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五 /第二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

更新时间:2018-03-16 浏览次数:134 类型:同步测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阳(xún)    荒(wǔ)      惆(zhàng)      耘(zǐ) B . 微(xī)     子(zhì)     盈(zūn)        庭柯(miǎn) C . 颜(yí)     容(xī)      流(qì)         观(xiá) D . (xiù)    西(chóu)    船(zhào)       遑(huáng)
  • 2.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田园将胡不归        芜:田地荒废 B . 惆怅而独悲          奚:何,为什么 C . 悟已往之不          谏:回忆,回顾 D . 知来者之可          追:补救
  • 3. 下列划线的“以”与“木欣欣以向荣”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既自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B . 归去来兮,请息交绝游 C . 公田之利,足为酒 D . 策扶老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 4.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翳翳以将入              ②散文是写和抒情的艺术 B . ①悦亲戚之情话              ②有对恋人悄悄地说着情话 C . 乘化以归尽              ②朋友久别重逢想多一会 D . ①将有于西畴              ②大家都忙着指农耕之
  • 5. 下列各句中,不是介词结构后置的一项是(    )
    A . 将有事于西畴 B . 问征夫以前路 C . 农人告余以春及 D . 时矫首而遐观
  • 6. 下列各句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 . 情在骏奔 B .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C . 寓形宇内复几时 D .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 7.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职责的转变与业务量的增加使得对消防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新兵从一个地方青年到一个合格的消防战斗员,通过训练和实战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能的训练,心理素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课程。后期实战也会让新人真正深入到各种突发灾害中,让其心理素质和胆量在训练和实战中得到强化。

    A . 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才能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 B . 如此繁重的任务需要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才能胜任 C . 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使人必需拥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 D . 没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是无法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的
二、<b >语言表达</b>
  • 8. 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人所需要警惕的是,只把做官当作了读书的目的,①。读书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对一个人精神情怀的陶冶与涵养,在于帮助一个人获得高尚的品格、卓越的识见,以及因为对自然社会的洞悉了解而养成的既有所敬畏又无所挂碍的智慧与勇气。书读得好不好,理解得对不对,②。如果把读书与实践加以割裂,那么既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浪费,③

三、<b >句子默写</b>
  •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陶渊明描写初回到家时看到的情景的两句诗是“”,所蕴含的感情相当丰富,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的感叹。
    2. (2) “已矣乎!”这是作者抒发感慨,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
    3. (3) 作者最后以“”二句作为结语,点出全篇主旨,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
四、<b >文言文阅读</b>
  • 10. 阅读《归去来兮辞》中的序言,回答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 , 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逝。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 (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生生所             资:凭借 B . 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寻访 C . 平生之志         愧:愧对 D . 当敛裳逝           宵:连夜
    2. (2) 对下列句子中“以”和“其”的意义及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耕植不足自给        ②家叔余贫苦

      ③实迷途未远        ④未见

      A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 (3) 下列各句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矫厉所得——不是勉强自己致力于事务所能做到的。 B . 皆口腹自役——都因图口腹之饱,而役使自己出来做官。 C .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程家妹妹在武昌去世。 D .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受饥挨冻虽然急迫,但违背自己的意志出来做官却带来更大的痛苦。
    4. (4) 下列对陶渊明“就官”“去官”原因的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缘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B .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如果不是“公田之利,足以为酒”,他是绝对不会去做彭泽令的。 C . 陶渊明辞官最根本的原因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 . 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有远量 , 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塵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 , 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谘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温,温以着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 , 诏使人扶入。

        君在朝 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君清蹈衡门 , 则令问孔昭;振缨公朝 , 则德音允集。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

    (选自《陶渊明集》,有删节)

    【注】①冲默:淡泊恬静。②远量:大量。③不任拜起: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④清蹈衡门:指隐居在家之时。⑤令问孔昭:美好的名声很显著(即美名远扬)。⑥振缨公朝:指出仕为官。⑦德音:道德声誉。

    1. (1)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是名州里              冠:位居第一 B . 时亮修学校              崇:重视 C . 有风吹君帽堕落            堕落:脱落 D . 文成温,温以着坐处      示:告诉
    2. (2) 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孟嘉“冲默”品性的一组是(    )

      ①人无能间,乡闾称之

      ②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

      ③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

      ④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⑤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

      ⑥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

      A . ①④⑥ B . ③⑤⑥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⑤
    3. (3)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嘉虽然少年丧父,但是对母亲非常孝顺,对兄弟友爱,得到了乡里人的称赞;他恬淡且有气量,令同辈人敬重。 B . 孟嘉与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相当,但二人对孟嘉十分推重与佩服,都认为自己的才德不如孟嘉。 C . 孟嘉曾任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孟嘉被桓温看重,是因为他为人和气而且正派。 D . 孟嘉无论在朝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道德声誉都很高;但由于早逝,没能成就一番大业,让人感到十分可惜。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在朝 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5.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

      ②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③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陶渊明传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抑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全梁文》,有删改)

    1. (1) 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            属:写作 B . 道济以粱肉      馈:馈赠 C . 贵贱之者        造:建造 D . 弘欲延之坐      邀:邀请
    2. (2)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陶渊明“真率”的一项是(    )

      ①我醉欲眠,卿可去

      ②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

      ③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④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⑤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

      ⑥征著作郎,不就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 ②⑤⑥ D . ①③④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B .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C .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D .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4. (4)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少年时代就有高雅的志趣,学问广博,善于写文章。他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得到了时人的高度赞扬。 B . 陶渊明不喜欢为官。曾做过州祭酒,但时间不长就辞职回家了;州里征召他做主簿他不去;朝廷征召他为著作郎,他也不去。 C . 陶渊明喜欢喝酒。官府的公田他让人都种上黏黄米,在妻子和儿女的坚持下才种了一些其他粮食。 D . 陶渊明为人天真直率。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他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他要睡觉,别人可以走了。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②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