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2018学年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试卷(二...

更新时间:2018-04-24 浏览次数:3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7八下·乌兰期末) 1949年9月,在北平正在召开着一次重要的会议,出席会议的六百多位代表,各抒己见,为成立新中国畅所欲言。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七大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2. (2018九上·阜宁期末) 在刚过去的2017年元旦,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指出:“传承历史,启迪今天,奋勇前进,我们就要在革命精神的鼓舞下,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并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于(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3. (2016八下·丹阳期末)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通过友好谈判作出的重大决定是(    )

    A . 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B . 和平解放西藏 C . 建立西藏自治区 D . 平定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叛乱
  • 4. 60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作者看来,“最可爱的人”是(  )

    A . 中国工农红军 B . 中国人民志愿军 C .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 八路军、新四军
  • 5. (2017七下·文登期中)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你写篇社论,你会写(  )

    ①粉碎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④显示了美国的实力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6. (2016八下·南宁月考) 新中国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 .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C . 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 D . 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7. (2017八下·南江期末) 下列关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B . 实现了土地国有制度 C .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 .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 8. (2017·邵阳模拟) 2017年是“一五计划”完成60周年。“一桥二铁三公四厂”是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可见,“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

    A . 手工业 B . 轻工业 C . 重工业 D . 交通运输业
  • 9. (2017八下·东台期中)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下关于这部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10. (2017八下·南江期末) 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 .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 . 跨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1. 《人民日报》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80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 . 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 .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 . 联产承包、深圳特区、经济建设
  • 12. (2017·单县模拟)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

    A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 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C .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D .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 13. (2017八下·岳池期末)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为下列哪一次会议成功召开奠定了基础    (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九大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十二大
  • 14. (2017八下·深圳期中) “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 15. (2017八下·河源期中) 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1950开始的土地改革相比,不同之处(    )

    A .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 .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 . 当时普遍得到农民的好评
  • 16. (2017八下·新野期末) 1986年的《时代》周刊写道: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年度风云人物是源于他“持续不断的改革……”那“持续不断的改革”中除“积极推对外开放”外,还包括(  )
    A . 增强企业活力,稳步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 正确分析国情,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 发表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D . 提出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7.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  )

    A . 解放社会生产力 B . 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 C . 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 .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18. 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③④⑤
  • 19. (2016八下·饶平期末)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是在(    )

    A . 2000年 B . 2001年 C . 2002年 D . 2004年
  • 20. (2017八下·临川期末) 习惯上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里的“一个中心”是指(    )

    A . 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B . 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心 C . 以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 D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21. (2017八下·卢龙期末)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 中共十四大 B . 中共八大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十五大
  • 22. 中共十五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②③
  • 23.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 . “四个全面”战略 B . “实现共产主义” C . “两个一百年” D . “三步走”战略
  • 24.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哪些体制改革(  )

    ①政治、经济

    ②科教、体育

    ③生态文明

    ④党的建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5. 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的机构是(  )
    A . “一带一路”发展基金 B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 .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D . 亚洲货币基金组织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18八下·东台月考) 新中国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战火中降生,她承载着全世界四分之一人类的百年期待,一个统一、富强、民主的中国,是她给所有中国人的承诺。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她采取了哪些措施呢?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等5人为全权代表赴京谈判。5月23日,签署协议,协议共17条,主要内容是: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等。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写出这一事件中的两个英雄人物。
    2. (2) 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这部法律文件颁布于哪一事件中?其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怎样的变化?
    3. (3) 材料三中的“协议”签订于哪一年?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什么?
    4. (4) 通过分析以上这些文字资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27. (2017八下·合浦期中) 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时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新华网北京电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标志“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哪一事件?事件中中国共产党有怎样的创举?

    2. (2) 材料一中“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指的是什么?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 (3) 材料二中所述“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和“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起点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

    4. (4) 材料二中所述的“中国道路”被称为什么?最早提出走这条道路是党的哪次会议?谁为这条道路的成功探索作出了杰出贡献?

    5. (5)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如何实现“中国梦”的认识。

  • 28. 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党的三代领导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艰辛的探索,最终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请回忆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标志是什么?
    (2)在哪次会议上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