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23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和运用
  • 1.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fú))       幽(qiāo)     枯        悬绝壁 B . (qiào)     追(sù)       暗        张灯结 C . (qī)         砂(lì)        跃        奇怪状 D . (shí)        猎(shǒu)    绊 草长
  •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B . 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C . 学成一门专业是艰苦的,不可能一朝醒来就宣称自己大彻大悟 , 已掌握了这门学问。 D . 如果你心烦,那不妨出去走走,也许看看大自然的春暖花开,你的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 3. (2023七下·长沙月考)  下面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仲夏时节,石榴花开,①中国人迎来入夏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端午节。②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当我们循着课本里的端午印记,细咂端午风物里的文化滋味,慢品端午记忆中的精神密码,③一个饱含民俗趣味与家国情怀的端午佳节翩然而至。端午作为民间佳节,仪式感很强,古代诗词里记载了各地裹香粽、饮雄黄、赛龙舟、挂菖蒲、浴兰汤等端午习俗。④这些独特的民俗活动,传承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别有情趣的生活。

    A . B . C . D .
  • 4.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认真审题,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②例如《郊外踏青》这个题目,重心在“踏青”上,它提示我们可以着力渲染郊外的景色,表达游人的心情、也可以叙述踏青途中发生的事,而和踏青无关的事则应少说或不说。

    ③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写作的要求。

    ④审题就是审清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⑤审题时,还要注意把握题目的重点,分析探究其中的含义。

    ⑥例如《美丽的误会》这个题目,“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限制条件“美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A . ①④③⑥⑤② B . ④①③⑥⑤② C . ④①③②⑤⑥ D . ③④①⑥⑤②
  • 5.  古诗文默写。
    1. (1) ,君子好逑。(《关雎》)
    2. (2) 蒹葭萋萋,。(《蒹葭》)
    3. (3)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思想境界相似。
    4. (4) 《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小孩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 6.  语文实践活动

    《中国诗词大会》陪着我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美好的诗词时光。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光。我们吟诵着千古绝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中国诗词大会》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现在班上要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写开场白】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个富有诗意的开场白。(80字左右)
    2. (2) 【写标语】为了掀起同学们学古诗的热潮,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
二、阅读与理解
  •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②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明诗歌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 . 颔联第一句描述蜀中草木盛衰变易,承接上句暗示诗人已流落蜀中多年。 C . 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委婉表达无限情思。 D . 尾联意为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又担心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
    2. (2)  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8.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各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折蛇 ,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乙】

    《观第五泄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 , 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怒石横激如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②罅(xià):裂缝。③ 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⑦魑(xiāo):山中的鬼怪。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冽”是“冫”旁,“冫”旁的汉字从“冰”,大多含有“凉”的意思,如“冷、凛、冰、寒”等字。 B . “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C . “山行之极观也”中“极”的意思与成语“登峰造极”中的“极”的意思一样,都表示“极点,最高点”的意思。 D . “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中“去”与《桃花源记》中“停数日,辞去”中的“去”意思相同。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 B . 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 C . 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 D . 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4. (4)  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文章分析)
  • 9.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春节期间,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影片围绕三个与正当防卫有关的司法案例展开叙述,其中一个关于校园欺凌的案例尤为引人深思。中学生韩雨辰在厕所里撞见教导主任之子张科欺凌其他同学,挺身而出,打伤了张科。事后,张科反咬一口,说韩雨辰故意伤害。没有监控,被欺凌者和其他同学不愿意站出来作证,致使韩雨辰面临行政处罚。

    现实中,韩雨辰这样的勇者并不多见,更多情况是被欺凌的孩子选择沉默,看见的孩子选择回避,这不仅是对欺凌行为的纵容,更是对被欺凌者的二次伤害,因此像韩雨辰那样勇敢站出来制止欺凌的行为应该得到赞扬和支持。

    【材料二】造成“校园欺凌”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当今各种文化交织、价值追求多元、思想思潮多变的大环境下,青少年很难辨别是非,容易被不良文化、不良生活方式影响。部分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逐渐扭曲了自己的成长轨迹。长此以往,便会滋生恶意,逐渐衍生出以强欺弱、助纣为虐等不良观念。第二,父母教育缺位。家庭是培养孩子成才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理,或者溺爱孩子,不能及时纠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更有甚者,有些家长不仅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还会教唆孩子“不吃亏”“以牙还牙,以狠斗狠”,误导孩子成长。第三,学校法治教育缺位。部分学校和老师过分注重青少年的学业成绩,轻视法治教育,且法治教育资源有限,缺乏生动有效的教育形式,导致不少青少年法制意识薄弱,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材料三】

    不同类型校园暴力的具体内容

    【材料四】2023年3月22日,湖南省教育厅正式印发《湖南省教育系统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学校要将学生欺凌的有关处罚规定纳入校规校纪之中,将欺凌行为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实施欺凌的学生,情节轻微的,学校和家长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警示谈话;情节较重的,学校可给予纪律处分,并邀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予以训诫;对实施暴力、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必要时依法转入专门学校进行教育,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等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依规依法处置。对遭受欺凌的学生,学校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帮扶关爱。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各地要纳入扫黑除恶专项整治范畴予以从重惩处。

