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3-26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颈椎长期劳损 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引发一系列功能障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0岁左右人群中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在患颈椎病,60岁左右患此病者高达50%,70岁左右几乎达到100%。因此一提起颈椎病,许多人都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属病”。但现实是,颈椎病不仅日趋年轻化,而且还正悄悄向儿童侵袭。在往年的临床治疗中,25岁以下的患者不到5%,近年来增长到近 20%。

    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热衷于埋头玩电子产品,变成了低龄“低头族”。不少家长为图清静,选择做甩手掌柜,让“电子保姆”代替自己陪伴孩子,但与之同时出现的,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颈椎疾病。临床门诊患儿急性发病,大多是在寒暑假,因为家长到假期难免放松监管,让孩子长时间沉迷于游戏中。儿童颈椎病发作还与他们平时紧张的学习生活有关,因为儿童颈椎发育尚不成熟、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病理性或生理性改变。周而复始的学习使孩子的精神长期处于亢奋紧张状态,增加了大脑需氧量,可能导致头颈部血管痉挛;看书写字姿势不端正,头颈长期处于一种姿势,可使颈部软组织积累性自体损伤。此外,不规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儿童体质不佳,常患感冒、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也会直接或间接对颈椎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孩子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导致颈肩肌肉疼痛或劳损、韧带痉挛,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因为在6个月以内的损伤是可逆的,经过热敷、按摩以及必要的休息,绝大多数孩子在不适一段时间后都能得到缓解。但肌肉疼痛或劳损、韧带痉挛如果持续到6个月之后,就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甚至肌肉、韧带会发生钙化,那就是不可逆的。

    (摘自《儿童“低头族”更伤颈椎 预防颈椎病从娃娃抓起》)

    材料二:

    颈椎病在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很多人起初并不重视,直到感觉脖子疼痛,才去医院就诊。但是脖子疼未必就是得了颈椎病;有时候,行走无力但颈部无不适症状却可能是严重的颈椎病的前兆。那我们该如何认清颈椎病的真面目呢?

    颈椎病分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两种。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压迫脊髓,引起受压神经对应的身体部位麻木、肌肉力量下降,由此导致脊髓型颈椎病。这种颈椎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双侧或单侧下肢发麻,渐而出现步履蹒跚、易跌倒、双足脚踩棉花感、 束胸感等症状。因为退变的结构压迫脊髓这根总神经,而脊髓作为人体下肢活动的司令官,掌管运动及感觉,所以颈部脊髓的压迫就会造成下肢有脚踩棉花感、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但颈部局部可以没有任何不适。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典型症状是颈肩部和上臂酸痛、麻木、不能完成精细动作,有时伴有肩部或上臂力量减退、肌肉萎缩等。

    一旦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并禁止牵引,因为牵引常常造成脊髓压迫的加重。脊髓的压迫出现后,保守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脊髓受压迫时间越长,病情越久,手术后效果越差。就像一根小草,如果被石头压了几个月甚至几年,已经失去活力,那么即使把石头完全移开,也长不起来了。颈椎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脊髓高信号,实际上就是“脊髓变性”,是脊髓不可逆损伤的表现。脊髓型颈椎病如不及时手术,后期容易造成瘫痪,给患者及家庭都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则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坐姿,尝试牵引、理疗和口服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剂、消炎镇痛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能得到满意的疗效;在保守治疗3—6个月后仍然无效,或者出现上肢肌肉萎缩、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工作时,才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坚持颈部锻炼,对延缓颈椎的衰老很有帮助。老百姓常说高枕无忧,但事实上枕头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颈椎的保养,关键是颈部能否得到枕头的支撑。伏案工作者应在工作40分钟左右后休息几分钟,做一些舒缓的颈部屈伸、旋转运动,定期参加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体育锻炼,加强颈部肌肉抗阻力练习。

