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05-31 浏览次数:236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日结束的北约成员国防长会议重点推出4项扩军和改革计划,这种“秀肌肉”的做法对于缓解乌克兰危机可谓是__________

    ②日本众院7月16日强行表决通过了新安保法案。日媒对此撰文批判安倍,指其“动摇了

    民主政治的根基”,走上了一条与战后日本路线__________的路。

    ③加拿大一项网上民意调查显示:1年级至12年级的家长中,超过三分之一认为学校给予子女的功课太多,并感到不满,而华裔家长的看法则__________ , 抱怨作业太少。

    A . 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大相径庭 B . 南辕北辙   大相径庭   背道而驰 C . 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大相径庭 D . 大相径庭   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 2. 下列句子全是比喻句的一组是(    )

    ①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④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⑤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⑥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⑤ C . ②④⑥ D . ②③④
  • 3. 下列各句中用语不得体的的一项是(    )

    A . 王老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写作的指导,今奉上力作一本,由于鄙人才学尚浅,书中存在不少谬误,特此敬请斧正。 B . 日前本人不慎丢失支票一张,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打算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稍候。 C . 我们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一些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期盼学校领导能加以研究。 D . 近来听说宝号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帮助的话,我们将竭尽全力。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_________________。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①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

    ②不过,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③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④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

    ⑤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⑥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声母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

    A . ①④⑥⑤②③ B . ①⑥③⑤②④ C . ③⑤⑥①②④ D . ③⑥①⑤②④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一项是(   )

    A . 阅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问题,去观察“高远境界”“大气格局”的内涵,使自己逐步登上智慧的殿堂。 B . 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C . 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带着浓郁的乡间俚俗味,在某些城里人的眼中,是“野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流杂役。 D . 面对大学校园信仰缺失、开口闭口“股票”“金钱”,林建华指出:大学只有保持宁静,才能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引领社会进步。
二、<b >现代文阅读</b>
  • 6.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琼瑶的泰坦尼克

    萨苏

        为琼瑶的小说流泪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琼瑶书中的恩恩怨怨,多少觉得是“小女子心态”,和我不大相关。

        直到看了她的《我的故事》这本自传。书中,记录了一段我们早已忘记的历史,也颠覆了我对琼瑶的看法

        琼瑶的确出生于教授之家,书香门第。1944年,六岁的琼瑶,随着全家开始了逃难的历程。

        那一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琼瑶家的祖屋所在地衡阳,是两军决战之地。中国军队第十军在这座城市死守了四十七天,终因援军不济,力竭城破。

        逃亡中,琼瑶第一次目睹了死亡。“山沟外面,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一个平凡的农人,腿上滴着血,一跛一跛地飞跑着逃走,然后,就是一阵日本人的呼喝声,又一排枪声,那农人倒了下去。我呆住了,第一次了解死亡是怎样突然就能来临的,第一次看到鲜血从一个活生生的人体里流出来。”

        逃难中,琼瑶几乎同时失去父母:他们又被日军围住搜查,一切财产都被抢去,连琼瑶的母亲都险些被日军掳去。“一向文质彬彬的父亲,立即爆发了,他陡然间冲过来,抱住母亲,对那日本兵大吼大叫:‘放手!你这禽兽!放手!’一切发生得好快,我看到那日本兵举起木棒,对父亲拦腰一棒,父亲站立不稳,那山沟又是一个往下倾斜的斜坡,父亲摔了下去,顺着斜坡,就一直往下滚。我们三个孩子,这一哭哭得惊天动地,我们边哭边喊着:‘妈妈不要走!妈妈不要走!’”

        只是因为琼瑶的弟弟恰好和带队日本军官的孩子同岁,使他产生了恻隐之心,一家人才逃过此难。

        写下这样文字的,是我们所认为自己熟悉的琼瑶吗?

        在这本书中,琼瑶这样的记录,比比皆是,处处都是那双六岁的眼睛亲眼所见——为了避免大家被发现,表叔伸手去扼死自己的亲生儿子;悄然将与琼瑶每天抱着睡在一起的小妹丢弃在旅途中;父母赴水自尽又被琼瑶的哭声唤回;生死辗转中祖父却固执地在口袋中留着自己抗日救国的诗歌;宁可被枪毙也不让汉奸侮辱……

        弱国子民的血泪,尽在于此。

        琼瑶在书中写到——“我的国家民族观念,就是在这枪口下建立起来的。所以我常说,别人童年的教育来自学校,我童年的教育,却来自战争。”

        2004年台湾地区大选,琼瑶阿姨为反台独在网站上发表公开信:

        “亲爱的朋友啊!从何时开始,长江、黄河、青海、长城、喜马拉雅山……都不再是我们的骄傲了?唐宋元明都不再是我们的历史了?我真的陷进无法自拔的痛楚里。”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有一点淡淡的疑问——有着这样经历的琼瑶,成年后的作品中为何却只有温柔婉约,而没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刚强之气呢?

