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

更新时间:2024-05-14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B .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 . 铅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的特点制成的 D . 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 2. 如图所示为运动员撑杆跳高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运动员撑竿时手通常握在竿的上部,是利用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B . 起跳时人对竿向下施力,人就上升,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 起跳时人对竿施加向下的力,撑竿弯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 撑竿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产生的弹力越来越大
  • 3. 冬奥会的经典项目——滑雪运动(如图)中蕴含许多科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运动员匀速转弯滑行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B . 运动员静止站立在滑板上时对滑板的压力和滑板对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向后撑滑雪杆时,会受到向前的反作用力 D . 滑雪板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摩擦力的
  • 4. 如图为小明同学玩滑板车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明只有不断蹬地滑板车才能继续运动,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 . 小明蹬地使滑板车加速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 运动的滑板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不再受力 D . 运动中的滑板车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时将停止运动
  • 5. 有关惯性的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小球没有飞出去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 B . 乙图中是利用惯性让锤头紧固在锤柄上 C . 丙图中是利用安全气囊减小人的惯性 D . 丁图中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而落在原地
  • 6. 如图所示的徒手攀岩被誉为勇敢者的“岩壁芭蕾”。关于这一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攀岩运动员脚蹬岩壁的力和岩壁对脚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 攀岩运动员静止不动时所受重力与岩壁对他的支持力相互平衡 C . 攀岩运动员用手指抓在岩石上受到的支持力与手指对岩石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攀岩运动员在攀爬过程中要不断往手里涂镁粉来增大摩擦力
  • 7. (2023八下·邯郸期末) 如图所示,用5N的水平拉力F拉动木板A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物体B相对地面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必须使木板A作匀速运动才能测出B受到的摩擦力 B . 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右 C . 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3N,方向水平向右 D . 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3N,方向水平向右
  • 8. (2023·金乡县模拟) 如图所示为长江某水坝的示意图,水坝左侧水面高,B和C两点处于同一高度,A和C两点到各自液面的距离相等。水在A、B和C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 , 则(   )

    A . pA<pB=pC B . pA=pC>pB C . pA>pB=pC D . pA=pC<pB
  • 9. 以下关于力学现象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 飞机的机翼上凸下平,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获得升力的 B . 普通锅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哨所煮不熟鸡蛋是因为气压小,水的沸点低 C . 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阻力 D . 堵住茶壶盖的小孔,水不容易被倒出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 10.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甲、乙均为均匀实心正方体。甲的边长为10cm,密度为 , 在如图所示的静止状态下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2750Pa。乙的边长为5cm(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所受的重力为27.5N B . 甲对水平面的压力为30N C . 测力计的示数为2.5N D . 乙的密度为
二、填空题
  • 11. 高台滑雪运动员用力向后蹬地,身体就向前滑行出去,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的。如图所示运动员从高台上滑下后,在空中以很大的速度飞行近百米,最终会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 12. 如图所示,一个重2N,带有磁性的黑板擦吸在黑板上保持静止,此时黑板擦与黑板间的摩擦力为N;现在用5N的力竖直向上推黑板擦,黑板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继续增大竖直向上的推力,黑板擦受到摩擦力将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要使黑板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向下推黑板擦的力为N。

  • 13. (2022八下·封开期末) 驾驶员头靠头枕、身系安全带(图甲)驾驶着轿车(图乙)在水平路面上高速向前行驶。轿车对路面的压力与静止时相比(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中,(选填“头枕”或“安全带”)主要为了防止后面车辆与轿车追尾时对驾驶员带来的伤害。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驾驶员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 14. 三峡大坝是我国的宏伟工程。

    1. (1) 船闸是利用的原理工作的。如图1是轮船开往下游时进入闸室后,欲到下游时的示意图,下一步应先打开,再打开。(选填“阀门A”、“阀门B”、“闸门C”或“闸门D”)
    2. (2) 大坝设计成了上窄下宽的形状(图2),原因是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17. 在“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关系”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钩码等器材进行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此时钩码所受重力是N;
    2. (2) A组同学利用钩码多次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比值约为10(填写单位);
    3. (3) B组同学则利用文具袋、书本、桔子等不同质量的物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出它们的质量与重力,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物重与物体质量关系。请分析B组同学的实验方案是(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18. 小芋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 (1) 实验中需要小车每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相同;
    2. (2) 小芋多次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运动得越远。并进一步推测:若水平面完全光滑且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3. (3) 小芋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假设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你认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图中的黑点表示小芋)
      A . 做匀速圆周运动 B .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继续来回摆动 D . 保持静止状态
  • 19.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如图甲乙所示,小刚把木块、小华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他们分别向托盘里加减砝码观察现象。

    1. (1) 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选填“甲”或“乙”)更科学,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2) 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在上,物体才能平衡;
    3. (3) 小丽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分别挂上相同个数的钩码,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到两边钩码落下、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另一条件是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 20. (2022·桂林) 如图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 (1) 实验时,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A在水平桌面上做 运动;
    2. (2) 分析甲、乙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3. (3) 比较甲、丙两次实验,(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结论,其原因是 
  • 21. 瓶瓶罐罐玩实验。

    1. (1) 如图1所示,小明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矿泉水瓶装满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这是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的关系。若要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操作方法是:在两瓶中装有选填“相同”或“不同”质量的水,然后将其正立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2. (2) 如图2所示,取形状不同、瓶口直径相同的两个矿泉水瓶,剪去底部,在瓶口封上相同的橡皮膜,然后倒置在铁架上,分别倒入质量相同的水染色 , 可以看到两橡皮膜都向下凸出,这说明,且两橡皮膜凸出程度不同,说明液体压强与有关。
五、计算题
  • 22. 2021年5月22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搭载的首辆火星车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祝融号火星车高1.85m,质量约为240kg,六轮驱动,可以全方位探测了解火星(地球上g取10N/kg)。

    1. (1) 若火星的引力约是地球的 , 祝融号静止在火星表面上受到的引力约为多少?
    2. (2) 若火星车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 , 此火星车在火星上行驶时,对火星水平表面的压强为多少?
    3. (3) 祝融号在火星巡航速度为40m/h。若祝融号在火星某段水平表面上以这一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4倍,祝融号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少?
  • 23. 一个质量为5kg,底面积是的平底桶,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桶中装有10L的某种液体,液体深度是50cm(如图甲)。小明站在阳台上,用120N的力竖直向上提桶,但没能提动(如图乙),此时桶对地面的压强是1000Pa,g取10N/kg。求:

    1. (1) 桶和液体总重力;
    2. (2) 液体的密度;
    3. (3) 液体对桶底的压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