息”含义的名言警句、诗句等,请你举出两句。
    2. (2) 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概括其事迹。
    3. (3) 班上要出一期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黑板报,你将如何出好这期板报?请简要谈谈你的思路。
四、语段阅读
  • 7. (2021九上·休宁期中)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东京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回顾17天的比赛历程,每一位中国奥运健儿都奋斗拼搏,用实践书写“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向世人展现了热血爱国、篷勃向上、阳光可爱的崭新面貌。38金、32银、18铜,打破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举重男子73公斤级总成绩、射击男子50米步枪三姿、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等4项世界纪录,创造21项奥运会纪录,中国奥运军团比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表现堪称完美……始终bǎo有自信,从奥运赛场迈向复兴征程。这几天,“航天员喊话奥运健儿”的新闻成为热搜。在航天员和奥运健儿们的“天地对话”中,我们看到的是“不断超越自我、目标星辰大海”的自信与力量。一个国家的兴盛,离不开体育的支持;____。在这个时代的hóng大赛场之上,以奋斗者的姿态去奔跑、去拼搏,我们定会站在最高领奖台上。

    (《光明网》)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bǎo 有          hóng 大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 (3) 参照画线句,在下面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4. (4) 航天员和奥运健儿们的“天地对话”令人振奋,催人奋进。请你给他们其中的一位编辑一条发自肺腑的短信吧。
五、现代文阅读
  • 8. 非文学作品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旅行游记?

    余柯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极大地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使得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得以成为可能,短时间的出行也变得更加从容了。

    而经济的发展又促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更愿意为高品质的生活投入时间和金钱,旅行无疑就是很好的放松身心、扩展眼界的方式。

    无论年纪,无论身份,无论贫富,旅行总能带给你不一样的人生体会。因此,无论古今,旅行都是人们乐衷也是最普遍的认识世界、开拓眼界的方式。

    现代社会,伴随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便捷地把旅行中的风景和故事通过朋友圈、微博等形式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而撰写一篇旅行游记,作为一次旅行的见证,给朋友的旅行提供一些帮助,是所有“驴友”必不可少的技能。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旅行记录呢?这在古人的游记中大有经验可循。

         记述

    谈及“游记”,不得不提的是《徐霞客游记》。该书为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三十余年旅行,记述各地胜地美景的著作,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该书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地理环境的游记,可作为中国的旅游指南。该书是“日记体”编排,按每日情况记述作者的旅行,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录。

    以《游天台山日记》为例。作者详细地记叙了前后九天游览天台山的过程,对于天台山的著名景观,也详略结合地一一介绍和描述,最后还进行了全景式的描写。

    日记形式的游记,重在每天都要记录,篇幅不需过长,但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朴实的语言说清每天的旅行状况以及遇到的景象、所感受到的风土人情以及自己特别的心情和经历即可。这也是最易进行操作的一种游记形式,看似“流水账”的记录能为你留住旅行中的点点滴滴,还可以磨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

         记述

    以唐代僧人玄奘所撰《大唐西域记》为例。该书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记述了玄奘所亲历及听闻的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城邦的概况,包括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

    该书是玄奘回国后根据自己游历中的见闻和思考而整理创作的,无疑是经过全局统筹的。与日记体相比,这种游记难度更大。因为经过的地方非常多,要记录的事情也会觉得很多,整理起来也是很有难度的。

    因此,在撰写这类游记时,必须要抓住重点,按地点记述一到两个最突出的景观,以其为中心对其周边的景观进行描述,也别忘了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些经过的地点,不需要面面俱到,有些只需要一笔带过就好。

    分类别记述

    以元代周达观所著《真腊风土记》为例,该书以城郭、宫室、服饰、官署、人物、语言等类为目进行详细介绍。

    作为现存与真腊同时代者对该国的唯一记录,不仅可作为游记的典范加以模仿,更是研究真腊和吴哥窟的重要文献。撰写这种游记需要对旅行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调查,介绍时也更要求细致客观,以描述性语言为主,最好是能在说明时对该地的自然及历史文化背景等也加以介绍,会使得内容更加丰富。这一类游记不仅是旅行记录,更能作为后来者的旅行攻略。

    此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游记作品可供欣赏和学习。东晋时的佛教大师法显所撰《法显传》,又称《佛国记》,为我们展现了陆路上到达中亚、印度,并经马六甲海峡和南海返回中国途中的见闻。而作为“求法之人”,其书也有着自身独特的思想性。

    还有郑和船队翻译撰写关于郑和远航的记录《瀛涯胜览》,近代中国最早的官方使团考察英法等国的报告《乘槎笔记》和《航海述奇》,梁启超所撰关于美国的《新大陆游记》等等,都是很好的游记教科书。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这些游记有的偏重于名物考察,有的侧重于风土人情的描绘,有的则倾向于思想的探索,但都为当时的国人介绍了世间丰富的人情事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阅读这些书,我们也可以获得启示。

