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春季】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主题阅读:02 走进外国...

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更新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34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元主题阅读
  • 1. 海底两万里(节选)

    梗概

    1866年,在大海的不同地方,有一只身长数十米的怪物,偶尔浮出水面,不少船只受其攻击而沉没。美国政府派出“林肯号”驱逐舰跟踪追捕,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应邀参加。一天晚上,教授发现这个庞然大物冒出了水面。“林肯号”随即向怪物驶去,船上的人和“海怪”展开了激烈的搏斗。然而“海怪”未被消除,“林肯号”反受重创,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以及捕鲸手尼德.兰都成了“海怪”的俘虏。“怪物”非他,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

    “鹦鹉螺号”的船长尼摩强行让三人随“鹦鹉螺号”一起周游四海。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鲛鱼展开过搏斗,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过血战。这些场面都异常惊心动魄。他们在海洋的黑流中前进,经过瓦尼科罗岛,穿过托雷斯海峡,从印度洋到红海,再从阿拉伯隧道出来到达希腊群岛,然后再花费了四十八小时穿越了地中海到达维哥湾,看一看那消失在历史尘土中的大陆。最后,他 们在南极经历了一场与缺氧进行生死搏斗的战争后才得以脱身。

    十个月过去了,阿龙纳斯三人经历了两万里的海底航行之后,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回到家乡,并将这件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节选

    这只是一瞬间的事,鲛鱼已经翻转过身来,眼看要把采珠人一口咬断。这时,我感觉身旁的尼摩船长行动了,他手拿短刀,直奔鲛鱼游去,他要把采珠人救出来。

    尼摩船长摆好了姿势,准备迎击这个庞大的敌人。鲛鱼很快就冲到了他的身前,巨嘴獠牙,让人不寒而栗。船长非常敏捷地躲闪在一旁,避开鲛鱼的锋芒,同时挥动短刀刺入鱼腹。一场人鲛之战开始了。

    被刺伤的鲛鱼疯狂起来,顾不上鲜血从它的伤口喷涌而出,这家伙似乎是不怕疼的。海水被鲛鱼搅得浑浊不堪,加上血水,把视线完全遮挡住了。我们急忙来到明亮的地方,才看见勇敢的尼摩船长一手抓住鲛鱼的鳍,一手持刀乱刺鱼的肚腹,但是由于角度不对和刀子不够长,没能刺到鲛鱼的致命之处。鲛鱼一时拿这个大胆的勇士没有办法,狂怒地上下翻滚,带起的海水几乎把我打翻。

    1. (1) 根据意思在梗概和节选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形容极度惊险、紧张,使人震撼。

      ②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2. (2) 根据梗概,可以将本书的情节分为四个部分,请简要概括出来并选择填空。

      ★结合书名和梗概,我认为全书写得最详细的内容是第部分。(填序号)

    3. (3) 从梗概和节选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场的海底航行。
    4. (4) 结合梗概和节选,说一说尼摩船长是个怎样的人。(至少三点)
    5. (5) 阅读不同译者笔下的《海底两万里》,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①阴影遮来,黑暗侵吞到海上,直至月亮东升。我回到房中。我睡不着,受噩梦的侵扰。残酷毁灭的可怕场面在我脑子里面陆续重演。

      ②不久,阴影出现了,海面被黑暗侵吞了。等到月亮升起来,海面有了些光亮。我回到房间里睡觉。但我一直被噩梦困扰着,那可怕的毁灭场面老是在我脑海中重现,我一点儿也睡不着。

  • 2. 课外选文二:

    老人与海(节选)

    【梗概】

    ①老人年轻时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渔夫,那时的他强健有力,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对手。到了老年,他的精力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只有一个小孩马诺林亲近他、崇拜他。

    ②但是,老人的“硬汉”精神丝毫没有衰减,他仍然热爱垒球、仍然梦见雄狮——这都是力量的象征。他已经一连84天出海打鱼都一无所获,连他的帆看上去都像是一面标志着老打败仗的旗子。可是就在第85天的早上,他又顽强地驾船出海了,他要到深海里去打一条大鱼。

