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17-12-27 浏览次数:326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hè)      招(lái)      如法制(páo) B . 识(bò)      雷(tíng)     千里迢迢(tiáo) C . (yán)     酷(xiāo)     物起兴(jí) D . (pēi)     翠(fěi)      囊萤雪(yíng)
  •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凛洌  褪尽  龙吟凤哕 B . 璀璨  镶嵌  抑扬顿挫 C . 熹微  秫秸  千山万壑 D . 蹲踞  煨炖  盛气凌人
  • 3. 请根据语境,为下列各句选择恰当的词语(    )

    ①她的作品与自己的职业角色有关,笔下流淌出的        文字,渗透着睿智、哲思和温情。她所有的作品都是对生活的一种诠释、对幸福密码的破解,可以说是一位地道的“生活家”。

    ②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佛朗哥政府一直摇摆于两大集团之间。

    ③初次相遇的队友们还是有点抹不开面的          , 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大家就闷头爬山,没有什么交流。

    ④我们这几个人,力量过于           , 恐怕担不起这个任务。

    A . ①质朴;②随机应变;③拘束;④孤单 B . ①淳朴;②随机应变;③拘谨;④孤独 C . ①淳朴;②见风使舵;③拘束;④孤独 D . ①质朴;②风见使舵;③拘谨;④孤单
  • 4. 下列句子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 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生态乡村处理生活垃圾的经验。 B . 《中华文明之美》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C . 党中央审时度势,纵览全局,践行并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D . 据调查,我国超过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b、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 5.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蝉则千(通啭,鸟叫声)不穷(《与朱元思书》吴均) B . (有人)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C . (难道)真无马邪《马说》 D . (腰佩)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 6.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云南的歌会》选自《沈从文散文选》。 B . 刘鹗,笔名洪都百炼生,著有《老残游记》,该书写了一个江湖艺人老残在各地的见闻和活动。 C . 酬赠诗,是诗人赠送酬答之作,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送给亲友等的作品,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D . 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山水游记散文以《永州八记》为代表,著有《柳河东集》。
  • 7. (2017·巴中) 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

    每个人的成长其实都有压力和痛苦,________________.

    ①他们可以在动漫中找到某种平衡点,获得释然的感觉。

    ②因此,青少年还能从动漫创设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个性张扬”,得到自我意识的强化。

    ③对青少年来说,观看动漫就是一种有效缓解压力的方法。

    ④现在,大多数动漫作品将主人公设定在与普通人群相近的状态,并让主人公通过不懈的努力而获得成功。

    A . ③①④② B . ④②①③ C . ③②④① D . ①②④③
  • 8. 阅读下面的诗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 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情感,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B . 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的苏轼,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朝廷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大醉”遣怀是辅,“兼怀子由”是主。 C . “高处不胜寒”暗用典故,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D . 词下片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表达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二、<b >新添加的题型</b>
  • 9. 默写填空                        
    1. (1) 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赤壁》)
    2. (2) 今夜偏知春气暖,。(刘方平《月夜》)
    3. (3)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4. (4)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 (5) 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6. (6)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表现出豁达襟怀的诗句是
  • 10. “让我怎样感激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捡拾一枚枫叶,你却给了我整个秋天。”请把这句话作为文章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与校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三、<b >文言文阅读</b>
  • 1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记先夫人不残鸟雀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堂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 , 众鸟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 , 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巢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由是观之,异时鸟雀不敢近人者,以人为甚于蛇鼠之类也。“苟政猛于虎”,信哉!

