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4-02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字斟句酌。(20分)
  • 1. 下面词语书写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jiǎn) 半(mǒu) 平(hén) B . 完碧归赵 消毁 繁殖 C . 在后面(là) 默而之(zhì)    衣(dōu) D . 锁碎 心矿神怡 玲珑
  • 2. 下列句子中“滋味”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 . 鸡腿的滋味很好,令我食欲大增。 B . 听了这话,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C . 只有比别人更勤奋,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D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而今识尽愁滋味……
  • 3. 小明在梳理本学期的阅读收获,以下不对的一项是(    )
    A . 《落花生》借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这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B . 提高阅读速度要集中注意力,关注关键词句。 C . 说明性文章只能用平时的语言风格才能说得清楚明白。 D . 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4. 下面这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像我这样如饥似渴阅读的少年来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②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待上半天,构想种种神话传说。

    ③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④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⑤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

    A . ③④①②⑤ B . ③①④⑤② C . ③①②⑤④ D . ④①⑤②③
  • 5. 下列成语最适合归为同一类的一项是(    )
    A . 安居乐业 人寿年丰 丰衣足食 国泰民安 B . 流离失所 家破人亡 太平盛世 震天动地 C . 兴高采烈 内忧外患 臭名远扬 诗情画意 D . 夜不闭户 政通人和 多事之秋 生灵涂炭
  • 6. 有个同学把没用完的本子扔掉,看到这种现象,你想用下列哪句名言劝他?(    )
    A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 .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C .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D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7. 读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填上词语。

    lí míng之前,刘老爹就起来了,shòu ruò的身子,弯曲的jǐ bèi,他打开门,看到外面还是qī hēi一片。今天是新房子的落成diǎn lǐ,他一刻也不想chí yán,想着还要准备一些什么,他有抽烟的shì hào,jiàn gé几分钟就抽一根……

二、玩转成语(7分)
  • 8. 一位领导发言时用了俗语,如果改成成语,请填在横线上。

    我们要有感恩之心,吃水不忘挖井人;做事要大胆,不要前怕狼后怕虎的。

  • 9. 用具体情景表现“垂头丧气”。
  • 10. 小明的作文中有段话用了以下成语,你觉得用得恰当吗?如果不恰当,请改正在横线上。

    爸爸看电视时①得意忘形地说:“太好啦!公安干警②处心积虑制订破案计划,尽管敌人③足智多谋 , 还是落入了人民的法网。”

三、家国情怀(共12分,每空1分。每空错一字不给分)
  • 11. “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陆游“,但悲不见”的悲怆,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质问,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决心和抱负,梁启超先生“美哉,我少年中国,!壮哉,我中国少年,”的热切期盼,《尚书》中“,克俭于家”和魏征“,戒奢以俭”的勤俭,毛泽东的“一万年太久,”的惜时如金,都诠释着“,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小小的蝉,也有“”的高洁志向。
四、故事达人(7分)
  • 12. 五(3)班举行“民间故事传讲人”活动,正在进行讨论。
    1. (1) 这次故事选择的内容,下面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 《牛郎织女》 B . 《猎人海力布》 C . 《孟姜女哭长城》 D . 《掩耳盗铃》
    2. (2) 下面属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中的情节的是(    )
      A . 鹊桥仙会 B . 七仙女下凡 C . 化蝶 D . 救小白蛇
    3. (3) 你最喜欢民间故事中的哪个人物?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
五、博览群书(24分)
  • 13.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1. (1) 照原文填空: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2. (2) “余尝谓”的“尝”是的意思,“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急”是的意思。
    3. (3)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是的语气,变成陈述句又不改变句子意思是
    4. (4) 朱熹还善于用比喻说明读书的道理:“问渠那得清如许?”;还有“,此日中流自在行。”
  • 14. 麻雀

    无论是乡村或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麻雀常常被有些人认为是害鸟,甚至被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空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拟。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十八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十九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毛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是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 (1) 麻雀素有“(    )”之誉。
      A . 害鸟 B . 家雀 C . 老家贼
    2. (2) 文章画线部分是为了说明(    )。
      A . 麻雀的生活习性 B . 麻雀比较聪明 C . 麻雀是灭虫能手 D . 麻雀是除草能手
    3. (3)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麻雀是一种很愚蠢的小动物。

      ②麻雀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独居,远离人类栖息。

      ③我国现在某些地方已经听不到麻雀的声音了,这是有益无害的。

      ④麻雀有很强的记忆里,可以和猴子相比拟。

    4. (4) 仔细默读第一自然段,“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请从本段找出一个跟“几乎”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词语:

    5. (5) 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麻雀,请你恰当运用至少两种说明方法介绍火龙果的种子(果肉中的籽),如果没见过火龙果的种子,也可以用上说明方法介绍一种水果。
六、言为心声(30分)
  • 15.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舐犊之情这一单元,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浓得化不开的感情。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你的爸爸或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呢?请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你爸爸或妈妈的爱,学习将感情融入具体的场景和细节中。题目自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