    ③这一次,他碰上了一条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大的鱼。老人对这条大鱼充满了赞美和尊敬,同时这更激起了老人向它挑战的决心。大鱼当然不肯轻易屈服:它时而与老人默默地对峙,时而把船拖向深海,时而围着船打转,时而要用掀起的巨浪把船打翻……老人与大鱼奋战了两个昼夜,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和鱼、和鸟、和大海对话,不断地想起马诺林或者回忆往事,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信念,他终于挺了过来,征服了那个庞然大物。

    ④意料不到的是,就在老人要把大鱼拖回去的时候,大批的鲨鱼被吸引而来,争吃拖在船尾的大鱼。已经筋疲力尽的老人竭尽全力与鲨鱼搏斗,那条大鱼仍旧被成群的鲨鱼咬得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最后,老人把这副巨大的骨架拖回了岸边。

    ⑤望着那副骨架,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结论是:“什么都不是,是我出海太远了。”老人靠自己的精神与理念坚韧地支撑着,他最终战胜了大鱼,也战胜了自身。晚上,老人睡着了,马诺林在身边守护着他。

    ⑥那一晚,老人又梦见了狮子。“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老人在梦中又想起了这句话。

    【节选】

    ⑦快到中午时,一条马林鱼开始啃起一百米深处的那块鱼饵来了。老人轻轻地摆布那条上了钩的鱼,根据钓丝的份量他知道那准是一条大鱼。最后他猛拉钓丝把鱼钩给稳住了。但是,那条鱼并没有浮出水面,反而开始把小船拖着往西北方向跑。老人打起精神,斜挎在肩膀上的钓丝绷得紧紧的。他虽然孤身一人,体力也不如从前,但是他有技术,他懂得许多诀窍。他耐心地等待鱼累乏下来。

    ⑧黎明时分,他的左手变得僵硬并抽起筋来了。那条鱼还是一直往北游,一点陆地的影子都瞧不见了。钓丝又一次猛的一拉,把老人的右手给勒伤了。老人肚子饿得发慌,就从金枪鱼身上割下几片肉,放在嘴里慢慢嚼着,等着太阳出来晒暖他的身子和减轻手指抽筋的痛苦。

    1. (1) 根据梗概内容,将剩下的小标题补充完整。

      ①渔夫年老,顽强出海;        ②

      ;   ④回到家中,虽败犹荣。

    2. (2) 阅读节选内容,请用横线画出可以体现老人“硬汉”精神的句子,并从写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3. (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的意思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物质或身体可以被毁灭,但是其精神、意志不能被打败。 B . 做胜利的英雄易,做失败的英雄难。老人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但是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作者借这一形象讴歌了人类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不惧艰险、不怕失败的大无畏精神。 C . “狮子”作为力与勇的另一称呼,它在小说中不断出现,象征着老人追求力与勇的搏击精神。 D . 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我们只能听天由命。老人千辛万苦钓到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4. (4) 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老人与海》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



      译者:吴劳









      那老人独驾轻舟,在墨西哥湾暖流里捕鱼,如今出海已有八十四天,仍是一鱼不获。

      除了眼睛,他身上处处都显得苍老。可是他的眼睛跟海水一样颜色,活泼而坚定。



      译者:余光中




    5. (5) 有人说,老人是失败者;有人说,老人是胜利者。你更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说一说你的理由。
  • 3. 阅读。

    《童年》选段

    高尔基

    父亲过世后,“我”一直住在外祖父家。有一年,外祖父卖掉了原来住房,另买了一座,新房比过去住的那幢要漂亮、可爱。新房院子内有一个不大的花园,花园左边围墙外住的是奥夫相尼科夫上校一家,他们家有三个小男孩。

    外祖父家花园左边围墙外的院子里,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三个小男孩在玩耍。他们都是灰衣灰帽灰眼睛,我只能从个子高矮来分辨他们。