    (选自《苏东坡杂记》)

    【注释】①庭:院。②恶:厌恶。③得:能够。④鷇(kòu):初生的小鸟。⑤俯:弯下腰。⑥窥:偷看。⑦集:聚集。⑧至:极其。⑨训扰:驯服顺从。⑩殊:很,甚。⑪闾里间:乡里人。⑫忮zhì:凶狠。⑬信:确实。⑭野老:乡下人。⑮异时:日后。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众鸟其上  巢:

      ②鸟巢人太远  去:

    2. (2) 与“而能驯扰”中划线词语“而”意义用法不相同的句子是(    )
      A . 伯乐不常有《马说》 B . 不知其能千里食也《马说》 C . 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 D . 足肤皴裂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3.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

    4. (4) “闾里间见之”中的“之”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四、<b >现代文阅读</b>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脱不得的良知

    鲍鹏山

        ①我不喜欢明朝,但明朝有一个人我却喜欢,这个人就是王阳明。

        ②他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硬要盗贼承认自己有良知。事情大概是这样的,盗贼问他:“您说人人都有良知,您倒说说看,我们这群盗贼也有吗?”阳明先生肯定地回答:“有。”盗贼说:“证明给我们看。”阳明先生说:“只要你们照我说的去做,我就能证明给你们看。”于是,阳明先生让他们一层层脱掉外衣、内衣,最后只剩下一条内裤。阳明先生说:“脱!”盗贼喊道:“这个不能再脱了!”阳明先生笑着说:“你看,这就是你们的知耻良知。”

        ③这个“不脱裤子”的故事真的很精彩。阳明先生用一条不能脱下的裤子,证明了人类的良知。但是,此刻我突然想起明朝的另一个人,他与阳明先生以及这些盗贼的选择不一样,他是“脱裤子”的,而且,因为他,明朝成了一个“脱裤子”的朝代。

        ④这个人,就是朱元璋。

        ⑤朱元璋热衷于使用了一种针对士大夫的刑罚,叫“廷杖”,什么叫廷杖呢?就是打屁股。他打屁股,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朝堂之上,当众打;二是,脱下裤子,光腚打。据明清史专家孟森先生的说法,这是“明代特有之酷政”。为什么要打士大夫?为什么不在专门的行刑地打,而要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大臣的面打?哪里不能打,一定要打屁股?打屁股为什么一定要脱了裤子?

        ⑥其实,朱元璋要打的,不是“士大夫”,而是“士大夫”这个称谓前面的“士”,他需要“大夫”为之役使,但不能容忍“士”。因为“士”,从孔孟以来,其天命乃是“志于道”,乃是“仁以为己任”,而不是做皇帝的家奴。他们读圣贤书,所学的就是成仁取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道统约束政统。朱元璋乃隔世嬴政,岂能容下这些?于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明太祖廷杖棒臀。他曾经取消曲阜外全国文庙的祭孔仪式,还发狠说要杀孟子,可惜他不能穿越,于是,他就杀孔孟的精神,你不是宣称“士可杀不可辱”吗?我就要折辱你们的士气,打掉你们的良知,剥夺你们的廉耻。我要打掉你们的“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什么民贵君轻,打!什么民为邦本,打!最后,血肉模糊之中,个个俯首帖耳,人人犬马牛羊!“士”被打掉了,剩下的,是俯首帖耳的“大夫”;“道”没有了,只有他的“政”,从此,政统是人间绝对权威,权势乃是非的定夺准则!

        ⑦王阳明碰到的强盗,认为裤子是不能脱的;而士大夫们碰到的朱元璋,却认为裤子是一定要脱的。这就是大盗和小贼的区别吧。王阳明拘捕了不脱裤子的小贼,却不得不对朱元璋这样脱人裤子的大盗三拜九叩,噫!《庄子·盗跖》云:“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信乎!

