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高考I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模拟预测卷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21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劳模工匠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劳模工匠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加强劳模工匠工作、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提出了新定位、新任务和新要求。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带头作用,创新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思想路径,提升广大劳动者素质素养,树立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推动更多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竞相涌现,具有重大意义。

    劳模工匠是我国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产业工人的先进典型,他们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持续推动着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营造了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劳模工匠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认同者、维护者和建设者,能够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建构起个人与集体、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家庭与国家民族融合统一的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新时代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来说,就是要向劳模工匠学习“有理想守信念”。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思想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理想信念教育,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引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思想动能。

    劳模工匠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典型代表,也是广大劳动者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的实践导师。劳模工匠工作室是由具有较强技术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劳模工匠领衔,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以解决工作现场难题、推动所在单位创新发展为目标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平台。要充分利用全国各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将工作室建设成为发挥技能引领作用的重要实践基地。要加强新时代劳模工匠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序扩大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新时代要强化技术技能教育,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来说,就是要向劳模工匠学习“懂技术会创新”。发挥劳模工匠的技能引领作用,做好劳模工匠“传帮带”工作,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依托,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技能提升提供多样化劳动场所,培养培育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创造意识,提升劳动效率、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技能支撑。

    劳模工匠以积极的劳动姿态、卓越的劳动创新、丰富的劳动创造、果敢的劳动担当和无私的劳动奉献,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激励了千万普通劳动者坚守信念、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建功立业。在革命战争年代,赵占魁、吴运铎、甄荣典等劳模先进,为动员和鼓舞边区人民战胜困难、坚持抗战提供了坚韧强劲的精神动力,为边区革命和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时传祥、邓稼先、蒋筑英等劳模先进,成为激励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袁隆平、樊锦诗、包起帆、郭明义、高凤林等劳模工匠,为党和国家建立了杰出功勋。新时代要强化精神教育,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来说,就是要向劳模工匠学习“敢担当讲奉献”。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精神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开展劳动情感教育,体认“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改变劳动精神面貌、端正劳动态度、涵养劳动情怀,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挥基础支撑作用,进一步完善劳模工匠政策,不断丰富补充劳模工匠的各种机制;进一步提升劳模工匠地位,增加劳模工匠在各级代表、委员中的比例;进一步落实劳模工匠待遇,充分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制定与劳模工匠的贡献相对应的经济待遇标准。全社会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劳模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模工匠、学习劳模工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劳模工匠精神宣传的深度和温度,讲好劳模工匠故事,推动劳模工匠精神进入寻常百姓家。大中小学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积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解决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愿劳动、不爱劳动的现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愿劳动、想劳动、爱劳动、懂劳动、会劳动;强化实践体验,培养科学劳动的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培养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进而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成就自我、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摘编自彭维锋《劳模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与弘扬路径》)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劳模工匠既是我国产业工人的先进典型,也是劳动者学习劳动技能的实践导师。 B . 劳模工匠工作室注重创新,有助于解决工作现场难题、推动所在单位创新发展。 C . 掏粪工人时传祥被评为全国劳模,可见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不同职业无差别。 D .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要转变劳动观念,还要重视劳动实践体验。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劳模工匠是个人与集体、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家庭与国家民族融合统一的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其影响巨大。 B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心中一团火”的张秉贵、“探界者”钟杨,他们都是改革开放后做出杰出贡献的劳模工匠。 C . 完善劳模工匠政策,提升劳模工匠地位,落实劳模工匠待遇,提升劳模工匠的获得感,是重视劳模工匠的重要举措。 D . 积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就能够解决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愿劳动、不爱劳动的现象。
    3. (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以习总书记有关劳模工匠的系列讲话,强调党和国家对劳模工匠的重视。 B . 第一段指出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路径,并强调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重大意义。 C . 第三段以劳模工匠工作室为切入点,阐述要发挥好劳模工匠的技能引领作用。 D . 第四段分三个历史时期举例,阐明劳模工匠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4. (4) 当下劳动者应从哪些方面向劳模工匠学习?请简要分析。
    5. (5) 如何保障劳模工匠发挥好作用?请简要分析。
  • 2.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异乡

    [美]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意大利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疣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岗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薄暮时分穿过市区,有三条通往医院的路。两条沿着运河,可是太长,所以人们总是走过横跨运河的桥,到医院去。河上有三座桥,都可以走,随你挑选。其中一座上面有个卖炒栗子的女人。站在她的炭火前周身暖和,炒栗子放在口袋里,好一会都是热乎乎的。医院很古老,也很幽美。一进大门就是个庭院,穿过去,对面又有一扇门,出去就到医院了。葬礼的仪式时常从院子里开始。老医院对面有几幢新造的砖砌房屋。每天下午,我们在那里相聚,坐在将为我们治好病的手术椅里,大家彬彬有礼,互相关心地问是什么病。

    医生走到我的手术椅旁说:“战前,你最喜欢什么?玩球吗?”