    我从围墙缝里观察他们,他们从未发现我,可是我倒希望他们发觉我。①我喜欢他们那么有趣、快乐、和睦地玩。我没有见过的各种游戏,喜欢他们相互关心,特别使我喜欢的是两个哥哥对小弟弟——那个长得挺滑稽的、活泼机敏的小不点儿的态度。倘若他跌跤了,两个哥哥就会笑起来,但并不像通常一些对栽跟头的人那样幸灾乐祸地笑,而是马上就去帮助小弟弟爬起来,如果他跌脏了手或膝盖,他们就用牛蒡叶子、手帕擦净他的手和裤子,二哥还对他说:”瞧你这笨样儿……”

    有一次,我爬到树上,向他们打了个口哨。他们一听到口哨就都站住了,然后不慌不忙地聚到一起,不时地看看我,开始悄悄地商量。我想,他们一定要用石子扔我,②便赶快下树,抢了好多石子,把几个口袋都塞满 , 停了一会儿又爬到树上,可他们已到离我很远的院子角落里去玩了。很明显,他们已把我忘了。这使我怅然若失,但我也不想先开仗。过了一会儿,有人在通风的小窗口喊他们:

    “孩子们,快回家吧!”

    他们像三只小鹅,听话地、不紧不慢地走了。

    我有好多次坐在围墙上面的树权上,期待着他们喊我去跟他们一起玩,可他们从来没喊过,但是,我在心中已经跟他们一起玩了,有时入了神,情不自禁地大声叫着笑了起来。这时,他们便一起看看我,悄悄地在说着什么,我十分难为情,便爬下树了。

    有一次,他们玩起了捉迷藏游戏,轮到老二找人,他跑到仓库拐角里,两只手老老实实地蒙住眼睛站在那儿,一点儿不偷看。哥哥和弟弟跑去藏起来。哥哥跑得很快,机敏地躲进放在仓库遮檐下的一架宽雪橇里,而那个小弟弟慌了神,围着井旁跑来跑去,找不到可以藏自己的地方。

    “一,”二哥喊道,“二……”

    小弟弟急了,猛地一下跳到井栏上,抓住井绳,把两只脚伸进空吊桶,只听见吊桶在井栏壁上咚咚响地轻轻碰了几下,人就不见了。

    我惊呆了,眼看着井辘轳飞快地旋转着,但是我很快就明白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一纵身便跳进他们的院子,喊道:

    “掉到井里啦!……”

    老二和我同时跑到井栏边,他紧紧抓住井绳,猛向上拉,我及时地上去截住了井绳,就在这当口,他们的大哥也跑到井边,帮助把吊桶往上拉,他说:

    “请轻一点!”……

    我们很快将小弟弟拉上来了,他也吓坏了:鲜血从右手手指上直往下滴,颈上的皮擦伤了好大一块,从脚到腰都湿透了,脸色苍白得发青,但一面打着寒噤,二面还在笑。他睁大了眼睛笑着,拖长了声音说

    我怎——怎么掉——掉下——去啦……

    “你发疯了,就这回事儿。”他的二哥搂着他,用手帕擦他脸上的血,老大愁眉不展地说:”我们回家吧,反正不住了……”

    “你们会挨打吗?”我问

    老大点了点头,然后向我伸出手,说道:“你跑得真快!”

    听了他的称赞,我很高兴,还没来得及握住他的手,他就对二弟说:“我们走吧,他要感冒了!我们就说他摔倒了,掉下井的事不要说!”

    “对,不要说,”小弟弟打着寒噤同意说,“我是跌到水洼里的,对吧?”

    三兄弟走了。

    这一切发生得这么快,我扭回头看了看,刚才我从上面跳到院子里来的那个树杈还在晃动呢有一片黄树叶正从上面落下来

    兄弟三人将近一个星期没出来,后来出来玩时,比以前玩得还热闹,老大看见我在树上,亲切地向我喊道:

    “下来,到我们这儿来吧!”