    (摘自《脖子不疼也可能是颈椎病认清颈椎病及治疗》)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颈椎长期劳损、椎间盘突出等常见的颈椎病症状多是由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所致。 B . 高强度的学习容易导致儿童颈椎病急性发作, 破坏儿童颈椎发育,影响孩子一生。 C . 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在下肢发麻的同时常伴有步履蹒跚、 易跌倒、束胸感等症状。 D . 牵引治标不治本,且常造成脊髓压迫加重,因此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该禁止牵引。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相较过去,临床治疗中25岁以下患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颈椎病已经呈现出年轻化、甚至儿童化的特点。 B . 要有效降低儿童急性颈椎病发病率,家长必须在假期加强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监管,避免孩子沉溺游戏。 C . 身体的活动主要由脊髓来控制掌管,颈部是否有不适感是判断所患颈椎病是脊髓型还是神经根型的依据。 D . 有颈肩部和上臂酸麻、不能完成精细动作这类典型症状的颈椎病患者,多数可保守治疗,不需要进行手术。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杭州一9岁女童颈椎曲度消失,家长表示自己没空管,导致孩子寒假“除了做作业就是玩手机,经常一玩就是几个小时”。 B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曾春强调,每个儿童的肌肉发育等身体情况各不相同,预防颈椎病并不存在通行的“运动处方”。 C . 山东省立医院推拿科王强说,因为颈椎病前来就诊的,一般能占到推拿科门诊总量的30%以上,其中四分之一左右是年轻人。 D . 济南一7岁小学生对手臂间歇性发麻并不在意,直到半年后麻木感蔓延到腿部才在家长的陪同下就医,后被确诊为颈椎病。
    4. (4) 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 (5) 两则材料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通俗性”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2. 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才让

    杨志军

    母亲看了父亲的来信有些泪汪汪,上前摸着小孩的头说:“这就是才让吗?”才让忽地抬起头,眼睛星星一样眨了一下。年轻藏族通信员说:①“才让的耳朵关门啦,舌头变硬啦,听不见也说不出啦。”他汉话不怎么流利,但表情达意足够了,他叮嘱道:“才让就留下啦。”

    在通信员拉马离开时,才让下意识地跟了过去,母亲上前牵住他的手。母亲说:“不知道你们两个谁大,看上去差不多。”我凑过去想跟他比个子。他吃惊得后退着,不知道我要干什么。一阵风吹来,我的鼻子里顿时灌满了浓浓的酥油味。

    这是一个星期天,已经下午了。斜射的阳光把小巷分割成了阴阳两半,风也是一边凉一边热。②才让走在阳光里,望着两边高高的土墙和前面深深的门洞,好几次都想停下来。母亲牢牢攥着他的手说:“你第一次来西宁吧?现在这里就是你的家了。”

    后来才让告诉我,他当时忐忑极了,就像一只小羊闯进了陌生的羊群。不不,他比小羊更不幸,小羊在陌生的羊群里会高声咩叫着寻找母羊和熟悉的伴侣,他却只能一声不吭,连表示一下疑惑都不可能。他来自草原,对城市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和抵触,所有迎面而来的,对他都是无法判断优劣好坏的巨大未知。

    我们进了院门,又进了我家居住的南房。姥姥惊讶道:“这是谁家的娃娃,你怎么领进来了?”姥爷说:“别紧张,人家又不是来吃来喝的。”母亲说:“不吃不喝来家里干什么?”姥爷姥姥包括我都愣住了。这是一九五九年的下半年,渐渐凸显的饥荒让谁也无法轻松面对家中来客这件事,连不到五岁的我都本能地有了沉甸甸的压力。我朦朦胧胧意识到:本来就吃不饱的食物又要从我们嘴里扒拉出去一些了。母亲又说:“他阿妈死了,洋洋他爸也差一点死掉。”然后拿着信念起来,还没念完,姥姥就哭了。姥姥一手抱住才让的头,一手摸着他的光脊梁:“没娘的娃娃太可怜,大夏天还穿着皮袍,光身子上连个衬衣也没有。”说着又哭。母亲也抹起了眼泪。 姥爷长叹一声说:“这是恩人的娃娃,我们不能对不起。”我那时还不理解父亲信中的话,也不理解大人们的眼泪,只觉得家里来了一个小藏族人,他已经没有阿妈了。我警惕地想:是不是他没有了阿妈,就来这里找阿妈?这里的阿妈是我的阿妈。

