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中考冲刺必刷:物态变化

更新时间:2024-05-22 浏览次数:15 类型:三轮冲刺
一、选择题
  • 1. (2021·南京) 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 ② 烧杯中冰变少③ 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 ④ 碘锤中碘颗粒变少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 (2021·滨州) 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 .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 . “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 3. (2023·广元) 下列关于吃火锅时发生的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火锅汤汁中的水沸腾后,持续加热,汤汁中水的温度会继续升高 B . 远处就能闻到浓浓的火锅香味,这是分子运动表现出来的扩散现象 C . 火锅汤汁上方不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 . 增大火锅汤汁内能的方式与内燃机压缩冲程中增大燃气内能的方式相同
  • 4. (2023·东营) “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谷雨”“寒露”“霜降”“小雪”等节气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 露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C .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雪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 5. (2019·福建) 图中的四幅图选自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试弓定力”中弓的重力与秤砣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赶稻及菽"中牛拉犁的力大于犁拉牛的力
    C .
    “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可加快纸中水分升华
    D .
    “炒蒸油料”中在同一灶台上同时炒和蒸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 6. (2023·随州) 近年来许多家庭使用电热液体蚊香器(如图),瓶中的炭纤维棒将瓶内的杀虫剂吸到棒的顶端,而发热电阻传递的热会使棒的上端温度达到50℃左右,此时杀虫剂蒸发得更快从而提高了驱蚊效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蒸发是液化的一种方式 B . 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不会运动 C . 杀虫剂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50℃时杀虫剂分子运动得最慢 D .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汽化的速度会加快
  • 7. (2023·滨州) 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 . “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 8. (2022·东营)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如图甲,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 “大雾不过响,过响听雨响”,如图乙,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如图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 .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如图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 9.

    通过热传播,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是非晶体 B . 此过程是液化过程 C . t=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D . 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 10. (2019·张店模拟) 下列关于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如图,表示在晶体熔化成液体过程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B . 如图,表示在液体凝固成晶体过程中,温度与放热时间的关系 C . 如图,表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D . 如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二、填空题
  • 11. (2020·岳阳) “新冠”防控期间,为了缓解长时间戴口罩的不适,小明用卫生纸垫在口罩挂耳处是为了(选填“增大”或“减小”)口罩对耳部的压强;医护人员戴防护面罩会起“白雾”,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 12. (2021·广安)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试管里的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软木塞使其迅速冲出管口,在软木塞被推出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冲程相同,管口出现了白雾,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 13. (2023·广元)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优美词句。词句中的冰的形成过程需要热,雪是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 14. (2023·天津市) 热爱劳动的津津学做天津特色菜“贴饽饽熬鱼”。烹饪时主要是通过的方式来增大食材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锅内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形成的小水滴(填物态变化名称)。
  • 15. (2020·扬州) 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时,墙壁瓷砖上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形成的,开启电风扇,经过段时间小水珠消失了,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 16. (2024九下·长沙模拟) “千手观音”在春节晚会上被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演绎得淋漓尽致:
    1. (1) 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2. (2) 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成“白气”(填物态变化)而产生的效果;
  • 17. (2024·赣州模拟) 如图所示是(晶体、非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其中DE段表示(物态变化)过程,第4分钟的内能第5分钟的内能.此实验过程中(可以、不可以)选择体温计测量温度.

  • 18. (2024·郫都)  运动场上若运动员突然受伤,医护人员实施急救时,常常会对着受伤部位喷一种雾状的药剂。这是一种叫作氯乙烷的有机物,它的沸点只有12.5℃,所以在常温常压下是态。通常它以液态形式被储存在金属罐中,则常温下氯乙烷是采用的方法被液化后储存。
  • 19. (2017八上·金华期中) 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①所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可知,应选用(水银,酒精)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②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有雾气,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水蒸气发生了(填一种物态变化).

    ③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如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④根据如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20. (2024·西昌模拟) 在“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中,有如图中甲、乙两种加热方式。已知碘的熔点114℃、沸点184℃、水的沸点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应使用(甲/乙)种加热方式,该过程中碘从固态变态;乙种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不是)使碘锤受热均匀。

  • 21. (2024·清远模拟) 如图,冬天骑行摩托车时,头盔的镜片上很容易形成“雾气”,这是由于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了现象,此时应该打开透气孔,风便从透气孔快速进入,主要是通过的方法加快了“雾气”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 从而有效防止雾气产生而阻碍视线。

三、实验探究题
  • 22. (2023·荆州)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 (1) 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填“A”、“B”或“C”);
    2. (2) 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
      A . 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 . 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C . 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
    3. (3) 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
    4.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 (5) 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 23. (2023·宿迁) 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 (1) 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 (2) 实验中,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读数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3. (3) 由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4. (4) 观察到气泡如图丙所示,这是水沸腾(选填“前”或“时”)的现象。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否正确:
  • 24. (2022·梧州) 物理课上,李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关于“水沸腾”的实验探究。

