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土桥片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18-04-12 浏览次数:3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单选题</b>
  • 1. 下列长度中接近1mm的是(  )
    A . 铅笔芯直径 B . 一张纸厚度 C . 指甲的宽度 D . 新粉笔的长度
  • 2. (2016八·宁远月考) 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小鸟在空中飞行 B . 河水流动 C . 水凝固成冰 D . 雨滴下落
  • 3. 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 . 铁轨 B . 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C . 车窗 D . 路边的树
  • 4. 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与假设 C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 分析与论证
  • 5. 如图所示,为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示,将运动员跑步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  )

    A . 不变 B . 逐渐增大 C . 逐渐减小 D . 先减小再增大
  • 6. 下列关于物体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B . 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静止的物体 C . 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丙以乙为参照物,丙可能是运动的 D . 研究物体运动有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
  • 7. 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 .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 . 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 . 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 8. 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5m,则物体(  )
    A .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 . 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 . 每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25m/s D . 每秒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25m/s
  • 9. 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  )

    A . 音色 B . 音调 C . 响度 D . 速度
  • 10. 下列关于对能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能量来自太阳 B . 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C . 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 D . 我们使用各种家用电器,就是把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 11. 下列关于声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声速大 B . 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 中考、高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从环保角度看,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
  • 12. 下列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 . 立竿见影 B . 一叶障目 C . 鱼翔浅底 D . 射击瞄准
  • 13. (2016八上·济源期中) 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 . 蜡烛的正立像 B . 蜡烛的倒立像 C . 三角形光斑 D . 圆形光斑
  • 14. (2016八上·蚌埠期中)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时候,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A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B点的乙同学如图所示,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入射角是(   )

    A . ∠1 B . ∠2 C . ∠3 D . ∠4
  • 15. 下列关于光和声音的传播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光可以在任何介质中传播 B . 最快的声速与光速相等 C . 它们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D .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声音不能
  • 16. 在2009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火炬一定静止 B . 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 . 乙火炬一定静止 D .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 17. 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4:3,速度之比为3:2,则两物体行驶时间之比为(  )
    A . 9:9 B . 8:9 C . 2:1 D . 1:2
  • 18. 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A . 把台灯换为吊灯 B . 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 . 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 . 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 19. 下列诗句或典故中与其蕴涵的物理知识相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闻其声辨其人”﹣﹣声音的音色 B . “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C . “坐地日行八万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D . “凿壁偷光”﹣﹣光的反射现象
二、<b >多选题</b>
  • 20. P、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m的两点,甲从P 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 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 .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 经过3s,甲、乙相距9m C . 乙到达P 点时,甲离Q 点6m D . 甲到达Q 点时,乙离P 点4m
三、<b>填空题</b>
  • 21. 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9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 22. 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是1.2(填单位).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是1.02×102.(填单位)
  • 23. 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而终点裁判员是以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 24. 如表所示,是北京至上海的T13次特快列车时刻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是h,其平均速度是km/h.

    站名

    自北京起公里数

    到达站时刻

    北京

    0

    19:09

    济南

    497

    22:39

    上海

    1463

    09:09

  • 25.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各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了小球竖直自由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小球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小球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在AC过程中,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为m/s.

  • 26. 如图可以表明,光在空气中是

  • 27. 下列事例中:

    ⑴阳光下,太阳能灶能把水烧开;

    ⑵激光能在钢板上打孔;

    ⑶通过光纤传递图象信息;

    ⑷红绿灯是控制交通的信号.

    属于光传播能量的是;属于光传播信息的是

  • 28.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9km/h=m/s;26m/s=km/h.

  • 29. 说说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
    1. (1) 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
    2. (2) 正在发光的白炽电灯具有内能和能.
四、<b >计算题</b>
  • 30. 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座长为100m的桥,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 31. 2010年暑假,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他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在经过如图所示的公路交通“标志牌”时,小明马上根据“标志牌”上的19km和40的物理意义,算出了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上桥的最短时间.请你和小明比一比.

    1. (1) “标志牌”上的19km和40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 (2) 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上桥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 32. (2017八下·启东开学考) 一坐在火车上的乘客记录了他匀速通过长1600m的隧道的时间为40s.
    1. (1) 则火车的运行速度为多少?
    2. (2) 若这列火车长200 m,则整个火车在隧道中的运行时间为多少?
    3. (3) 若这辆火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完全通过另一隧道的时间为1min,则这一隧道的长度为多少?
五、<b >实验题</b>
  • 33. 如图所示,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A的长度.

    1. (1) 图(a)中,物体A长度为cm.
    2. (2) 图(b)中,物体A长度为cm.
  • 34.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1. (1) 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2. (2) 此现象说明
    3. (3) 塑料球的作用是
    4. (4) 本实验实验探究方法是
  • 35.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 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 和反射光线OF 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如甲图).

    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 两侧的角i 和角r.

    D、纸板ENF 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如乙图)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两侧.
    2. (2) 该实验中硬纸板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
    3. (3) 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
    4. (4) 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 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反射时光路是的.
  • 36. 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面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

    1. (1) 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0°

      40°

      3

      60°

      60°

    2. (2) 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是,使用硬纸板除了能够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