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11课古代日本课时...

更新时间:2024-04-21 浏览次数: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正当日本社会危机严重的时期,7世纪初被派到中国的留学生,在充分掌握了隋唐文化和制度后陆续回国,为其革新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巨大作用”(  )
    A . 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 B . 推动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 . 使日本确立了幕府统治 D . 使日本从此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 2. 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 大贵族不得人心 B . 奴隶制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 C . 皇子的英勇 D . 改革派势力大
  • 3. 对下列唐朝长安城和建于公元710年日本平城京(今日本奈良城)两图信息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有许多相似之处

    ②唐朝长安城建设有许多学习日本平城京的地方

    ③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唐朝文化影响

    ④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 (2分)日本的大化改新效仿的是我国的(  )
    A . 秦汉制度 B . 汉唐制度 C . 隋唐制度 D . 明清制度
  • 5. (2022九上·南海期末)  大化改新期间,日本以唐都长安为模型,首先在奈良,然后在京都建立了帝国新都。不过其中的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都具有日本的特征。由此可见,日本文化(  )
    A . 具有相对独立性 B . 保守特征明显 C . 以建筑技术为主 D . 源于模仿中国
  • 6. (2023九下·电白开学考)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这场“改革”是(   )
    A . 梭伦改革 B . 大化改新 C . “光荣革命” D . 明治维新
  • 7. (2023九上·内江期末) 646年,孝德天皇仿照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次改革政治上( )
    A . 建立中央集权 B . 废除私地私民 C . 废藩置县 D . 建立民主政治
  • 8. (2023九上·大足期末)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写道:“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游历‘天朝’的日本人”所推动的变革最终导致了日本(   )
    A . 由奴隶社会发展成封建社会 B . 建立了统一的大和政权 C . 进入了漫长的幕府统治时期 D . 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9. (2023九上·伊犁哈萨克期末)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对于“大化改新”“新”在何处,以下你认为最合适的观点是( )
    A .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 . 建立了部民制度 C .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D .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 10. 右图两件文物能佐证( )

    倭王印   和同开琲

    A . 幕府统治源远流长 B . 大化改新经济改革 C . 古代中国边疆管辖 D . 日本深受中国影响
  • 11. 大部分日本学者认为:“改革后的律令社会是奴隶社会的继续。因为(改革后)……沉重的徭役依然是公民的负担,其性质与部民的负担并无不同。”这些学者评价的是( )
    A . 明治维新 B . 大化改新 C . 1861年农奴制改革 D . 商鞅变法
  • 12. (2022·德庆模拟) “大化改新前,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豪强贵族权倾朝野。大化改新在中央设置二官八省,在地方设立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材料体现了改革的目的是(   )
    A . 挽救民族危机 B . 发展封建经济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维护幕府统治
  • 13. 日本政府将大化改新以来天皇诏令编撰成正规法令,之后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这反映了日本(    )
    A . 文化具有独立性 B . 善于学习借鉴 C . 改革成效不显著 D . 保守特征明显
  • 14. (2023九上·电白期末) “大化改新后,奴婢仍然存在,其数量占当时人口的 1/10左右,大部分集中在畿内(地区名)。奴婢在社会生产中已不起主导作用,多数从事非生产性的家庭杂务。当时,社会生产者的主要担当者是班田农民。”这表明,当时的改革( )
    A . 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转型 B . 使日本奴隶的地位大大改善 C . 加重了农民的徭役负担 D . 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 15. 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实行政治改革。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 )
    A . 以中国唐朝制度为蓝本 B . 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 C . 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D . 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围绕土地和部民实行了全方位改革。

    【材料三】一方面,统治者耽于娱乐,往往将他们的权力和职责授予地方部属;另一方面,有势力的地方家族和团体(免税捐的对象)对土地总是垂诞欲滴,用武力强占土地。……结果到了12世纪末,纳税土地只占整个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甚至更少,地方权力被新的农村贵族所接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有改动

    1. (1) 读材料一图一回答,地方豪强组建武士集团,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
    2. (2) 读材料一图二回答,镰仓幕府有何特权?幕府首领、天皇、武士阶层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3. (3) 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