    ③就这样,才让成了我家的一员。他用极快的速度学会并适应着一切,包括每天洗脸刷牙,换下皮袍穿上短衣长裤,用筷子吃饭等等。而且,许多事他一学会就甚至比我做得更好,饭后他能把碗舔得干干净净,而我却常常需要姥姥或姥爷拿过去再舔一遍。当然,他必须适应的还有我的情绪,对只能吃个半饱的忍耐,以及家里家外许多意想不到的事。

    一次姥爷带着我们两个去理发铺理发,姥爷让我先来,我不知为什么死活不肯。才让以为我害怕,以为用刀剪搞掉头发会很疼,也害怕得抖起来。不该理发的姥爷只好让理发匠先在自己头上又剪又剃又刮。才让看到姥爷有说有笑,眼里的惊恐这才消失。当他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跟城里所有的男孩一样也有了一头短发时,④呆钝了半晌, 突然又轻轻笑了一下。

    但对才让来说,真正需要适应的还是不停息地看病吃药。母亲是省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每天早晨起来,母亲的第一件事就是叫才让,她期望能把才让从梦中叫醒。她常叮嘱我: “你要多跟他说话,不管他听清听不清,这是治疗的一部分。”我说:“我才不说。 ”

    其实我没有少说。我经常对他发号施令:“我是大将你是喽啰,冲啊……”我发现只要我重复几遍,他差不多都能听懂。院子里别的小孩子有时也会学我的样子对才让发号施令,我便说:“我家的才让,不准你命令他。”有时我们也会去巷口玩斗鸡,去街上赛跑,去更远的城墙根里打石头仗,去城门口拾钱——曾经我在这里拾到过一分钱,就觉得这里永远都有钱。才让跟我们一样开心,尽管他笑不出声来。

    有时姥爷会带我们去城外的野地里寻找野菜,去西门口排长长的队买青海湖的干板鱼,去粮店购回越来越少的供应粮,去北门外在农民收获过的洋芋地里挖洋芋,在割过的麦地里捡麦穗。才让在逐渐适应之后很快就显示了比我更强的能力。才让还频频显示了他的力气。当然,后来我才知道,草原上的牧人有抱牲畜的喜好,才让的力气是抱藏獒抱绵羊抱牛犊抱出来的。我服了,对才让也不像以前一样了,我开始信任他依赖他甚至感激他。

    那天姥爷带我们去西宁南山根里挖地皮木耳,路过一片菜地时,一只大狼狗冲我们叫起来,我一害怕撒丫子就跑。接下来的情形是:大狼狗追我,才让追大狼狗。 就在大狼狗扑向我时,才让揪住了大狼狗的尾巴。大狼狗放掉我,回头咬他,却突然又改变主意,尖尖地叫了几声,脱逃而去。姥爷跑过来说:“才让不光力气大,胆子也大,洋洋你要记住,人家救了你。”但在我的感觉里,才让除了胆子大,还有一种能让大狼狗害怕的神秘力量。我钦佩而感激地望着才让。才让却像什么事也没做,呆呆地望着南山腰里的庙宇,望着庙宇旁边的缓坡上,那些零零散散吃草的羊。