    我们钻进仓库遮檐下的那架旧雪橇里,互相打量着,交谈了很久。(有删改)

    1. (1) 与三个小男孩结为玩伴前,“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出三件。

    2. (2)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根据情节,分别说出三兄弟不同的个性。

      老大:当救起小弟时,老大愁眉不展地说:“我们回家吧,反正瞒不住了……”

      老二:当大家一起玩游戏轮到老二找人时,“他跑到仓库拐角里,两只手老老实实地蒙住眼睛站在那儿,一点儿不偷看。”

      弟弟:小弟被救起时,还“睁大了眼睛笑着,拖长了声音说:‘我怎——怎么掉——掉下——去啦……’”

    3. (3) “刚才我从上面跳到院子里来的那个树权还在晃动呢,有一片黄树叶正从上面落下来”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4. (4) “我”的童年生活可以从“我”与三个小男孩的交往中反映出来。请从文中三处画波浪线线的句子,归纳概述“我”童年生活的状况。

  • 4.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王子与贫儿》,完成小题。


    目录


    第一章  王子和贫儿的诞生

    第五章  汤姆当玉子

    第三十一章  新王出巡受贺

    第二章  汤姆的幼年时代

    第六章  习礼

    第三十二章  加冕典礼

    第三章  汤姆和王子的会见

    ……

    第三十三章  爱德华当了国王

    第四章  王子开始遭难

    第三十章  汤姆的进步

    尾声

    【节选】(有删减)后来,终于到最后一项仪式了。

    坎特伯雷大主教把英国的王冠从垫子上捧起来,举在即将受礼的国王汤姆·康第头上……正在这令人难忘的时刻,一个惊人的身影闯入教堂里来了。那是个男孩子,没戴帽子,鞋袜都不像样子,身上穿着一套到处破成了布片的粗布平民衣服。他庄严地举起手来,那种神情与他那副满身油污的可怜相是很不相称的,同时他发出了一声警告。

    “我不许你们把英国的王冠戴在那个假冒的国王头上,我才是国王!”

    立刻就有几个愤怒的人伸手抓住了这个孩子;但在同一瞬间,汤姆·康第穿着他那一身帝王的服装,迅速地向前走了一步、用响亮的声音喊道:“快放了他,不许乱动!他的确是国王!”

    “不要听陛下的话吧,他的毛病又发作了,把那野孩子抓起来!”摄政王(代国君处理政事的公爵)用一种权威的声调喊道。

    全场都吓瘫痪了,谁也不动,谁也不说话。只见,汤姆·康第满脸喜色地跑过去,在那个孩子面前跪下来说:“啊,国王陛下,让允许我首先向您宣誓效忠吧,请您戴上王冠,恢复王位吧!”

    盯着这新来的孩子的脸,大官们惊讶极了。他们互相望了一眼,不知不觉地后退了一步,“他怎么跟国王这么相像,真奇怪!”

    摄政王不知如何是好,沉思了一两分钟,走到那个孩子面前,严肃而又恭敬地说:“请您恕我冒昧,我想问您几个问题……”

    “我可以回答,公爵。”

    公爵就问了许多问题,有关于朝廷的,有关于先王的,有关于王子和公主们的。这孩子都回答得很正确,而且毫不迟疑。他向这个衣衫褴褛的候补国王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国玺在什么地方?”这只有真正的前太子才能回答得对。

    那孩子从从容容说:“这个谜根本没有什么难解。”然后,他就转过脸去向圣约翰勋爵发了一个命令。

    过一会儿,圣约翰勋爵回来了。大家静得连气都不敢出,每个人的眼睛都盯着他。他走到教坛上,踌躇了一会儿,向汤姆·康第走过去,行了个深深的鞠躬礼,说:“陛下,国玺不在那里!”

    ……

    阅读链接:《王子与贫儿》,又名《王子与乞丐》,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个贫苦儿童和一个富贵王子交换社会地位的故事。爱德华王子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汤姆靠乞讨为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交换了身份,在交换身份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人生,也经历不一样的成长。这部小说以贫儿在王宫的生活经历和王子的流浪生活为两条线索,折射了人性的良善、正直和勇气。

