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集训(9)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更新时间:2024-04-15 浏览次数:17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1921年,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剪去长发,遭到学监的训斥,认为剪发有损学校名誉,阻碍教育前途,规定剪发女生不准回家和上街。1921年7月,巴县知事还发出“禁止男女同行”的告示。这反映了当时的重庆(   )
    A . 争取妇女解放的阻力很大 B . 受新文化运动影响较小 C . 大力整顿社会的不良风气 D . 教育水平低于全国各地
  • 2. (2022八上·深圳期末)  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礼节上,有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在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许纳妾的习俗”。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变迁中( )
    A . 民主平等普遍实现 B . 顽固保守抗拒潮流 C . 崇洋媚外追求新潮 D . 新旧并行多元发展
  • 3. (2022八上·深圳期末)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你认为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
    A . 19世纪60—70年代 B .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 “一战”期间 D . 国民党统治后期
  • 4. 火柴产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张名片。某同学收集了一组近代火柴盒的图片,其传递的思想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变法图强 C . 民主共和 D . 实业救国
  • 5.  张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市、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
    A . 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 . 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 . 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 .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 6. (2022·南充)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 .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 《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D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 7.  鸦片战争后,中国教育进入大变革时代。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的标志是(  )
    A .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B . 谕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
    C .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D . 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学堂章程,统一学制
  • 8.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描述中国废科举前后的情况说:“以前是读古书的,现在不能 不注意一些世界大势了。以前是圣贤书外无学问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些科学知识了"。由 此看来,废除科举制度( )
    A . 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B . 使民众受到民主与科学洗礼 C .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 . 利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
  • 9. (2023八上·雷州期末) 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颁布了《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强调结婚自愿、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原则,但在执行过程中阻力重重,为此赵树理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创作了《小二黑结婚》。这说明文学创作的源泉来自于( )
    A . 社会生活 B . 国 家政策 C . 风俗民情 D . 作家勤奋
  • 10. 清朝末期,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在英国国旗,船尾悬若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 B . 中外合资企业生产形式已经形成 C . 封建制度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11. 有学者这样评价他:“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取中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他”是(   )
    A . 张謇 B . 张之洞 C . 荣宗敬 D . 卢作孚
  • 12. 如下图比较了两个年份力织机(以电力或其他动力驱动的织布机)和手织机纱线消费量。据此可知,相比于1913年,1930年中国纺织行业( )

    A . 力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B . 力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C . 手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D . 手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 13. 歌曲是用音符记录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歌曲反映当时的时代主题。聂耳于1935年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上述两首歌曲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 . 英勇抗战 B . 土地革命 C . 近代探索 D . 解放战争
  • 14. (2023·衡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 . 挽救中华民族 B .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 推翻清朝政府 D . 建立民主共和国
  •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国内以1903—1908年开设的厂矿最多,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而在大战期间,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41.3家,1916年到1919年则达到了每年124.6家,这说明一战期间版权所有( )
    A .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 . 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C . 民族工业发展受挫 D . 民族工业结构完善
  • 16. 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
    A . 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B . 科举制度的废除 C . 《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D . 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 17. (2023八上·长春期末)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出现于(  )
    A . 洋务运动期间 B .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 18.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 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 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 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
    A . 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B . 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C .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激烈 D . 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 19. (2023八上·成都期末)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    )
    A . 变法图强 B . 三民主义 C . 打倒列强 D . 民族救亡
  • 20.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这逐渐改变了人们的(  )
    A .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B . 教育的发展 C .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D . 文学艺术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 21.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生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一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

    ——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慈利的年度财务报表

    材料二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

    材料三

    请回答:

    1. (1) 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面对外国资本的人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毛泽东说这句话的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图示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数量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而传统 产业占92.16%。其中新式工业(包括矿冶)的总产值为9. 89亿元,人均只有2. 22元;新式交通运输业总产值约为6.1亿元,人均只有1.37元。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1929年之后,中国进口激增,而出口却大大减少……1936年,外国资本控制 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5%,钢产量的83%,机器采煤量的60%,发电量的55%。在纺织工业中, 外国资本占有纱锭数的46%和织布机数的56%。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的分布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3. (3) 材料三反映了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发展面临怎样的严峻局势?
    4. (4)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工业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