    (节选自长篇小说《雪山大地》,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通过叙写母亲两次读父亲的来信,巧妙地交代了才让与“我”家非同寻常的关系。 B . 藏族孩子才让初到“我”家时忐忑不安,但是他很快就学会并适应了全新的城市生活。 C . “我”经常对才让发号施令,却不允许别的小孩子这样做,都源于“我”对才让的爱。 D . 饥荒年代,城市里的“我”和家人有时得去寻找野菜,生活得比草原上的牧人更艰难。
    2.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①中的“关门啦”“变硬啦”,采用比喻修辞,含蓄地写出才让是个丧失了听说能力的聋哑孩子。 B . 句子②中的“阳光”“土墙”“门洞”意味着希望、隔膜与未知,渲染了才让内心本能的恐惧和抵触。 C . 句子③承上启下,下文从“适应”和“适应之后”两个阶段展开,叙写才让如何真正成为“我家的一员”。 D . 句子④写才让的心理变化,“呆钝半晌”可见他对短发形象的惊异不适应,“轻轻一笑”表示欣然接纳。
    3. (3) 选文“我们进了院门,又进了我家居住的南房”这个段落,写出了才让到来后我们一家人的不同态度。请加以梳理概括。
    4. (4) 小说的叙述以“儿童视角”为主,间有“成人视角”。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采用“成人视角”的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
  •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春,二月,甲寅,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

    初,秦时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移过于下。夏,诏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由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其少女缇萦上书救父。天子怜悲其意,五月,诏曰:“《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由至。朕甚怜之!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 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轻重,不记逃,有年而免。 具为令!”

    是时,上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太宗孝文皇帝下》)

    材料二:

    十四年冬,匈奴寇边,杀北地都尉卬。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人。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吏卒。自欲征匈奴,群臣谏,不听。皇太后固要,上乃止。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建成侯董赫、内史栾布皆为将军,击匈奴,匈奴走。

    春,诏曰:“朕获执牺牲、珪币以事上帝宗庙,十四年于今。历日弥长,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愧。其广增诸祀坛场、珪币。昔先王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成,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今吾闻祠官祝釐,皆归福于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夫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是重吾不德也。其令祠官致敬,无有所祈。”

    (节选自《汉书·文帝纪》)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百官A之非B宜C由朕D躬E今秘祝之F官移过于下G以彰H吾之不德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灾祥,指灾害,偏义复词,“灾”“祥”两个相反的词,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 B . 风流,文中指风尚习俗,与我们现在所说的“风流倜傥”中的“风流”不一样。 C . 勒,指统率、部署,与《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勒”的词义相同。 D . 愧,指感到惭愧,与《鸿门宴》“旦日沛公从百余骑”中的“从”的用法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缇萦上书为父请命,得到了汉文帝的怜悯和同情,相关的法令由此得以重新制定,犯罪的淳于意不用承受肉刑。 B . 汉文帝时期,朝廷上下以秦朝弊政为鉴戒,国家法网宽松,在互相检举的情况下,有犯罪嫌疑的人可从宽发落。 C . 由于匈奴骚扰边境、杀死北地都尉孙卬,汉文帝先是派遣多位将领驻军镇守要地,后又派兵出击,使匈奴退兵。 D . 文帝下诏,要求扩大祭祀规模、增加祭品,同时要求祠官在祝福时能够为百姓祈祷,而不只是为他个人祈福。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由至。

      ②昔先王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

    5. (5) 历史上对汉文帝有“德厚侔天地”的评价,认为他的德行与天地齐同。汉文帝的“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摸鱼儿观潮①上叶丞相

