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8 文言文二则 /本课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四年级下册语文18.《文言文二则》同步...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1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二、阅读理解
  • 4. 阅读《铁杵成针》片段,回答问题。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溪,逢老媪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是:    方: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 (3) 文中的“李太白”就是代著名诗人,被人们称为“”。
    4. (4) 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 5. 课外阅读

    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匡街:西汉经学家,汉元帝时官至丞相。

    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

    大姓:大户。

    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 (1) 照样子,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例: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雇佣劳作)(报酬)

      有烛而不逮。

      以书光而读之。

      成大学。

    2. (2) 用文中语句回答下列各题

      ①“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

      ②表明匡衡读书愿望得以实现并学有所成的句子是:“。”

    3. (3) 从匡衡成为“大学”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小练笔
  • 6. 语文素养提升

    请你展开想象,把《铁杵成针》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并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把人物写得更鲜活,让故事更具体,更生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