    1. (1) 由情节推测,节选片段最可能是出自本书目录中第(      )章的内容。
    2. (2) 作品的字里行间暗示着那个衣衫褴褛的流浪儿可能是真正的王子。请从上述所有材料中,尽可能多地找到不同信息证明。(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阐述,并标上序号。如:①汤姆·康第承认流浪儿是真国王)
    3. (3) 关于文章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野孩子”“新来的孩子”“衣衫褴褛的候补国王”等称呼的变化,表达了人们对这个孩子的不同态度。 B . 摄政王不断提问是为了制止流浪儿成为王位继承者。 C . 我猜测:“陛下,国玺不在那里!”之后,又将掀起新的波澜。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D . 有人说,《王子和贫儿》是马克·吐温送给全世界孩子的礼物,一个关于良善、正直与勇气的人生寓言。
    4. (4) 文中有两处划横线的句子,请选择其中一处,分析汤姆。康第是个怎样的孩子。
    5. (5) 《王子和贫儿》与“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骑鹅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共同点错误的项是(    )
      A . 这几本外国名著都讲述了主人公奇妙而曲折的人生经历。 B . 它们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还有复杂的内涵,越读越有乐趣。 C . 所有故事的结局主人公都从幻想回到了现实。 D . 阅读这类名著,如果结合名著的写作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 5. 课外阅读。

    爱丽丝漫游奇境(节选)

    ①大厅四周都有门,可全锁着。爱丽丝从这头跑到那头,推推每一道门,沮丧地走到大厅中间,不知自己如何出去。

    ②忽然,她发现一张三腿小桌,浑身用坚硬的玻璃做成。“那上面摆着一把金色的小钥匙,肯定能打开大厅里的哪道门!”可她一试,哎呀!哪一把锁都显得太大,或者说,这把钥匙过

    于小了,试了半天,一道门也打不开。不过,试第二遍时,她发现一道小布帘;帘子后面有道小门,只有十五英寸高。试试小钥匙,正合适!爱丽丝高兴极了。

    ③打开门,发现它通向一条小走道,比老鼠洞大不了多少。她跪下来顺着往里一瞧!哇!里面有个非常美丽的花园!她多想离开这个阴森森的大厅到花园里走走呀,那儿有鲜艳的花朵,清凉的喷泉。可惜她太大了,连脑袋都伸不进那个小道口。“就算头能进去,肩膀进不去也白搭呀。唉,要是能缩小成望远镜的模样有多好!也许能成,就是不知道怎么开头”你瞧,一会儿工夫发生了这么多怪事,爱丽丝都以为没有不可能的事了。

    ④在小门旁边干等不行。她走回小桌旁,希望还能找到另一把钥匙,或至少一本教人怎样缩小成望远镜的书也好。这回她发现了一个小瓶子,"先头肯定不在这儿。"爱丽丝心想。瓶颈上贴着纸标签,“喝吧”两个字又大又好看。

    ⑤“喝吧!”怪好听的。可是,聪明的爱丽丝没有性急。“不行!得先瞧瞧是不是写着‘有毒’二字。”已经看过好几篇有关可爱的小孩子被烫伤、被野兽吃掉之类令人不愉快的故事了,她才不会没记性呢。要是喝下“有毒”瓶子里的东西,那迟早会坏事的啦!

    ⑥因为这瓶子上没写“有毒”二字,所以她冒险尝了一口,发现很好喝(说实在的,就好比把樱桃饼、鸡蛋羹、菠萝汁、烤火鸡、太妃糖和热烘烘的烤面包的味道全都掺在一块儿),便一口气把它喝光啦!

    ⑦“好奇怪呐!”爱丽丝叫道,“我一定在变小,像架望远镜了!”

    1. (1) 以下符合爱丽丝心理变化的一项是(    )
      A . 沮丧→高兴→不愉快→意外 B . 沮丧→惊讶→高兴→意外 C . 高兴→沮丧→惊讶→意外 D . 沮丧→高兴→惊讶→意外
    2. (2) 关于爱丽丝喝掉小瓶子里的东西的原因,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她知道很好喝 B . 这瓶子上没写“有毒”二字 C . “喝吧!”怪好听的 D . 瓶颈上贴着纸标签,“喝吧”两个字又大又好看
    3.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 (4) 你觉得爱丽丝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本文举例说明。
    5. (5) 结合本文中的故事情节,猜测一下,爱丽丝喝下瓶子里的东西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请你用几句话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 6. 课外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有改动)

    1. (1) 请概括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 (2) 这几段话写了小女孩哪几个方面的痛苦? 请写下来。
    3. (3) 作者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那双拖鞋,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 (4) 这个片段有三个破折号,请指出每个破折号是哪一种用法,在括号里填上序号。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注释    B.表示转折    C.递进