        直到看到《泰坦尼克》中的一段,我忽然若有所悟。《泰坦尼克》的结尾,罗丝是怎样对杰克喃喃自语的呢?她没有说我是多么地怀念你,在心底爱你这些话。她说,我结了几次婚,爱过几个人,生了几个孩子,走了世界多少个地方……她的一生怎样的快乐和有价值。

        杰克的死,是为了罗丝的生。而他让罗丝活下去,假如她从此只是忧伤地怀念自己,我想并不是杰克所要的最好报答。那最好的报答就是罗丝自己所说的——她是那样珍爱杰克换来的生命,所以让自己的一生都快快乐乐,轰轰烈烈,一直到九十岁。

        她的生命是属于两个人的,她快乐了,他才快乐。我们的先人在艰难时刻能够勇敢地面对苦难,却不是为了把我们变成冰冷的钢铁,而是为了让我们按照和平与善良的本性生活。

        在读琼瑶的书时,我居然落泪了。从此,也不可以笑话那些读琼瑶落泪的女生了吧。

    1. (1) 简述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 (2) 本文写琼瑶一家逃难经历时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3. (3) 童年的逃难经历给琼瑶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

    4. (4) 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琼瑶的泰坦尼克”为题的含义。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 , 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

    1. (1) 根据文章第一段内容概括“和合文化”的特征。

    2. (2) 联系上下文,简述文中划线词语“我执和法执”的内涵。

    3. (3) 作者认为培育“和合文化”为什么必须“儒释道互补”?

  • 8. 阅读语段,完成下题。

        我们开始写作时,有时也许为出名;有时也许为想博稿费;有时则受编辑先生的逼迫,情不可却,我们动机可说并不纯粹。不过写到后来,我们把这些都忘记了,我们的精神飞腾到忘我忘人的境界,我们的思想白热化到要把整个的自己融化,我们只是写、写、写,忘记疲劳、忘记饥渴、忘记疾病,要把自己最后一滴精力都绞沥出来,来完成一件自己认为满意的艺术品。司马相如写《子虚赋》,焕然如醒,昏然如睡者百日;扬雄作某文,构思极苦,梦见己身五脏流出满地;但丁完成《神曲》最后部分,自觉精力枯涸,不能再振,不久病死。他们以宝贵生命去兑换艺术的完美,除了为创作而创作之外,还有别的企图吗?作家必如此,才算艺术忠臣,文艺必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才有永久的生命。

        不过我说这话也许有人要提出反驳,他们说倘使文艺创作果然是受神秘的内在力量之压迫,是作家于不自觉之中为人类文化的进步而努力,则作家的作品应该篇篇纯正才对。为什么世间偏有许多诲淫诲盗的小说,浪漫颓废,堕人志气的诗歌,及各种方式的不道德的文艺呢?作家撰写这类作品,说图名,则此类作品每采匿名方式,说图利,则那时代人的写作十之八九没有稿费版税可收,可见他们的动机也甚纯洁,但作品的结果则与文化进步背道而驰,可见你的话是没有根据的了。这种事实,我也承认,不过原因也很复杂,有教育环境的关系,有个性兴趣的关系,致作家走错方向,故文学之需要纯正的批评亦犹做人之需要生活规律的约束。

    (选自苏雪林《谈文学创作的动机》)

    1. (1)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 (2) 第二段写“有人提出反驳”,有什么作用?

    3. (3) 结合选文,概括作家怎样才能创作出纯正的艺术作品。

三、<b >文言文阅读</b>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父瑜之,魏鸿胪卿。季舒少孤,性明敏,涉猎经史,长于尺牍,有当世才具。年十七,为州主簿,为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言之于神武。神武亲简丞郎,补季舒大行台都官郎中。

        文襄辅政,转大将军中兵参军,甚见亲宠。以魏帝左右,须置腹心,擢拜中书侍郎。文襄为中书监,移门下机事总归中书,又季舒善音乐,故内伎亦通隶焉,内伎属中书,自季舒始也。文襄每进书魏帝,有所谏请,或文辞繁杂,季舒辄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静帝报答霸朝,恒与季舒论之,云:“崔中书是我你母。”转黄门侍郎,领主衣都统。虽迹在魏朝,而心归霸府,密谋大计,皆得预闻。于是宾客辐凑,倾心接礼,甚得名誉,势倾崔暹。暹尝于朝堂屏人拜之曰:“暹若得仆射,皆叔父之恩。”其权重如此

        时勋贵多不法,文襄无所纵舍,外议以季舒及崔暹等所为,甚被怨疾。及文襄遇难,文宣将赴晋阳,黄门郎阳休之劝季舒从行,曰:“一日不朝,其闲容刀。”季舒性爱声色,心在闲放,遂不请行,欲恣其行乐。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

