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春季】实战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项训练:06 名著类...

更新时间:2024-04-18 浏览次数:16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3五下·罗湖期中) 课外选文(二):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①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瓔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②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 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③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地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 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节选自《红楼梦》,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

    1. (1) 联系上下文,猜测下列词语的意思。

      纳罕:

      标致:

    2. (2) 根据选文对王熙凤的描写,为下列情节排序。

      众人簇拥,高调出场

      噓寒问暖,假意安排

      奉承赞美,迎合贾母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3. (3) 选文第①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具体而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极力描写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装扮,可以看出她
    4. (4) 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王熙凤先声夺人的出场,看似是道歉,实则彰显了自己的身份。 B .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家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在奉承贾母。. C .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王熙凤一心都在贾母身上,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D .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体现出王熙凤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也显示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威仪。
    5. (5) 小芳读名著,经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太理解的语句;名著中人物颇多,她也会常常弄混;名著的背景宏大、内容深奥,读起来十分艰涩缓慢。针对以上问题,你有什么好的阅读名著的方法推荐给她吗?
  • 2.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把船连在一起,如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想了想,说计策有了,便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江心,船头的大旗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船里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黄。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很是高兴,毫不防备。

    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们把二十船芦苇一齐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被铁索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火又蹿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

    火光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曹操坐小船逃上北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着他们从华容道逃跑了。

    1. (1)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调动兵马,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②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③跑得连盔甲都丢弃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2. (2) 在黄盖写给曹操的信中说“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这里的“鸡蛋”是指什么?“石头”是指什么?黄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3. (3) 根据文章内容,请你简要说一说赤壁之战中东吴战胜曹军的主要原因。
  • 3. (2023小升初·龙里) 课外阅读

    ____

    ㅤㅤ“能不能请你们告诉我,”爱丽丝有点儿胆怯地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涂那些玫瑰呢?”

    ㅤㅤ黑桃五和黑桃七不说话,只是看着黑桃二。黑桃二压低嗓音开始说:“嘿,小姐,事实是,这地方本该种一棵红色的玫瑰树,把一棵白玫瑰栽了进去。这样,你知道,我们全都要人头落地。所以,小姐,在她大驾光临之前,我们正在竭尽全力……”就在此刻,直挺挺地趴在地上。

    ㅤㅤ这时响起了许多脚步的声音,爱丽丝不顾四周,急于见见那位王后。

    ㅤㅤ最先来到的是十个扛着棍棒的士兵,他们的样子全都跟那三个园丁相像:扁平的长方形,双手和双脚长在四只角上。其次是十个侍臣,像那十个士兵一样两个两个地并肩行走。跟着来到的则是王室的孩子们,共有十个,手拉着手,跳跳蹦蹦、欢欢喜喜地走来,大多数是国王和王后。爱丽丝在其中认出了那只大白兔,它正说着话,对人家讲的每件事都报以微笑,它走过去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爱丽丝。跟在后面的是那位红心杰克,出现的是:红心国王和红心王后。

    ㅤㅤ爱丽丝相当犹豫不决,不知自己该不该像那三个园丁一样,脸朝下趴在地上,谁来看呢?”这样想着,她仍站在那里,等着瞧。

    ㅤㅤ行列来到爱丽丝对面的时候,他们全都停下来注视着她。王后严厉地问道:“这是谁?”红心武士只是一个劲地鞠躬和微笑作为回答。

    ㅤㅤ“傻瓜!”王后不耐烦地把头一甩,然后转身冲着爱丽丝吼道:“你叫什么名字,小孩子?”

    ㅤㅤ“我叫爱丽丝,陛下。”爱丽丝非常有礼貌地说。可她又自己嘀咕了句;“哼!说来说去,他们只不过是一副扑克牌罢了,我才不害怕他们呢!”

    ㅤㅤ“你们是谁呢?”王后指着三个园丁问。那三个园丁围着一株玫瑰趴着,背上的图案同这副纸牌的其他成员一样,看不出这三个园丁是园丁呢,或者是他自己的三个孩子了。

    ㅤㅤ“我怎么知道呢?这不干我的事!”爱丽丝回答,连她自己都对自己的勇气都感到惊奇。王后的脸气红了,两眼像野兽一样地瞪了爱丽丝一会儿,然后尖声叫道:“砍掉她的头!砍掉......”