      ①第一个破折号()②第二个破折号()③第三个破折号(

    5. (5) “她没注意这些”,“这些”指,这是因为,“她可忘不了这个”,“这个”是指, 这样对比写,突出了
    6. (6)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7. (7) 朗读这段文字时, 应该采用怎样的语速、语调?(    )
      A . 轻松快速 B . 缓慢低沉 C . 缓慢高昂 D . 快速低沉
    8. (8) 请你再写出两个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及其作品。
  • 7. 名著阅读。

    小人国

        ①格列佛是伦敦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但是他最喜爱的却是航海旅行。有一次在航海途中,航船被一阵暴风刮翻了,浪头把昏迷的格列佛冲到一个陌生的海岸上。

    ②当他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双臂和双腿被一些小绳子牢牢地绑在地上,许多不满五寸高的小人儿拿着弓箭向他的下巴走来。

        ③格列佛很吃惊,他大喊一声,弄断了绑他的小绳子,想去抓那些小人儿。立刻,很多箭朝他射来,就像许多针在刺他似的。格列佛连忙用手遮住脸,痛苦地哼起来。

        ④过了一会儿,当小人儿们看见格列佛安静下来了,就不再射箭。这时,一些小人儿在离他三尺远的地方筑起一座高台,台上有一个军官向他发表演说。格列佛不知道他说什么,但觉得饿了,便把手指放进嘴里,表示想吃东西。那军官命令一百多个小人儿,抬来一筐筐的肉和面包。格列佛一口吃十几块肉,一次抓一把面包——这些肉和面包都像火枪铅弹一样大小。格列佛又做了个想喝水的手势,小人儿们又把一桶桶酒滚到他的手边。

    ⑤后来,小人儿们又用了一千五百匹四寸高的马,拉他到王宫去。

        ⑥国王和大臣们都出来看格列佛。“这个人真大呀!”国王说。从此,国王便叫他“人山”。

        ⑦晚上,格列佛被安排在王宫生活。国王让他睡在一百五十张小床拼接在一起的床上。并指定三百个裁缝为他赶制衣服,让六个小人儿给他当差。

        ⑧没过几天,格列佛就和小人儿国的人建立了友谊。有时,他躺在地上,让五六个人在他的手掌上跳舞;许多男孩儿和女孩儿也跑到他的头发里玩儿捉迷藏;他把手放在地上,骑兵就在他手边跳过来跳过去。

        ⑨不久,国王给了格列佛自由,让他在城里观光。格列佛侧着身,小心地走过两条大街。他只穿一件背心,因为怕自己的外衣边碰坏屋顶和房檐。

        ⑩两个星期过去了。另一个小人儿国的船队前来进犯。格列佛答应帮助击退敌人。他脱掉外衣、鞋和袜子,下到海里涉水前进,不一会儿就来到那支外国船队跟前。敌人见了他,吓得纷纷跳下海逃走了。格列佛拿出绳钩,把船队拖了回来。国王和全体大臣在岸边隆重地欢迎他。

        ⑪一天,格列佛到海边散步,发现了一条真正的小船,便告诉国王,他要离开这里。国王叫人在船上装满了食物。格列佛航行的路上遇到一艘英国商船,他上了这艘船,终于回到了故乡。

    1. (1) 下列选项中与“格列佛来到小人国”无关的一项原因是(  )
      A . 格列佛喜欢航海旅行。 B . 航船在旅行中被暴风雨刮翻了。 C . 格列佛特意到小人国探险。 D . 浪头把格列佛冲到了海岸上。
    2. (2) 第④自然段中“这时,一些小人儿在离他三尺远的地方筑起一座高台”,“筑高台”的原因不是(    )
      A . 为方便军官发表演说 B . 小人国的人个子太小 C . 防止格列佛攻击军官
    3. (3) 仔细读⑦—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在括号里补充相应的故事情节。