    “不错,踢足球。”我说。

    “好,”他说,“你会重新踢足球的,肯定比以前踢得更好。”

    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疗器能使膝关节弯曲得像骑三轮自行车那样灵活。可是眼下还不能弯,医疗器转到膝关节时便倾斜,不灵了。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检查他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

    医生回到后面的诊所里,拿来一张照片,上面拍着一只萎缩的手,几乎同少校的一样小,那是整形之前照的,经过治疗后就显得大一点了。少校用一只好手拿着照片,十分仔细地瞧着,问道:“是枪伤吗?”

    “工伤。”医生回答。

    “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少校说着便把照片递还给医生。

    “你该有信心了吧?”

    “不。”少校答道。

    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谁都不信这玩艺儿。有一天,少校甚至说,这些东西全是胡闹。那时,那种医疗器刚问世,我们正好去做试验品。这真是白痴想出的花样,他说:“纸上谈兵,跟任何理论一样。”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结婚了吗?”少校问我。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只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她过世后三天内,少校没上医院。之后,当他照常来就诊时,军服的袖子上多了一块黑纱。那时,医院的墙上已经挂起镶着大镜框的照片,拍着各种病例在治疗前后的不同形状。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注】本文的写作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医生对“我”说,“我”可以重新踢球,他的意思是“我”的腿经过治疗会痊愈,这让“我”对腿的康复充满信心。 B . 少校经常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暗示“我”不是意大利人,此时“我”身处在异乡意大利,这就是小说标题“在异乡”的全部内涵。 C . “我”一直追问为什么“不应该结婚”,少校的反应却有些反常,这种不近情理的言行表现出少校内心的极度悲愤。 D . “别叫我少校先生”表明少校厌恶少校的身份,这是因为他的妻子因战争耽误治疗而死,他极度厌恶战争。
    2. (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暗示了“我们”负伤不能再上战场,为后文写在医院发生的故事做铺垫。 B . 小说对店门外挂着的动物的描写,渲染了阴郁的氛围,象征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揭示了小说反对战争的主题。 C .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通过“我”的视角聚焦医院的生活场景和故事,情节更简洁集中,且故事更真实。 D . “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小说对这一细节的描写意在表明少校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
    3. (3) “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4. (4) 小说用较多篇幅描写少校的语言,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孔子始用于鲁,鲁人诵之曰:“麋裘而韠,投之无戾。幄而廨裘,投之无邮。”①用三年,男子行乎涂右,女子行乎涂左,财物之遗者,民莫之举。大智之用,固难逾也。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曰:“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②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使郑简、鲁哀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孔子必无能矣。非徒不能也,虽罪施,于民可也。今世皆称简公、哀公为贤,称子产、孔子为能。此二君者,达乎任人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乐成》)

    材料二:

    郑子产晨出过东匠之闾闻妇人之哭抚其御之手而听之。有间,遗吏执而问之,则手绞其夫者也。异日,其御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子产曰:“其声惧。凡人于其亲爱也,始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今哭已死,不哀而惧,是以知其有奸也。”

    或曰:子产之治,不亦多事乎?奸必待耳目之所及而后知之,则郑国之得奸者寡矣。不任典成③之吏,不察参伍④之政,不明度量,恃尽聪明劳智感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下众而上寡,寡不胜众者,言君不足以遍知臣也,故因人以知人。是以形体不劳而事治,智虑不用而奸得,不修其理,而以己之胸察为之弓矢,则子产诬矣。老子曰:“以智治国,国之贼也。”其子产之谓矣。

    (节选自《韩非子·难三》)

    【注】①鲁人歌词的意思是:穿着鹿皮衣又穿蔽膝,抛弃他没关系。穿着蔽膝又穿鹿皮裘,抛弃他没罪尤。韠,蔽膝,古代一种遮蔽在身前的皮制服饰。②贮:古代一种财务税。③典成:主管诉讼案件。④参伍:错综比较,以为验证。