    ㅤㅤ“废话!”爱丽丝干脆大声说。而王后却不说话了。

    1. (1) 快乐读书吧的阅读小贴士提示了阅读世界名著的阅读要素:

      ①有些名著读起来有困难,我们应该 细细品味。

      ②读名著之前要先了解名著的 ,这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2. (2)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 (国家)的作家兼牛津大学基督学院数学教师 创作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英国小女孩爱丽丝在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 的过程中不慎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国度并经历了一系列奇幻冒险的故事。
    3. (3)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你根据节选的精彩片段在文前的横线上写出这个故事的题目。
    4. (4) 疯帽子是《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人物,他是个 ____的人,与三月兔、睡鼠一起举办的疯狂茶会是爱丽丝系列小说中最著名的场景之一。(   )
      A . 跋扈、残暴 B . 世故、胆小 C . 善良、正直 D . 怪诞、疯癫
    5. (5) 爱丽丝看见三个园丁正在 ,三个园丁把 种成 了。
    6. (6) 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爱丽丝的什么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爱丽丝是个怎样的人? 
    7. (7) 画横线的这些句子是对王后的哪些方面的描写?通过对王后的这些描写,你觉得王后是个怎样的人? 
  • 4. (2023·黄冈) 阅读理解 

     《老人与海》(节选) 

     梗概 

     ㅤㅤ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了。头40天还有个孩子曼诺林跟他一道出海,后来孩子的父母嫌他“背运”,就叫孩子搭了别的船。老人睡觉时不像年轻时总梦见海浪、沙滩,而是常梦见狮子。第85天,老人一大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人和这条大鱼周旋了两天两夜,直到第三天,老人才使尽平生的气力把它杀死,并将它绑在船帮上。那家伙足有1500磅,或许更重。死鱼的腥味引来了鲨鱼群,它们围着船打转。老人用鱼叉扎,用桨、舵把、刀子等与鲨鱼拼死搏斗。最终,鲨鱼吃掉了他千辛万苦得来的大马林鱼,只留下了一副大鱼的骨架。子夜时分,老人终于驶进海港,回到了他的小窝棚。天亮后,当人们对着那大鱼的骨架发出惊叹时,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路边的小棚子里,老人睡着了,他又梦见了狮子。 

     节选 

     ㅤㅤ现在事情过去了,他想。它们也许还会再来袭击我。不过,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武器,怎样能对付它们呢?他这时身子僵硬、疼痛,在夜晚的寒气里,他的伤口和身上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在发痛。我希望不必再斗了,他想。我真希望不必再斗了。 

     ㅤㅤ但是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堵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的鳞光。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蹿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 

     ㅤㅤ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撕咬起来,他知道这下子可完了。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朝鲨鱼的脑袋抢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他抢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的断了,就把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扎去。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最末的一条。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ㅤㅤ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害怕起来,但是这味儿并不太浓。他回到船,发现舵把那锯齿形的断头还可以安在舵的狭槽里,让他用来掌舵。他把麻袋在肩头圈好,使小船顺着航线驶去。航行得很轻松,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他此刻超脱了这一切,只顾尽可能出色而明智地把小船驶回他家乡的港口。夜里有些鲨鱼来咬这死鱼的残骸,就像人从饭桌上捡面包屑吃一样。老人不去理睬它们,除了掌舵以外他什么都不理睬。他只留意到船边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小船这时驶来多么轻松,多么出色。船还是好好的,他想。它是完好的,没受一点儿损伤,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更换的。他感觉到已经在湾流中行驶,看得见沿岸那些海滨住宅区的灯光了。他知道此刻到了什么地方,回家是不在话下了。 

     ㅤㅤ“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有删改) 

    1. (1) 阅读梗概,想一想这部小说写了老人的哪些事,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未捕到鱼→ 