    1. (1) 小佳组装好器材,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7

      98

      98

      98

      98

      如图乙所示是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2. (2) 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李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了图丙的实验演示: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是因为浇冷水时烧瓶内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沸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造成的。
  • 25. (2023·锦州) 小明同学取a、b两种粉末各50g,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 (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物质是晶体,第6min时a物质为态,a物质第9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min时的内能;
    2. (2) 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若a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1.0×103J/(kg·℃),则该物质熔化后,液态时的比热容为J/(kg·℃)。
四、科普阅读题
  • 26. (2023中考·常州真卷)  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球场草坪所用的自动灌溉工程得到了中国技术团队的支持。球场草坪种植的黑麦草,适合在湿度为的土壤中生长。

    灌溉技术

    1. (1) 传统灌溉采用如图所示的喷洒技术,这会导致草叶灼伤,原因是:水喷洒在草叶上,如图所示,透过水珠可见叶面正立、放大的 像,水珠作为 透镜,对阳光有 作用。
    2. (2) 技术团队选择如图所示的地下渗透灌溉新技术,该技术既可避免草叶灼伤,又可节水,节水的原因是: 。
    3. (3) 电阻测量
      自动灌溉系统需要湿敏电阻 , 小明把放入湿度为的土壤内,设计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的阻值。
      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这根导线上打“”,并以笔画线重新连接该导线
    4. (4) 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端。
    5. (5) 闭合开关 , 移动滑片 , 测得多组数据如表格所示。实验的数据如图所示,电压表示数为  , 电流表示数为  , 根据实验的数据可得:湿度为的土壤内的阻值为 。 

      实验序号

      电压表示数

       

      电流表示数

       

       
    6. (6) 装置设计
      湿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在土壤湿度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蓄电池电压恒为;电磁继电器线圈电流大于时衔铁被吸下,小于时衔铁被弹回,线圈电阻不计;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为。请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所示的电路连接,要求:闭合开关 , 当土壤湿度低于时,电动机转动送水;当土壤湿度高于时,电动机不转停止送水
    7. (7) 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8. (8) 生物学家正在培育新品黑麦草,能在湿度低于的土壤中生长,一旦成功,电路中的电阻应换用阻值更 的定值电阻。
  • 27. (2022·烟台)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冰壶赛场的奥秘

    冰壶比赛是一项集技巧与智慧于一体的体育运动,被誉为冰上的“国际象棋”。

    与速度滑冰、花样滑冰不同,冰壶赛道冰面非常奇特,并不是平整光滑的表面,而是还有一层薄薄的冰粒,如同细小的“鹅卵石”或“小疙瘩”。原来制冰师每次在制冰时,会在光滑如镜的冰面上喷洒水珠,这些水珠遇冷迅速凝固成冰粒,此过程被称之为“打点”。这些冰粒的作用是使冰壶在运行的时候底座不会与冰面完全接触,如果冰面做成光滑的平面,整个冰壶会如同吸盘一样“吸”在冰面上。所以“打点”是为了减小摩擦,使冰壶运动得更顺畅。

    冰壶比赛中的擦地,实际叫做“刷冰”,是冰壶比赛的重要技术之一。刷冰的主目的在于,通过冰刷的摩擦,使冰面温度升高,造成冰面熔化,在冰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减小冰壶受到的摩擦力,这样可以改变冰壶前进的方向、迷度和距离。刷冰的强弱程度决定冰壶停留在什么位置。

    1. (1) 运动员将冰壶掷出后,冰壶会继续沿着水平赛道向前滑行的原因是什么?
    2. (2) 制冰师在制冰时“打点”的目的是什么?
    3. (3) 冰壶比赛中刷冰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冰面的内能,使冰面温度升高?
  • 28. (2022·贵阳) 《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古代劳动者煮海水制盐的方法,如图甲所示。用于制盐的海水密度有严格要求,在《西溪丛语》中谈到了用莲子选定海水的方法:采用多粒莲子投入盛有海水的容器中,若所有莲子均浮,则海水含盐重;若所有莲子均沉,则这样的海水就毫无制盐价值。

    后来《熬波图咏》中谈到,将莲子分别浸入不同密度等级的海水中(一等海水密度最大,二、三、四等依次次之),充分浸泡后制备成不同测定标准的“浮子”。将“浮子”放入盛有待测海水的竹管内,如图乙所示,根据浮起的“浮子”数即可判断待测海水的密度范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煮海水制盐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 (2) 若一粒浸泡后的莲子质量是3×10-3kg,其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取10N/kg)
    3. (3) 《西溪丛语》谈到:无制盐价值的海水,莲子放入后会全部沉入水底。莲子沉入水底的原因是什么
    4. (4) 将四粒不同测定标准的“浮子”放入盛有待测海水的竹管内。请跟进图乙中“浮子”静止时的情况判断:2号“浮子”制备时是浸泡在哪一等级的海水中?写出你判断的理由。(设各“浮子”的体积均相同,其密度与对应等级的海水密度相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