    辛弃疾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暴,消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②。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③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④,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注】①观潮:指观看杭州湾的钱塘江海潮。叶丞相:即叶衡,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曾向朝廷力荐辛弃疾。②人间儿戏「弩:《宋史·河渠志》载,钱武肃工筑江堤,为阻潮水冲击,命强弩数百射潮头。③属镂怨愤:指吴工大差不纳伍子胥的忠告,接受越王勾践的假降,赐属镂剑命伍子胥自刎,死后又弃尸江中之事。④陶朱即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据传,陶朱公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便携带西施乘小舟隐遁于“五湖”之中,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视听结合,以“半空鸥鹭”勾连出如战鼓擂动般地动山摇的钱塘潮声。 B . “组练”是军士穿的两种衣甲,词作以军队喻潮水,写出潮水的汹涌气势。 C . 上阙以“平步”“蹙踏”等动词精练传神地写出吴儿迎潮而上的健勇豪情。 D . 全词从吴儿踏浪写到了历史上的吴越之争,意境宏大开阔,语言明快自然。
    2. (2) 本词下片用三个典故抒发了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连用“”两个被动句写屈原忠诚却得不到信任、肯定的遭遇。
    2. (2) 《李凭箜引》以“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描写音乐演奏结束后听者仍沉浸其中的情形,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类似。
    3. (3) 听到广播里的强冷空气预报,小明想起中国古诗词中那许多描写雪景的优美诗句,情不自禁吟出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10月28日,杭州亚残运会圆满闭幕。“场馆设施如何再利用”成为杭州的必答题。

    ①杭州在筹办亚运会过程中,②坚持“能改则不建”为原则。③56个竞赛场馆,其中新建场馆仅12个,④其余44个场馆均采取了改造提升的方式。⑤亚残运会的19个竞赛场馆,其中有17个场馆与亚运会同享。⑥杭州奥体中心亚运壁球馆,是由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原4D展厅临时改建而成的,⑦最大限度地使用了原来的设施、设备及器材。⑧杭州亚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满足比赛的要求是“上半篇文章”,⑨赛后的可持续利用是“下半篇文章”,⑩亚运场馆在开始建设时就已思考赛后利用的问题了。

    为了A , 杭州采取了具体举措。开赛前,杭州亚运会竞赛场馆和训练场馆就陆续向公众开放,接待市民超千万人次,真正将惠民落到实处:赛后,56个比赛场馆中,8个高校场馆将对学校教学开放,其余48个场馆将全部对社会开放。

    着眼以“赛”养“馆”,杭州B:到2025年,成功举办3项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顶级赛事,每年举办高等级赛事10项以上:到2035年,争取再举办一次高级别的综合性赛事和3至5个顶级单项赛事。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修改。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大概十五岁时,我第一次看到喜鹊。我住在祖屋里,门口四棵大香樟,喜鹊在树上筑巢。每年初夏,巢里会伸出黄喙,叽叽喳喳,是毛茸茸的雏鸟;不出半月,它们便从枝头跃起,树梢上,天空中,叫醒清晨,欢送落日。祖父把楼梯靠在树上,扶梯而上,捉鸟给我玩。【甲】鸟没捉到,抓出一只甲虫——祖父已去世十八年。

    秋天的山野枯瘦、萧瑟,荣华山却还是繁木葱茏,更别说在边地上有各色的野花。当然,我比较偏爱芦苇花。芦苇在地头墙角溪边,一蓬蓬地①(   )出来,油绿油绿,到了秋天,叶边枯涩叶心发黄,叶子裹着一根脆脆的秆,秆头②(    )出一枝花。花白色,细密,须城软软。【乙】我偏爱它,它不仅有植物线条的柔美,更像是一种言说——又一年的秋天已至。芦苇,又名簇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营造一种苍莽且永远无法抵达的境界。沿着南浦溪,有密密的芦苇,斜斜地③(    )在水面上。现在,它几乎全黄了。芦苇花白白的,白发的那种白,枯瘦,似乎随时会被风折断,如提前到来的暮年。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①冒 ②抽 ③趴 B . ①钻 ②生 ③趴 C . ①钻 ②抽 ③歪 D . ①冒 ②生 ③歪
    2. (2) 文中【甲】【乙】两句都使用了破折号,请简述两处破折号的作用。
    3. (3) 第一段画横线部分,如果写成“每年初夏,毛茸茸的雏鸟就会叽叽喳喳地从巢里伸出黄喙;不出半月,它们便每天从清晨到日落在树梢和天空间飞跃”,表达效果有问不同?
四、写作。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避免冲突得以维持稳定,保持实力;但也有人因此失去机会、无从提升。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