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伊犁州伊宁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

更新时间:2018-01-02 浏览次数:446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 .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 C .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 . 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 2.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 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C .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 . 照相机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 3. 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A . 光的直线传播 B . 光的色散 C . 光的反射 D . 凸透镜成像
  • 4. (2016八上·呼和浩特期中)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

    A . 大于20cm B . 等于20cm C . 大于10cm且小于20cm D . 小于10cm
  • 5. 装在汽车前面的后视镜属于(  )

    A . 平面镜 B . 凹面镜 C . 凸透镜 D . 凸面镜
  • 6. 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 . 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 . 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 . 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 . 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 7. 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

    A . 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 . BC段处于冰水混合状态 C . 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 . 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 8. 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氢

    熔点/℃

    ﹣38.5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A . 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 . 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 C .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 . 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 9. (2015八上·东营期末) 有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是(  )(已知ρ>ρ>ρ

    A . 铜球 B . 铁球 C . 铝球 D . 不能确定
二、<b >填空题</b>
  • 10. 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如图所示.

    1. (1) 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 (2) 《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在的(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3. (3) 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是km.
  • 11. 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 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

  • 12. 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进镜子时,他们在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表明了反射时光路是  的;有时阳光射进来,部分同学看到镜子里很“刺眼”,这是因为镜子发生了  。

  • 13.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 (1) 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传播;
    2. (2) 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现象;
    3. (3) 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现象.
  • 14. 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水滴相当于,当水滴滴到图中(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

  • 15. 在电影院偷拍是制作盗版电影惯用的方法.为此,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反盗版电影的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其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机,在感光底片上成倒立、 的 像,从而形成干扰亮点.此装置的使用 (填“不会”或“会”)影响观众的观看.

  • 16. 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字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

  • 17.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以上两空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 18. (2017八上·相城期中) 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 19. 根据下面各图,写出所求物理量的值.

    1. (1) l=cm;
    2. (2) t=℃.
三、<b >作图题</b>
四、<b >实验题</b>
  • 22. 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并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第一支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A3、A3′(如图乙所示).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

    1. (1)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较明亮/较黑暗).
    2. (2) 实验步骤a、b、c、d的合理顺序是(填写步骤前字母),实验中小明发现b步骤很难看清该蜡烛与第一支蜡烛的像是否重合,原因是
    3. (3) 如图乙,分别将实验中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线始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某同学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请把丙图表头①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4. (4) 如果在像A1′的位置放一光屏,此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1/A1′)这一侧观察,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
  • 2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 (1) 明显还需要调整高度的是.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该成像特点可作为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 (2) 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选填“近视”或“远视”).
  • 24. 下面是小方和小王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 (1) 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则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
    2. (2) 用托盘天平测量合金块质量的操作情况如图乙所示,请你指出其中的两点错误:①;②
    3. (3) 小方的方案: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 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 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4. (4) 小王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 , 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的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 , 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 , 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5. (5) 按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填“偏大”或“偏小”).
    6. (6) 如图是按小王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

      倒出油的质量(g)

      倒出油的体积(cm3

      油的密度(kg/cm3

      90

      a 

      b 

      c 

      d 

五、<b >解答题</b>
  • 25. 某同学测得散步时脉搏每分钟跳动80次,平均每走3步通过2m距离,他测得走完某段路程正好45步,脉搏跳动40次,求:
    1. (1) 这段路程有多长?
    2. (2) 他散步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 26. 今年张家界一中生物园的柑橘又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 (1) 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 (2) 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
    3. (3) 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