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4-10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识字与写字;爱国之情是涌动在中华儿女血液中最真挚的感情,学校开展了“铭(míng)记历史,缅(miǎn)怀英雄”主题教育活动。(共25分)
  • 1. 活动一:六(1)班同学们围绕主题将搜集到的资料做成了展板,举办了“铭记历史,缅怀英雄”资料展,供大家阅读学习。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每当中华民族遇到生死存亡的guānjiàn____时候,总有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挺身而出、kāng kǎi____前行。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中华人民共和国zhèng fǔ____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diāo kè____了毛泽东同志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岁月无声,丰碑为证,巍然yì lì的纪念碑凝聚了人们对英雄的缅怀之情。2014年,国家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国家都会在这里zhèng zhòng____地举行纪念仪式,怀念英烈。

    1. (1) 根据展板中的拼音,按顺序写出词语,注意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2. (2) 小军不知道材料中“凝”字的读音,他要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先查部,再查画,“凝聚”一词在文中应选第种解释。

      【凝聚】níng jù ❶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荷叶上~着品莹的露珠。❷聚集;积聚:这部作~着他一生的心血。

    3. (3) 同学们把毛主席书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作为展板标题,大家看到后纷纷赞叹道:“毛主席的书法,真是啊!”

      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两个合适的词填到上面括号里。(填序号)

      ①余音

      ②笔走龙

      ③惟妙惟

      ④行云

      ⑤画龙点

      ⑥天籁之

    4. (4) 同学们想把下面这句话写到展板最后,请你根据排比句的特点,选择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到横线上: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去

      ①开拓美好幸福的未来 ②发扬他们的精神 ③铭记英雄先烈

  • 2. 活动二:六(2)班举行了“铭记历史,缅怀英雄”演讲比赛,同学们运用了许多词语和诗文。请根据要求完成第下面小题。
    1. (1) 下面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读音错误的词,找出来并把它的序号写到括号里。

      ①A.然(zòu)        B.退(suō)        C.沙(yǎ)                D.热沸腾(xuè)

      ②A.吟(shēn) B.琴(xián) C.枯(jié) D.汹涌澎(bài)

      ③A.望(tiào) B.笨(zhuó) C.篷(dǒu) D.粉身骨(suì)

    2. (2) 下列词语中有一组出现了错别字,把它选出来。(  )
      A . 颓然 荡漾 苔藓 B . 沮丧 瀑布 淘醉 C . 枯竭 贡献 设想 D . 潮汛 喧闹 摇篮
    3. (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 . 移舟泊烟 , 日暮客愁新。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 . 处士笑而然之。                                                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C .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水流小而缓的样子。 D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自天涯。                簸:颠簸。
  • 3. 活动三:六(3)班的活动形式还没决定下来,你能帮帮他们吗?

    围绕活动主题,参考活动一、活动二,再设计一个活动。

    活动一:“铭记历史,缅怀英雄”资料展

    活动二:“铭记历史,缅怀英雄”演讲比赛

    活动三:

二、积累与运用(共20分)
  • 4. 默写
    1. (1) 英雄的故事,响在耳边。他们“捐躯赴国难,”的爱国精神令人动容,我们始终都要记得陆游的“位卑”,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 (2) 12月18日甘肃发生地震,消防员、人民子弟兵等多支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展开救援,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的人,有的人,有的人,有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 (3) 祖国风光无限美。有“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的草原风情;有“一水护田,两山排闼”的灵动山水;也有,清风半夜鸣蝉”的乡村夏夜。
    4. (4) 过年时,人们在门口贴上对联“天地上下五谷丰,山河壮美万家团”,这里的“五谷”指的是:、黍、菽、稷。
  • 5. 最是书香能致远。即使合上了书本,总有些人物和情节仍留在你的记忆中。这学期,我们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请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与感受,完成下面的问题。
    1. (1) 品人物: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你还记得吗?照样子,连一连

      阿廖沙                外祖母                外祖父                小茨冈                好事儿

      粗野自私 善良乐观                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        坚强勇敢        慈祥善良

