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25分)
  • 1. 看拼音,写汉字。

    jǔ sàng

    dǐ yù

    yōu lǜ

    shēn yín

    bié chū xīn cái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案(fú) 手榴(tán)    粉身粹骨 B . 悬(xuán)崖   (pān)桃   全神贯注 C . (chǎ)腿   (bēng)着脸   忘忽所以 D . (qióng) 花(léi) 无微不致
  • 3. 依次填入下面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下课了,有的同学还意犹未尽地     课上没弄懂的问题, 还有的同学热心地在为不懂的同学     题目。李小刚则在一旁继续解题,好朋友过来约他起到操场上玩,他却     了好朋友的邀请。

    A . 讨论 讲解 婉言谢绝 B . 议论 解答 拒绝 C . 讲解 议论 婉言谢绝 D . 讨论 解答 谢绝
  • 4.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奋不身——左右盼 B . 技高一——谋划策 C . 故人庄——三军后竟开颜 D . 一发——雷霆万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B . 从他上学那天起,就对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 为了防止流感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D .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 6.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②她志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

    A . 神态 语言 外貌 B . 语言 心理 外貌 C . 语言 心理 神态 D . 神态 外貌 语言
  • 7. 班级开展“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主题演讲活动,小军准备与同学们分享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事迹,下面选项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 烈火英雄邱少云 B . 勇救落水儿童的罗盛教 C . 舍身堵抢眼的黄继光 D . 把敌人带进埋伏圈的王二小
  • 8. 判断,下面的内容的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X”。
    1. (1) 《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 )
    2. (2) “手不释卷”的“释”是“解释”,“卷”指“书”,这个词语是指手里的书不要解释。 ( )
    3. (3) “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一句中省略号的用法是表示说话结结巴巴,欲言又止。 ( )
    4. (4) 《丁香结》作者引用古诗,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 ( )
    5. (5) 《回乡偶书》的后两句借儿童问话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儿童天真可爱的一面,也描写出了儿童因不认识诗人而故意捉弄诗人的狡黠。 ( )
二、积累与表达。(43分)
  • 9. 填空题
    1. (1) 位卑 。(陆游)
    2. (2) 等闲识得东风面, 。(宋 朱熹)
    3. (3) ,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
    4. (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的作品,其中“,清风半夜鸣蝉 。”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再读这两行诗,我看到的画面是
    5. (5) 《七律· 》是的作品,其中“ ,大渡桥横铁索寒。”表现了
    6. (6)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再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仿写:

  • 10. 课内阅读。

    水渐渐蹿上了,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 (1) 选文中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这是对老汉的描写。第一次“吼”可以用语气读,第二次“吼”可以用语气读。从中,我们认识了一位老汉。
    2. (2) “水渐渐蹿上了,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句话是描写。从这句话中的“蹿”“舔”我们能感受到 。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文中的哪句话体会出来?用横线画出来。
    3. (3) 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的有什么好处?
  • 11. 课外阅读

    痴 鸡

    曹文轩

    ①那年春天,我家的一只黑母鸡正趴在鸡蛋上想孵小鸡。但母亲并不打算让它孵,给了我一根竹竿,让我把它吓醒。

    ②我跑过去将黑母鸡撵起来。它在前面跑,我挥着竹竿在后面追。从屋前追到屋后,从竹林追到菜园。我追赶的速度不断加快,黑母鸡的速度却越来越慢,翅膀也耷拉下来,还不时地跌倒,见竹竿挥舞过来,只好又挣扎着爬起,继续跑。

    ③我终于筋疲力尽地瘫坐在草垛底下。黑母鸡钻到了草丛里,一声不吭地将自己藏到傍晚。第二天,它“咯咯咯”地叫着,依旧寻觅着鸡蛋。但它一下子就瘦损下来,似乎只剩下了一只空壳。本来鲜红欲滴的鸡冠失了血色,而一身漆黑的羽毛也失去了光泽。

    ④其他鸡群趁机捉弄它,它们不是群起而追之,便是群起而啄之。它毫无反抗的念头,且也无反抗的能力,在追赶与攻击中,只能仓皇逃窜,最后蜷缩在角落里。

    ⑤过不几天,大姨妈家送孵出的小鸡来了。

    黑母鸡一听到小鸡叫,立即起颈子,随即大步过来,翅大身轻,简直像飞。它要做鸡妈妈。但那些小鸡一见了它,就像小孩见到疯子,吓得四处逃散。它四处去那些小鸡,等追着了,就用大翅将它们到了怀里。那被罩住的小鸡,就在黑暗里惊叫,然后用力地钻出来,往人腿下跑。它东追西撵,弄得四下里一片“唧唧唧”的惊叫。

    ⑦一天,家里无人,黑母鸡大概因为一只小鸡并不认它,竟啄了那只小鸡的翅膀。母亲回来后见到这只小鸡的翅膀流着血,很心疼,专门将邻居家的毛头请来对付黑母鸡。毛头做了一面小旗,将这小旗缚在黑母鸡的尾巴上。毛头将它松开后,它误以为有什么东西向它飞来了,惊得大叫,发疯似的跑起来。

    ⑧黑母鸡钻进了竹林,那面小旗被竹枝勾住,终于从它的尾巴上被拽了下来。它跌倒在地上,很久未能爬起来,张着嘴巴光喘气。可是,黑母鸡依旧没有能够醒来。

    ⑨然而,过了两天,黑母鸡却不见了,无论你怎么四处去唤它,也未能将它唤出。一个星期过去了,也未见到它的踪影。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我和母亲正在菜园里种菜,忽然隐隐约约地听到不远处的竹林里有小鸡的叫声。再寻声望去,眼前的情景把我俩惊呆了。

    ⑩黑母鸡领着一群小鸡正走出竹林。 当时,正是中午,阳光明亮照眼,微风中,柳丝轻轻飘扬。那些小鸡都已显出羽色了,在黑母鸡周围欢快地觅食与玩耍。再细看黑母鸡,只见它神态安详,再无一丝痴态,鸟冠也红了,毛也亮亮闪闪的,又紧密,又有光泽。

    她终于做母亲了。

    1. (1) 读短文①至⑧自然段,黑母鸡因“发痴”而吃了许多苦头,请抓住关键词概括,完成下图。


      遭受的苦头


      被“我”用竹竿赶




      母鸡的表现


      仓皇逃窜,蜷缩在角落里


    2. (2) 找出文章中描写环境的句子,用曲线勾画下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 (3) 文章花大量的笔墨描绘黑母鸡因“发痴”而遭受的苦头,这样写的目的是( )
      A . 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必须先遭苦头。 B . 表达了作者对上海动物行为的谴责,呼吁大家保护动物。 C . 表达了“我们”一家对黑母鸡的无比厌恶。 D . 表现出黑母鸡为了做母亲的执着,赞颂母爱的伟大。
    4. (4) 读第⑥自然段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粗的字词,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5. (5) 文中前后两次写到黑母鸡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这样写运用了的写法,突出了黑母鸡的
    6. (6) 前文作者一直用“它”称呼黑母鸡,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却用了“她”的原因是:
    7. (7) 小说中的“痴”鸡让你想到了哪种精神?想到了哪些人、事?简单谈谈你的感悟
三、写作表达。(32分)
  • 12.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你都发现了生活中哪些美丽的场景?请以“最美丽的            ”为题,完成本次习作。补充题目时,可以参考诸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