    人生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写游记的方式整理思绪,回顾旅行中的得失,学会换个角度看待世界,会使得旅行更有意义。总之,世界那么大,你应该去看看。

    (有删改)

    1. (1) 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得知写游记可以按三种方式记述:记述、记述、分类别记述。
    2. (2) 对照上文内容,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 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三十余年旅行,记述各地美景,旅行归来后的他整理的《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详细记录地理环境的游记,可以作为旅游指南。 B . 不同游记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偏重于名物考察,有的侧重于风土人情的描绘,有的则倾向于思想的探索。通过阅读这些书,我们可以获得启示。 C . 旅游可以很好地放松身心,扩展眼界,从古至今,旅行都是人们很好地认识世界,增长见识的唯一方式。无论你是谁,旅行总能带给你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D . 文章主要介绍了三种记录游记的方式,这在我们以后写游记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一篇高质量的旅行游记,一定要把旅行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
    3. (3) 语言的准确性是一篇好的说明文的重要标准,请简述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该书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地理环境的游记,可作为中国的旅游指南。

    4. (4)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写一篇漂亮游记的要素。请你结合本文相关语句,从下面所学的游记中任选一篇来印证。

      A.《壶口瀑布》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C.《一滴水经过丽江》

      我选( ),我的阐述:

  • 9. 文学作品阅读

    地有衣

    宋长征

    ①苔藓沉默,苔藓是村庄的留守者,就像那些倚靠在土墙上晒太阳的人,不曾走出村庄方圆几里。老人们衣着简单,村庄也衣着单调,单调的土黄,守护着村庄里里外外,如果还有一点颜色的话,就是土墙上的苔藓了。

    苔藓有根,和众多生活在村庄里的植物一样,不能看见泥土,看见泥土像孩儿遇见娘,钻进怀里,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见风就长。苔藓生长的季节,大约从阳春三月开始,阳春始,惊蛰动,各种知名的、不知名的小虫子在村庄醒来,有的以翅膀为笛,弹奏春江流水,有的以口器为号,鼓动万物萌生。

    ③我不怕,我只是怕井台边上的那些苔藓,年深日久,竟长成一张墨绿的毯子,遇水而滑。小心翼翼,好歹我在老井里照见清澈的自己,乱草一样的头发,随波荡漾的影子,一直荡漾许多年,如今还在村庄里游荡。

    ④对于老井,苔藓就是老井墨绿色的衣领,每到春天,稍一休整,村庄便又一次鲜活起来。

    ⑤鲜活起来的还有村庄之外的阡陌。阡陌蜿蜒,走过“咯噔”“咯噔”的车马,也走过村庄车轮滚滚的历史,在弥漫的烟尘中,村庄迎来过丰收的喜悦,也面对过饥寒与忧患。

    ⑥每一个村庄都是一个世界,每一个村庄里走出来的人,都曾与世界发生过千丝万缕的关联。二奶总是在榆钱串上树梢的季节想起二爷,叹口气,手腕轻盈绾上发髻,说,你二爷走时就是这个时节,你二爷最喜欢吃我做的榆钱饭,你二爷是被征兵的强行带走的,那是我结婚的第三天。你二爷走了啊,就没有个准信,有人说在东北饿死了,有人说跟着去了台湾。

    ⑦二爷走的那天,阡陌上的苔藓一定刚刚开始萌绿,那些不起眼的植物生成一种叫乡恋的情结,一路蜿蜒。我在阡陌上行走,踏着二爷走过的脚印,歪歪扭扭。他一定很不情愿,他一定在阡陌上耍赖、打滑 , 两行清晰的印痕,在雨后的苔藓上一如大地之泪

    ⑧地有衣,村庄 也需要御寒的衣衫,大地也需要干净整洁。每一场雨中,苔蘚都在密密织补村庄的寒衣、大地的寒衣,以供我们的村庄能在一蓑烟雨中度过寒凉之境。

    ⑨苔藓见多了人世寒凉,积郁于心,也使大地保持了畅然呼吸。我小时患鼻炎,二奶从土墙上抠下墨绿的苔藓,塞进空荡的鸭蛋壳,在火烬中煨熟,塞进呼吸不畅的鼻孔,后来竟通通透透。那是草木的气息,泥土的气息,甚或夹杂着母亲的气息,形成一股暖流在身体里游荡。

    ⑩本色是什么?本色即是一个人要葆有天生的那份纯真,一个村庄要葆有村庄的内涵和古朴的民风。本色即是泥土的大地上不一定需要太多冷漠的水泥钢筋,邻里谦和,万物相生,人与大地同舟共济。

