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二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

更新时间:2024-05-16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工业上可用液氨作制冷剂 B . 可用浓氨水检验输送的管道是否泄漏 C . 二氧化硅常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板 D . 灿烂美丽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试验,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
  • 2. 2024年“两会”第一次将“新质生产力”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新能源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下列对能源分类错误的是(  )
    A .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B . 可再生能源:沼气、水能、煤 C . 新能源: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 D . 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和氢能
  • 3. 哲学中“量变引起质变”规律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下列反应不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
    A . 铁和稀硝酸反应 B .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C . 氨水吸收尾气中 D . 硫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 4. 明朝于谦托物言志创作了《石灰吟》,描述了之间的转化过程:

    ①千锤万凿出深山,②烈火焚烧若等闲。③粉骨碎身浑不怕,④要留清白在人间。

    下列有关《石灰吟》解读错误的是(  )

    A . ①中只含离子键 B . ②中反应生成的属于非电解质 C . ③中涉及非氧化还原反应 D . ④中石灰乳吸收生成
  • 5.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溶液中: B . 氨水中: C . 溶液中: D . 溶液中:
  • 6. 工业上,可用纯碱溶液吸收硝酸厂排放的尾气中的 , 并实现资源再利用。有关反应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常温下溶解度: B . 的混合气体一定能被溶液完全吸收 C . 用澄清石灰水可以区分溶液 D . ①、②、③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
  • 7.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 向稀硫酸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 . 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 C . 用稀盐酸清洗水垢中的 D . 溶液中加入
  • 8. 部分含铁物质的“价一类”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的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B . 在沸水中滴加e的饱和溶液可制备d的胶体 C . 在高温下a与水蒸气反应生成b和 D . 工业上,可用e溶液刻蚀铜电路板
  • 9. 某高性能锂硫电池的电池总反应式为 , 装置如图所示。已知: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下列关于电池放电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化学能全部转化成电能 B . 电子由b极经外电路流向a极 C . 负极反应式为 D . a极氧化锂时失去电子
  • 10.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

    检验该溶液中是否含有

    B

    将含有NO2杂质的NO气体通过足量水和浓硫酸

    提纯NO气体

    C

    在碳酸钙中滴加浓硝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

    证明非金属性:N>C>Si

    D

    将SO2和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区别CO2和SO2气体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利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可增加加热装置)能探究指定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已知:酸性溶液可将均氧化生成)(  )

    选项

    试剂

    反应条件

    元素不同价

    态间的转化

    a

    b

    c

    A

    稀盐酸

    淀粉溶液

    加热

    B

    稀硝酸

    酸性溶液

    /

    C

    浓硫酸

    加热

    D

    浓硝酸

    铁片(少量)

    溶液

    加热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工业上,接触法制备硫酸的原理如下:

    ;②;③的浓硫酸吸收。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中每生成时转移电子数为 B . 含原子数为 C . 溶液含氧原子总数为 D . ②中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
  • 13. 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将甲加入乙中之后的能量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甲为水,乙为过氧化钠,则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侧液面高于右侧 B . 若甲为盐酸,乙为小苏打,则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侧液面高于右侧 C . 若甲为稀硫酸,乙为铜铁合金,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侧液面低于右侧,则甲和乙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D . 若甲为浓硫酸,乙为水,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侧液面低于右侧,则甲和乙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 14. 利用粗盐制备绿色消毒剂(二氧化氯,可用于水果保鲜)的流程如下:

    气体能被多种稳定剂吸收,稳定剂加酸后释放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电解”反应为 , 反应池中反应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粗盐提纯中所加试剂顺序可以为 B . 若反应池中反应通过原电池实现,则是负极产物 C . 反应池中反应的化学计量数: D . 若将用于水果保鲜,效果较好的是稳定剂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 15.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D位于第周期第族;A,B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离子符号)。
    2. (2) A的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为,实验室中可用两种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该简单氢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在D、E的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强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还原性较强的是
    4. (4) C片和镁片在烧碱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
    5. (5) 将B、C的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投入冷水中恰好完全反应,则B,C单质的质量之比为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总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 16. 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性质,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和固体反应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

    1. (1) A装置中浓硫酸表现出性(填“酸”“氧化”或“还原”)。
    2. (2) E装置盛放的溶液可以为;倒置的漏斗作用是
    3. (3) B装置中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C装置中溶液褪色,发生反应: , 在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
    5. (5) D装置中黄色溶液变为浅绿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
  • 17. 已知R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一种白色钠盐M的组成用通式表示。为了探究R元素,进行如下实验:
    1. (1) 若在M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白色沉淀中滴加过量的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白色沉淀完全溶解。则M的阴离子符号为,M的俗名是
    2. (2) 若在M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白色胶状物质,该白色胶状物质的化学式为
    3. (3) 若将M溶液加入酸性溶液中,酸性溶液褪色;在M中滴加盐酸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该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的品红溶液,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则M溶液和酸性溶液反应使其溶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为,其中还原剂是
    4. (4) 若在M溶液中加入铜粉,无明显现象,滴加适量稀硫酸,铜粉溶解,溶液变蓝色,生成气体X,将X与单质Y通入足量水中恰好发生化合反应,则同温同压下X与Y的体积比为,铜粉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工业上,氨催化氧化可制备X,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1833年,布森戈提出用富含碘的盐治疗甲肿,这是第一位提出向盐中添加碘防治甲肿的人。我国政府规定:碘盐添加KIO3。某厂生产碘酸钾(KI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KIO3属于(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其中I的化合价为价。
    2. (2) “氧化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用单线桥法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该氧化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系列操作2包括蒸发浓缩过滤、乙醇洗涤、干燥等。
    3. (3) X的化学式为
    4. (4) 测定产品纯度:称取wg产品溶于蒸馏水,滴加适量稀硫酸,加入VmLcmol/LKI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发生反应:(未配平)。

      ①根据上述数据,测得产品中碘元素质量分数为(用含w、c、V的表达式表示)。

      ②如果将稀硫酸换成稀硝酸,则测得结果会(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