        天保初,文宣知其无罪,为将作大匠,再迁侍中。俄兼尚书左仆射、仪同三司,大被恩遇。乾明初,杨愔以文宣遗旨,停其仆射。遭母丧解任,起复,除光禄勋,兼中兵尚书。出为齐州刺史,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为御史所劾,会赦不问。武成居藩,曾病,文宣令季舒疗病,备尽心力。大宁初,追还,引入慰勉,累拜度支尚书、开府仪同三司。营昭阳殿,敕令监造。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博戏于吏部,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及武成崩,不得预于哭泣。久之,除胶州刺史,迁侍中、开府,食新安、河阴二郡干。加左光禄大夫,待诏文林馆,监撰《御览》。加特进、监国史。季舒素好图籍,暮年转更精勤,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

    (选自《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九•崔季舒》)

    1.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暹尝于朝堂人拜之  屏:隐藏 B . 为将作大匠        追:补封 C . 遣人渡淮互市      坐:因犯……罪 D . 责免官            被:遭到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将军赵郡公琛因看重季舒的才能,便向神武推荐让季舒担任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神武听从了赵郡公琛的意见。 B . 季舒一生仕途坎坷,但大多是出于自身的因素。如“坐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博戏于吏部”等。 C . 季舒生性喜爱音乐和美色,内心悠闲放荡,有时放纵作乐,但生平喜爱读书,晚年更加勤奋,被时人称赞。 D . 季舒最终收获了大职,也做了很多“明白事”,“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可见季舒这个人的才能是值得称道的。
    3. (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勋贵多不法,文襄无所纵舍,外议以季舒及崔暹等所为,甚被怨疾。

      ②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

    4. (4) 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概括季舒“权重如此”的原因。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主,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然苟大小之不分,精粗之弗别,是则今之为学者之陋,且有甚于往者为时文之士,守朱子之说而失于隘者矣。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愚陋率达臆见,幸终宥之。

    (选自姚鼐《复蒋松如书》)

    1. (1)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 (2) 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合称“桐城三祖”。

    3. (3) 下列不属于“程朱理学”代表思想的是(    )

      A . 存天理,灭人欲 B . 格物致知 C . “三纲五常” D . 心外无理
    4. (4) 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姚鼐给蒋松如回信的目的。

四、<b >默写</b>
  •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师者,。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②飞湍瀑流争喧豗,。(李白《蜀道难》)

    , 多于在庾之粟粒。(杜牧《阿房宫赋》

    , 惟庚寅吾以降。(屈原《离骚》)

    ⑤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 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郦道元《三峡》)

    ⑦《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论语·阳货》)

    , 自用则小。(《尚书》)

五、<b >诗歌鉴赏</b>
  • 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郑侍御谪闽中

    高适

                                                                                      谪去君无恨 , 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注】①无恨:不要怨恨。②旧过:以前去过。③大都:大概。

    1. (1) 颔联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 (3)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劝君“无恨”的原因。

六、<b >名著导读</b>
  • 13. 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三国演义》中,为避曹操追兵,刘备携新野十多万百姓逃奔江陵,张飞护着刘备且战且走,赵云保护刘备的家小。混乱中,有人称赵云投奔曹操了,但刘备并不信。 B . 《三国演义》“败走华容道”中曹操曾三次大笑,一笑而张飞出击,二笑而赵云杀到,三笑而关羽出阵, 刻画出曹操刚愎自用、自命不凡的性格特点。 C . 《三国演义》中,曹操召见祢衡,以礼相待,但是祢衡竟然将曹操手下的文武官员尽数辱骂一番。后来曹操大宴宾客,祢衡又脱衣裸体,击鼓辱骂曹操,曹操只好将他当场处死。 D . 《三国演义》中,周瑜和孙权设计骗刘备入吴相亲,想以他为人质讨回荆州,不料被孔明识破其诡计。赵云按照孔明的三条锦囊妙计行事,结果吴国太真招刘备为婿。 E . 《红楼梦》中,袭人、晴雯等凑钱为宝玉庆寿,在晚上偷偷掷骰饮酒为戏。为更加热闹,又悄悄请来宝钗、黛玉、探春、李纨还有香菱等,群芳夜宴,主仆尽欢。
  • 14. 简答题

    1. (1)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三十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夫人在里间凉床上睡着,金钏儿坐在傍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宝玉轻轻的走到跟前,把她耳朵上的坠子一摘。金钏儿睁眼,见是宝玉,宝玉便悄悄的笑道:“就困的这么着?”

      后来发生了哪些事?结局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2. (2) 《三国演义》中有段童谣“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童谣中“凤”“龙”分别指谁?并简析“凤死落坡东”的原因。

七、<b >作文</b>
  • 15.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

        你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