    ⑪苔藓就是村庄的本色、大地的本色。诞生于泥盆纪的苔藓,一直充当着万物之母的身份,给村庄和大地披上一件薄薄的衣,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选自《散文·海外版》)

    1. (1) 文章描写了长在不同地方的苔藓,也回忆了相关的往事,请根据文本内容,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2. (2) 赏析下面句子,重点关注加点字词,体会文字的妙处

      ①苔藓有根,和众多生活在村庄里的植物一样,不能看见泥土,看见泥土像孩儿遇见娘,钻进怀里,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见风就长。

      ②我在阡陌上行走,踏着二爷走过的脚印,歪歪扭扭。他一定很不情愿,他一定在阡陌上耍赖、打滑 , 两行清晰的印痕,在雨后的苔藓上一如大地之泪。

    3. (3) 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4. (4) 语文老师组织了“藓有闻”主题学习活动,小文已完成了“古代诗文”与“苔藓文化意蕴”的配对任务,却不知道《地有衣》中的“苔藓”该归于以下哪一类。请你动动脑,帮小文解答一下这个难题。

      ①宫怨吊古与士不遇——西晋·陆机《婕妤怨》:春苔暗阶除,秋草芜高殿。(宫怨吊古)

      ②离别相思与怀乡思乡——唐·李白《久别离》: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离别相思)

      ③山水之美与田园之景——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山水之美)

      ④仙隐之情与禅意物化——唐·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禅意物化)

      ⑤爱怜欣赏与鄙薄厌弃——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映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爱怜欣赏)

      答:《地有衣》中的苔藓可归为第类,理由:

  • 10. 非文学作品阅读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学校启动了“航天科技进人生活”主题宣传项.目,你作为该项目的参与者,请完成小题中的三个任务。

    材料一: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2021年2月10日到达火星轨道,之后“天问一号”的着陆巡视器于2021年5月~6月在火星表面进行软着陆,候选着陆点为乌托邦平原。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个方式虽然效益高,但是起点高、挑战大。若成功将推动中国深空探测能力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3个在火星着陆、第2个在火星巡视的国家。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着陆巡视器(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总质量约5吨(含燃料)。

    (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4期)

    材料二:面临如此艰巨的挑战,“天问一号”又是如何漂亮利索地完成整个过程的?

    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随后,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器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

    “天问一号”的降落过程历时约9分钟,大致分为气动减速段、降落伞减速段和动力减速段。9分钟内,着陆巡视器要完成10多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要一气呵成,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惊心。

    王闯(中国火星探测器总体设计主任)告诉记者,“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这个过程中克服了高温和姿态偏差,气动减速完成后“天问一号”的下降速度也减掉了90%左右。”

    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主要有降落伞展开、拋大底、抛伞抛背平几个步骤。“超音速降落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天问一号在使用降落伞时要保证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动压下打开,这个过程存在开伞困难、开伞不稳定等问题。”王闯介绍,“火星大气非常稀薄,要求探测器的气动外形具备高效的减速性能,同时需要更轻量化的防热材料。

    当速度降至100米/秒时,“天问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在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

    孙泽洲(“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表示,火星探测器继承了嫦娥三号、四号、五号成熟的悬停、避障技术,以确保安全着陆。科研人员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基于配平翼的弹道——升力式进入方案,以降低火星大气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提高适应能力。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6日第2版,记者:冯华)

    材料三:此次火星探测器上采用的是经配方优化设计的新型超轻质蜂窝增强烧蚀防热材料。

    与“前辈”相比,此材料密度更低、防热效率更高,并且可以根据承受的气动载荷分布进行变厚度优化设计,在保证探测器拐角部位能够耐受更严苛的气动载荷的情况下,让整个结构的材料更加轻质化。同时,探测器大底结构具有非常好的整体性,确保在奔向火星过程中,即使承受高低温交变,也能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节选自《科技日报》2021年5月17日第2版,记者:陈瑜)

    1. (1) 为了让同学们及时了解“天问一号”的相关资讯,项目组准备将,上面三则材料整合成一篇推文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总标题已拟定为“火星你好,天问来访”,请你再给这三则材料各拟一个小标题。

      要求: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字数相同。

      火星你好,天问来访:

      小标题①:

      小标题②:

      小标题③:

      信息辨识

    2. (2) 为了正确宣传科技知识,请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与上述材料信息最符合的一项( )
      A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着陆巡视器(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总质量5吨(含燃料)。 B . 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同时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人火星大气。 C . 因为存在开伞困难、开伞不稳定等问题,所以超音速降落伞是降落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 D . 探测器大底结构具有非常好的整体性,即使承受高低温交变,也能确保在奔向火星过程中结构的可靠性。
    3. (3) 科技改变生活。你推测下面图片中的两个场景可能会利用这次火星探测的相关技术,为了向同学说明推测的合理性,请结合上述材料阐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