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

更新时间:2018-01-29 浏览次数:23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项中,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漫溯(suò)         百舸(ɡě)         慰藉(jiè)          强人所难(qiǎnɡ) B . 谤讥(bànɡ)          寥廓(liáo)      胆怯(qiè)       浪遏飞舟(è) C . 忸怩(nǐ)          丰腴(yú)          戛然而止(ɡá)       有恃无恐(shì) D . 青荇(xínɡ)          长篙(hāo)        挟持(xié)       怒发冲冠(ɡuān)
  • 2. 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 伴侣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 B . 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 C . 奥丧       追朔       斑斓       鱼翔潜底 D . 榆阴       摸索       愁怅       天纶之乐
  • 3.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使使以大王 B . 今太子之,请辞决矣 C .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D . 拔剑撞而
  • 4. (2017高一上·珠海期中) 下面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 . 若属皆且为所虏 D .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5.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 失其所与,不知 B .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 此亡秦之续耳
  • 6. 下列四组汉字中全是形声字且结构方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钢 休 傍 B . 邻 灶 飘 C . 裹 闷 阀 D . 怒 案 墓
  •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根据调查显示,今年的红包大战在参与人群的结构上显现出新的特征:最爱发红包的居然不是一、二线城市,而是三线城市。网络红包在地域上,向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蔓延。 B . 《记住乡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C .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D . 会议指出,要全力推动地籍管理和不动产登记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落地,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发新停旧”。
二、默写
  • 8.                                                          
    1. (1)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过渡句是:“
    2. (2) 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3. (3) 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三、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 (1) 对下列各句中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之有          厌:讨厌 B . 若不秦              阙:使……削弱 C . 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 . 失其所              与:结交,亲附
    2. (2) 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侯”“秦伯”中的“侯”“伯”都是爵位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 .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 . “行李”文中的意思是“出使的人”;今天的意思通常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D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 .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 .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D .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四、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1) 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B . 颔联承上文“千山”,是写山。这两句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 C . 颈联承上文“万水”,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给客观景物涂上了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 D . 尾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三军”是指海陆空军。 E .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
    2. (2)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找出两种作简要赏析。
五、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节选自《记念刘和珍君》)

    1. (1) 下面是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 . “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B . “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C . “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 . “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2. (2) 和文中“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一句意思差不多的“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等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目的是什么?
    3. (3) 对“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一句,有各种不同的认识,有“赞颂说”,有“反语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 1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静

    沈从文

        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与北生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堕的栏杆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一块碧绿的大坪,上面还绣得有各样颜色的花朵。大坪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着远处。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他们要去的地方被围困了,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他们不能前行但又不能再回去,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大哥也是个军官。

        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到此一月来各处还无回信,路费剩下来的已有限得很,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想着母亲的病和一直没有消息的爸爸,岳珉的眼神落在了外面的河上。河中有一只渡船,懒懒的搁在滩上。常常半天还不见一个人过渡。守渡船的人,这时正躺在大坪中大石块上睡觉。那船在太阳下,灰白憔悴,也如十分无聊十分倦怠的样子,浮在水面上,慢慢的在微风里滑动。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庞庞的声音。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

    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母亲像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岳珉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同那个小小的鼻子,女孩岳珉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

         “你咳嗽不好一点吗?”

         “好了好了,不要紧的,人不吃亏。早上吃鱼,喉头稍稍有点火,不要紧的。”

    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病人忙说:“珉珉你站着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象竹子罢,妈妈。我担心得很,人太高了,要笑人的!”

    静了一会。母亲记起什么了。

         “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

        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爸爸会不会有信来。”

         “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

        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的病怎么办?”

        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

        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

        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只见到大嫂正在裁纸,大姐坐在床边,想检察那小痰盂,母亲先是不允许,用手拦阻,后来大姐仍然见到了,只是摇头。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她上了晒楼,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

    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一九三二年三月作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天上的风筝和小河周围的景色共同表现出盎然的春意,这与小说内在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 B . 作者对渡船和守船人的描写意在表现河上环境的安静,岳珉也受到这种景象的感染,心绪平静。 C . 之所以不让大姐和岳珉看痰盂 ,主要是因为母亲深陷自己沉重病情带来的痛苦和焦虑之中。 D . 岳珉听到隔壁有人说话时后的心理和动作,表现他急切盼望父亲和哥哥回来的心情。
    2. (2) 小说末尾写到,这里的影子恰如爸爸坟上的旗帜,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小说以“静”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六、填写
  • 13. 下面的短语可以组成两幅七字对联,一为新春对联,一为教师办公室对联,请选取其中一幅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二选一即可)。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上联

    下联

七、语言表达
  • 14. 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描并制成电子书。请你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询的读者说明整个服务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连贯。


八、材料作文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融”有融化、融合、融洽等之意,冰雪化作春水是“融”,人际关系和谐是“融”,文化交流、思想沟通是“融”……

    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认识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