    2. (2) 阅读节选,老人再战鲨鱼时面临哪些困难?( )(多选) 
      A . 老人身子僵硬,疼痛 B . 鲨鱼成群结队袭来 C . 鱼肉被鲨鱼吃光了 D . 鲨鱼袭击了小船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哲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4) 选文对比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有什么相似之处?(至少写两点) 
    5. (5) 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老人与海》中的句子,你更喜欢哪一个?写出理由。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地小帆船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显得喜羊羊而不服输。 译者:吴劳
      那老人独驾轻舟,在墨西哥湾暖流里捕鱼,如今出海已有八十四天,仍是一鱼不获。 除了眼睛,他身上处处都显得苍老。可是他的眼睛跟海水一样颜色,活泼而坚定。 译者:余光中
    6. (6) 在学习和生活中,你一定也经受过困难的考验。选择令你记忆犹新的一次战胜困难的经历,写一写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 5. (2024六上·章丘期末) 阅读理解

    童年(节选)

    马克西姆•高尔基

    ①外公那干瘦但却匀称的身躯偎依着我,他讲起了自己童年时代的艰苦岁月。他用词很粗鲁,难懂,但讲得很流畅,很有条理。

    ②他那双绿莹莹的眼睛充满着热情,闪闪发光,金色的绒毛欢乐地竖起来;他那尖尖的嗓音变得又粗又重,对着我的脸吹嘘起来:

    ③“你到这里来坐的是轮船,是蒸汽送你来的,可是我年轻的时候,得靠自己的力气拉纤,在伏尔加河上逆水行船。船在水里走,我赤着脚在岸上拉纤,踩着又尖又利的碎石子,就这样从日出到黑夜,不停地拉呀,拉呀。太阳晒的后脑壳直冒油,脑袋里像烧化的生铁似的,可还得不停地拉,腰弯的头点地,弯的浑身骨头‘格格’响,汗流满面,汗浸的睁不开眼,看不见路,心里直想哭,眼泪不住地流。阿廖沙,你要知道,什么话也不能说!只能埋头拉纤,不停地走。有时候滑脱了纤索跌倒了,跌个嘴啃泥,这倒该高兴,力气都用尽了,跌一跤也能喘口气,歇那么一小会儿。……就这样,我沿着伏尔加河这条母亲河的河岸走了三趟:从辛比尔斯克到雷宾斯克;从萨拉托夫到这里;又从阿斯特拉罕到马卡里耶夫的集市。这三趟足足有几千俄里!到了第四个年头,我就当上了驳船上的工长,因为我向老板显示出聪明才干……”

    ④听着外公讲述,我仿佛觉得他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变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了童话中的大力士,他一个人用纤绳拉着一条巨大的灰色货船沿着伏尔加河逆流而上……

    ⑤有时他从床上跳下来,神气活现地挥动双手,给我表演纤夫们拉着纤索走路的样子,表演纤夫们如何从船舱里排水,一面唱着纤夫的歌谣,后来他又像年轻人那样纵身跳回到床上,一举一动都变得优美异常,他的声音更加深沉、粗重了。他继续讲下去:

    ⑥“你听着,阿廖沙,当我们停下来,休息歇脚的时候,那情景就不同啦。夏天的傍晚,在日古里镇附近,我们通常是在那座绿山脚下找一个地方,生起篝火,在篝火上煮稀饭,一个穷苦的纤夫唱起了心爱的歌谣,所有的人也都跟着他嚎叫起来,喊声震耳,让你听了浑身直打颤。这时,伏尔加河的流水就仿佛流得更快了,河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腾起来,直冲云霄!这时,一切的痛苦都像尘土似的随风而去。有时候,大伙儿只顾唱歌了,锅里的稀饭溢出来,那个专管煮饭的纤夫头上就得挨勺把子。玩耍的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但不能忘了该做的事!”

    ⑦有人朝屋里探了几次头,叫外公出去,可是每次都被我拦住了,我请求道:

    ⑧“不要走!”

    ⑨外公总是微笑着朝人们挥挥手,说:

    ⑩“再等一会儿……”

    1. (1) “外公”给阿廖沙讲了哪两个场景?
    2. (2) 第五自然段讲了 ,主要运用了 的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外公 的一面。
    3. (3) 结合选文的两个场景,注意“外公”说话的语气,写一写对“外公”这个人物形象的感受。
    4. (4)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属于小说中的什么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5. (5) 文中画横线语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试着说一说其表达的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