    1. (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向校园欺凌说“不”,当自己受欺凌时,不能选择沉默;当看到别人受欺凌时,不能选择回避。 B . 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理或者溺爱孩子,那么他们的孩子一定会成为校园欺凌者。 C . 王同学经常被李同学起各种不当的外号,这引得其他人哈哈大笑,但这只是开玩笑,因此李同学的行为不属于校园欺凌。 D . 对实施欺凌的学生,情节较重的,必须依法转入专门学校进行教育,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等处分。
    2. (2)  请据材料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请你为减少校园欺凌现象提出合理建议。
  • 10. 文学作品阅读

    老兵和军马

    ①“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为什么想当兵?”招兵连长问。“奔出息。”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就是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招兵连长凝视他良久,“喜欢马吗?”“喜欢!我家那匹马就是我养大的。我对它像兄弟!”就这样,在城里打了三年短工的他如愿穿上军装,被分到一个军马场。

    ③像大多数新兵一样,他有一个梦想——留在部队,既出息自己,又荣耀家门。他默默地、执着地接近着他的人生憧憬。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的称号。

    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僻静处默默流泪——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个小马驹。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

    ⑤他很爱一匹枣红色军马。这匹马跟他家的马一样,额头正中也有一处菱形的白毛,他给这匹军马取名叫“白头心儿”。

    ⑥“白头心儿”救过他一命。那次军马受惊“炸群”,他从一匹马上摔了下去,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群踩踏,“白头心儿”冲过来一口将他叼起,紧紧叼住不放,否则他必死无疑。当马群安静下来,他搂着“白头心儿”的脖子涌出了热泪。

    ⑦慢慢地,他开始被尊称为“老班长”了。可不是“老”嘛!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当年同一批新兵中,只留下了他一个。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毕竟已经是班长了,被留下继续服役了,兴许将来真能当上军官。

    ⑧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白头心儿”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我不会忘了你的……”不知不觉,泪水已淌在这位二十六岁老兵的脸颊上。

    ⑨他是最后离开军马场的官兵之一。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排排寂静的马厩。连长又给他颁发了“模范班长”的证书,那是对他八年服役最后的嘉奖。连长命令他以“老兵”的身份降下军旗。仰望着在风中飘荡的军旗,他仿佛听到营房中传出了笑声和歌声,仿佛闻到从马厩发出的草料混杂着马粪的那种温热的芳香。如血的夕阳已沉到地平线以下,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上夜幕降临了。回望着越来越模糊的营房和马厩,他想——它们也将成为这大草原上光荣与梦想的遗址了。他想——他保存他的“模范班长”证书,一定要比大草原保存那遗迹更长久……

    ⑩归乡途中,他竟在一个小县城看到了“白头心儿”!它卧在一幢砖房前,旁边挂着一块牌子——“吕记马肉”。他走近“白头心儿”,见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着泪。马肉店老板告诉他,那军马拍电影时断了一条腿,废了。他蹲下查看了马腿,请求老板将“白头心儿”转卖给他。老板提出的金额超过了他的复员费。“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他说,“直到这匹马能站起来为止。”

    ⑪在他的救治和精心照料下,一个月后,“白头心儿”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老板被他感动了,没再收他一分钱,允许他将“白头心儿”牵走。因为“白头心儿”,他没法乘车,只能朝行暮宿,向着家乡“长征”。

    ⑫两个月后,他老母亲看见一个风尘仆仆的人牵着一匹马站在门前。她惊喜地认出了儿子!他抱着瘦小的母亲,“妈,我回来了。你看,咱们又有一匹“白头心儿”了!

    ⑬第二天清晨,他牵着“白头心儿”登上家乡的山头,俯瞰着贫穷的山村,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咱们一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吧!”

    ⑭那一刻,二十六岁的“老兵”似乎顿悟——他从军队获得的,还有比“模范班长”荣誉重要得多的东西……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 (1) 请从“老兵”的角度简要概括他和军马“白头心儿”之间发生的几件事。

      老兵给军马取名“白头心儿”→ →老兵惜别“白头心儿”→ →老兵带着“白头心儿”返乡并发誓一起改变家乡面貌

    2. (2)  文中第④、⑧段两处画横线句都写到老兵流泪,你从中读出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第一处:

      第二处:

    3. (3)  文章第⑨段是如何表现老兵离开部队时不舍之情的?请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4. (4)  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探究老兵得到的“重要得多的东西”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
  • 11.  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阅读方法,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为了更好地进行选择性阅读,首先需要对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最简便的方式就是浏览目录,目录显示共十三篇,每一篇谈一种或一类经典。 B . 读《经典常谈》,不能死记硬背书籍名、作者名、书籍卷数之类,而要把它“当作一只船”,去接触古书,见识经典。 C . 小宁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他们可以去读读《<说文解字>第一》。 D . 小宁对古代的“说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可以去读读对这个群体有着更详细介绍的《诸子第十》。
  • 12.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①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手就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②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

    1. (1) 这段文字选自(作者)著《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诗歌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
    2. (2) 材料中提到诗的源头是歌谣,请问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三、写作(50分)
  • 13.  作文

    生活中,榜样给予我力量;阅读中,书籍给予我力量;成长中,亲情给予我力量;困境中,微笑给予我力量……

    请以“    ▲    给予我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600字以上;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