      王宫生活    回到故乡

    4. (4) 文中反复写一些数据,比如格列佛“一口吃十几块肉”“一千五百匹四寸高的马”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简单写一写原因。
    5. (5) 你认为格列佛是个怎样的人?至少抓住一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由。
  • 8. 阅读课外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神奇的魔术师

        ①女儿小海伦的生日就要到了,约当茨却高兴不起来。

        ②妻子小心翼翼地与他商量:“女儿想多邀些小朋友,开个生日‘派对’好不好?”“随你安排吧!”约当茨大手一挥,不耐烦地说。“小海伦一直把你当作心目中的英雄,大伙也想听你讲海上的惊险故事呢!”妻子柔声细语地说,“呃,对了,还有一位魔术师要来表演,他自己找上门,不好意思拒绝。”“魔术师?哈哈,混饭吃的江湖骗子!”约当茨放声大笑,笑声很空洞。妻子惊恐地望着他,不知丈夫发生了什么事。

        ③小海伦生日那天,来了不少小客人。屋子里,就像涌进一群花喜鹊,热闹极了。

        ④男主人却不问不闻,衔着雪茄,独自去河边散步了。约当茨这次远航归来,郁郁寡欢,心事重重。约当茨从河边回来时,魔术表演己近尾声。看来的确很精彩,院子里不时爆出哄笑声、鼓掌声。妻子嗔怒地瞟了他一眼,连忙让出座位:“哎,你到哪儿去了?到处找不到你。这魔术太奇妙了!你不看,真可惜啦!”“骗小孩子而已!”约当茨鄙夷不屑地哼了一声。

        ⑤“唷,这位先生刚刚钓鱼回来吧?收获不小啊!”魔术师年岁已老,发须斑白,但精神矍铄。他向约当茨高声喊话,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呵,说我吗?”顷刻间,约当茨成了全场的焦点。“我帮你把鱼儿放进盆里!”魔术师端来一瓷盆,走到约当茨身旁,果然从他藤椅的前后左右,一把把抓出活蹦欢跳的金鱼来,扔进水里还能游动。“好,压轴戏由我们大明星登场啦!”魔术师用口哨吹奏进行曲,一条漂亮的斑点狗蹦到台前。眼看魔术师扔出礼帽,原来只是虚晃一枪,礼帽急藏身后。斑点狗果真上了当,东嗅嗅,西扒扒,不见礼帽的影踪,最后,竟从灌木丛中,艰难地拖出一只大皮靴来。它一步一趔趄,气喘吁吁地把大皮靴拖到主人的脚边。更加意外的是,魔术师竟从大皮靴里抱出一只红眼睛的小白兔,送给小海伦,作为生日礼物。全场的孩子都兴奋得尖叫起来,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⑥约当茨也忍不住鼓起了掌,笑出了眼泪,吩咐妻子送上丰厚的酬金。魔术师却不肯收受,只和约当茨干了一杯葡萄酒。他说,年轻时他是名消防队员,火灾中,为抢救医院里的病人,被砸下的横粱压断双腿。他拉起裤管露出金属假肢,寒光凛凛,使约当茨全身一震。

        ⑦一切都明白了。他是从医院里知道了约当茨的情况,才特意赶来。与这位神奇的魔术师相比,约当茨作最坏的打算,也仅仅将据去一条腿,难道就到了世界末日?

        ⑧夕阳下,约当茨目送魔术师的汽车渐渐远去,轻轻用口哨吹起了《手手进行曲》。天空明净,微风拂面,远处的青山更青了!

    1. (1) 文中妻子说“他自己找上门”,请从文中找出与此句相呼应的句子。
    2. (2) 文中约当茨在不同的时间段,对魔术师持有不同的态度。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双音节词语。

      约当茨在魔术师到来之前的态度是 ,他在看完魔术师的表演后的态度是赞扬,最后他目送魔术师远去时,对魔术师的态度是

    3. (3) 文中妻子的言语和动作均不多,但她的形象却跃然纸上。请结合文中的一处具体的语言或动作描写分析妻子的形象。
    4. (4) 文章结尾说:"天空明净,微风拂面,远处的青山更青了!"你认为这句话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
    5. (5) 文章标题是“神奇的魔术师”,从全文来看,魔术师“神奇”在哪些方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