    1. (1)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郑子产A晨出B过东匠之C闾D闻妇人之E哭F抚G其御之手H而听之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民莫之知,与贾谊《过秦论》中“秦人不暇自哀”的句式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 B . 涂,《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的“涂”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C . 手,文中指亲手,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手”意思相同。 D . 文中“始病而忧”与“下众而上寡”中的“而”,都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禹在疏导江水的时候,当地百姓用堆积瓦砾的办法加以协助,效果显著,使百姓长久得益。 B . 孔子在鲁国刚被任用时,并未得到人民的爱戴,但他坚持用礼的方法将鲁国治理得相当好。 C . 郑国子产能发现妇女就是凶手,其原因在于他通过妇女的哭声,察觉到了隐藏的真实心理。 D . 尽管子产在治国时体现出非凡的才能,但《韩非子》却引用老子的话来批判子产治国的具体做法。
    4. (4)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

      ②恃尽聪明劳智虑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

    5. (5) 两则材料都体现了一定的治国理念,请结合材料分别简要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小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北宋]张先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注】,江空月静。

    【注】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片起首三句是环境描写,词人多方面多层次地描绘了—幅晴空与绿野相连、天光与澄江相接的美景,景象寥阔而寂静。 B . 词人从船上望去,看到远处人归之影,人影与晚霞相映。人渐走渐近,原来是一位美人独自在芳洲之上采香草,拾翠羽。 C . “玉盘”一句由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句化用而来,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凸显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 D . 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人物的精神境界高雅深沉。词人又用“谁省”一词,突出此时知音难觅的惆怅。
    2. (2) 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但词人并未一味模仿,而是另出新意。请简要赏析“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表达技巧上的异同。
  • 5.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述阿房宫的建筑时,不直说长桥如龙,复道如虹,而说“”和“”,用惊讶疑惑的语气表达了对建筑物的观感,给客观描写涂上了浓烈的抒情色彩。
    2. (2) 谢灵运及其山水诗歌的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次提及这位山水诗人以表达追慕之意,这两句诗分别是“”和“”。
    3. (3) 古典诗词中常以问答起笔,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请再举出一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如果存在肥胖的现象,    ①      ,相对于体重正常的人,青少年肥胖患者的心脏工作能力相对不足。从生理学的角度讲,游泳运动需要克服水的阻力,承受水的压力,而且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加,    ②     ,再加上游泳速度的加快,也会增加运动负荷,使得心肺功能逐渐增强,心脏的跳动频率逐渐下降,以更好地满足身体机能的需要。游泳运动对心肌收缩能力、心室装血功能也有着非常好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增强心脏功能。另外,由于水的温度一般低于空气的温度,当皮肤受到低温刺激时,血管就会快速收缩,身体内大量血液开始涌入心脏,能够显著增强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

    总体来讲,经常性地参加游泳运动,能够通过增加肺活量来达到提升青少年肥胖患者呼吸系统机能水平以及氧利用率的效果。相关研究表明,在游泳运动中,一般人的胸部会承受12~15kg的压力,再加上水的低温刺激,人体的肌肉会迅速收缩,    ③     ,迫使人更用力地呼吸,增加呼吸深度与频率,从而增加氧气的摄入量,以充分满足身体机能的需求。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学校游泳馆即将建成,学校请你为游泳馆写一个条幅,挂在游泳馆门口、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游泳,不超过20个字。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的城市和另一个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假如你在一个夜晚或清晨被掳掠到某地,你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仅仅依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和街道,你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你会发现,在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之间果然是如此相像。

    那些高耸的大厦和方块大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或是翘角的屋顶、白色或灰色的圆柱……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

    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你曾试图辨别街道——却只见窗东的“海底捞”、窗西的“八佰伴”、南门的“肯德基”、北阳台下的“麦当劳”……都像是你原来居住的那个城市的“克隆”弟兄。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有同一款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统锁成了一个连体人。

    还有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们,也都像是刚刚从你那个城市蜂拥而来,你被熟悉的车牌团团包围,就连街上的人的服饰款式,竟也和你原来生活的城市一模一样……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1. (1)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以“你”开头的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简要分析文中加点的“我们”“你”“们”各自的作用。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爱华很喜欢读书,但是升入高中后,阅读时间有限,他准备列个阅读书单。爷爷推荐他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作品,他说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是经典最值得读;爸爸推荐他读金庸作品,他说这些作品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他们那一代人,让他们受益匪浅;爱华自己很喜欢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同学们都在看;爱华向语文老师请教,老师说要深入思考流行与经典的关系问题……

    爱华认真思考后有了自己的想法,请你帮爱华给爷爷或爸爸或老师写一封信,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