        ⑧这段历史 , 说到底,就是脱掉裤子的无耻。

        ⑨权势的敌人,说到底,就是人类的良知。

    (摘自《光明日报》)

    1. (1) 第②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表达作用?
    2. (2) 第⑤⑥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3. (3) 第⑧自然段中划线的“这段历史”指的是什么?“脱掉裤子”怎么理解?
    4. (4) 通读全文,作者要表明的观点是什么?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制造就是思考

    吴晓波

        ①两把菜刀摆在你面前,张小泉和双立人。

        ②张小泉创建于1663年,66道工序,曾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过银奖,还是唯一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刀剪类商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百年品牌;双立人创建于1731年,它所在的索林根小城地处德国西部,是欧洲不锈钢技术的发源地,也是1915年,双立人在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独揽4项大奖,是如假包换的德国百年品牌。

        ③如今的张小泉亦步亦趋地走在先人开拓的路上,材料不变,工序不变,款式不变,视之为“百年传承的工匠精神”。双立人则百般求变,不断更新不锈钢锻造技术,生产工艺全面创新,款式、门类更是层出不穷。

        ④在商店里,张小泉菜刀的价格是双立人菜刀的1/20,至于销量和销售区域,差距更大。

    ⑤中国不乏匠人,但却缺乏新工匠。全国老字号品牌超过1.2万个,摊开来,家家都有一个与传承和工匠精神有关的“神话”,可是有的苟延残喘,有的容光焕发,查之根源,正是有新旧之别。

        ⑥云南白药由云南伤骨名医曲焕章发明于1902年,被视为止血神药。早年的云南白药,为粉末状,用小瓶封装,一姓单传,百年不变。

        ⑦也是从十多年前开始,这家企业在王明辉的带领下大开大合,先后从散剂开发出胶囊剂、创可贴等新品类,甚至还进入牙膏、洗发剂等快消品领域,成为老字号企业中第一家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的公司。

        ⑧所以,真正的工匠精神不是回到传统,一味地向前辈致敬,而是从传统出发,让“上帝”先“死掉”再“复活”,在当代的审美和生活中重新寻找存在的理由。

        ⑨我们在寻找的“匠人”,必须是一个“新工匠”。新工匠的第一个特质是有手艺人精神。他专注于产品本身,尊重制造的基本规律。产品是他的人格投射,是专业精神的一次物质性呈现。新工匠的第二个特质是现代性。即与当代有关,与当代的一切新技术、新思维、新生活方式有关。百年前的生活趣味一定与当代的生活趣味不同,与当代有关,才可能存在于当代。新工匠的第三个特质是颠覆能力。他必须与众不同,必须足够“奇葩”,能够在最普通的商品中重构审美,最极致的,他能够重新定义一个商品。

        ⑩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专著《匠人》一书中对匠人的解读是,“通过制造的物品去了解自身,体现时代的生活品质和审美特征”。在他看来,“制造就是思考”。

    1. (1) 题目“制造就是思考”中,作者思考的是什么?
    2. (2) 题目“制造就是思考”中的“制作”一词又作何理解?
    3. (3) 请简要概括①至④段内容并说明其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4. (4) 第⑨段中“奇葩”一词中“葩”应读作,“花”的意思,奇葩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5. (5) 第③段中“百般求变”具体指的是什么?这体现了新工匠的哪些特质?
五、<b >综合性学习</b>
  • 14. 请参加“书香中国”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数据解读】下方图片显示的是2016年中国国民阅读情况的相关数据,请根据图示数据解读其中蕴含的信息(不少于两条)

    2. (2) 【观点归纳】下列三则材料都是关于阅读意义的,请运用排比句式归纳它们所表达的观点。

      材料一:阅读,是通往中华民族精神故乡的寻路地图,守护这份地图,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根脉。

      材料二: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

      材料三:书海里,有远比眼中更生动的风景。你不必穿越时空,通过《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典籍,便可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不必舟车劳顿,借助唯美的文字,便可领略“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绚丽、“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渺远;不必远渡重洋,翻阅《哈姆雷特》《红与黑》《老人与海》等西方名著,便可感受山海之外的民情、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书籍,蕴含着神奇的魔力,潜藏着无限的可能。

    3. (3) 【提出建议】建设“书香校园”,我们还可以做出哪些努力?请提出一条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