    2. (2) 会交流:小军将参加主题为“我与阿廖沙比童年”的演讲比赛,根据你的经验帮他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
      A . 《阿廖沙的童年》 B . 《多彩童年,多彩相伴》 C . 《童年不同样,你我共成长》
    3. (3) 乐分享:小军想把《童年》这本书送给在甘肃地震中受伤的小朋友,请你结合书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替小军在书的扉页上写几句鼓励的话吧。
  • 6.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面是红星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的倡议书,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它补充完整。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倡议书

    同学们: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铺张浪费、随手丢垃圾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向全体同学发出保护环境的倡议,让我们从今天起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2.

    3.

    同学们,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从自己做起,共同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出一点力吧!

    红星小学少先队大队部

    2024年1月5日

三、阅读(共22分)
  • 7. 阅读下面关于京剧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京剧,又称京戏,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深受国人喜爱。1790年(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地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2010年,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生”扮演男性人物,又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一般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旦”扮演女性人物,又分为青衣、花旦等;“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突出特点的男性角色。勾画脸谱,重施油彩。脸谱颜色代表不同含义,如: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等;“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

    【材料三】

    京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拥有厚重的文化内涵。主要以历史故事为演出内容,通过讲述是与非、善与恶、忠与奸的故事,表现家国情怀,赞美优秀品格、善良人性,传递了中华民族的崇高价值追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国家京剧院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编排了现代京剧《风华正茂》。观众受到了精神的洗礼,感受到信的力量。

    1. (1) 选出对材料概括不恰当的一项:( )
      A . 【材料一】介绍了京剧这一剧种的形成及影响。 B . 【材料二】重点介绍了京剧艺术的四个行当。 C . 【材料三】重点介绍《风华正茂》的主要内容。
    2. (2) “京剧又称京戏,中国“国粹”之一”中的“之一”能去掉吗?为什么?
    3. (3) 给下列图片对应的京剧行当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旦净丑 B . 丑旦生净 C . 丑旦净生 D . 生丑旦净
    4. (4) 京剧里曹操的人物形象奸诈多疑,设计的脸谱应为( )。
      A . 红脸 B . 黑脸 C . 白脸 D . 蓝脸
    5. (5) 结合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现代京剧《风华正茂》,使观众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②在京剧中,“丑角”指的就是丑陋的角色。

      ③京剧又被称为京戏,诞生于北京,是北京的地方戏。

    6. (6) 学校开设了“京剧社团”,请你为社团设计一条弘扬京剧艺术的宣传标语。
  • 8. 阅读理解

    大江保卫战

    ①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塵(áo)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③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zhēng) 铮铁汉的本色。

    ④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⑤奔腾不息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飘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垸(yuàn),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pái)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⑥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 (1)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2) 第④自然段中,“团长见状”中的“状”指的是,这段对连长黄晓文的刻画主要运用了描写,表现了他
    3. (3) 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中的解放军战士和“狼牙山五壮士”一样,都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B . 本文主要体现暴雨之大,环境之恶劣。 C . 本文主要赞美解放军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革命情怀。 D . 本文既有对解放军官兵们的整体描写,又有对个人的详细刻画,点面结合,使得子弟兵的本色得到充分的展现。
    4. (4) 下面是四位同学读完短文后对文中句子的理解,说得不正确的是( )。
      A .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从这句话的加点字中,我体会到人民子弟兵总是出现在最危急的关头,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B . “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洪水的凶猛。 C . “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这里的“长龙”指的是爆发洪峰的长江。 D .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这个排比句连用三个“飞向”表现了战士们迫不及待地去营救群众的心情。
    5. (5) 下面句子中属于环境描写的一项是( )。
      A .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B .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 C . 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 D . 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6. (6) 读一读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伤痕累累”一词,让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四、习作(共30分)
  • 9. 生活中,“温暖”无处不在:失落时,一句安慰的话语,是温暖;失败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也是温暖;摔跤时,一次及时的拉手,还是温暖……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选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写出你感受到的温暖;⑵把事情写具体(注意:不出现自己的学校名称和真实姓名);⑶字数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