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0 古诗三首 /本课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

更新时间:2024-03-11 浏览次数: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古诗中的事物都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B . 《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题的诗。诗人托物言志,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C . 《马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边塞战场的景色,后两句借马抒情。“金络脑”寄托了诗人渴望能像马儿一样被人重用、一展抱负、保卫国家的雄心壮志。 D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元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心性。
  • 2. 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快走踏清秋”中的“快走”形象地写出了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B . “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咬”字写出竹子的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 C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暗喻作者虽身处艰难险境,仍顽强拼搏。 D . “千磨万击还坚劲”中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坚忍无畏、从容自信的神

    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 3. 下列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的诗句是(    )
    A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B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C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4.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C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5. 品析诗句。
    1. (1) 读到“千锤万凿”,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让我想到的画面,感受到石灰石。“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现出
    2. (2) 本课三首古诗都是 诗,我们还学过这样的古诗有《》,请默写这首诗:
  • 6. 把课文中的三首古诗进行比较,完成下面的表格。

    相同点

    托物言志

    不同点

    《马诗》

    通过咏叹的命运,表达

    《石灰吟》

    借石灰石、煅烧、的艰辛过程,表明自己的心性。

    《竹石》

    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

二、诗歌鉴赏
  • 7. 课内阅读。

    竹  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 (1) 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2. (2) 长在岩缝中的竹子不屈服于什么呢?
    3.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咬”和“立”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4. (4) 这首诗借物喻人,表面在写,其实是写,表明了诗人的精神。
    5. (5) 最能体现竹子品格的诗句是“”。“东西南北风”喻指
  • 8. 阅读课外诗歌,完成练习。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①此身②,

    不同桃李混③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④,

    散作乾坤⑤万里春。

    注释①著:附着,加……于上。②此身:指白梅。 ③混:混杂。④清香发:一作清风发。指梅花开放,香气传播。⑤乾坤:天地。

    1. (1) 这首诗的写作对象是
    2. (2) 联系诗句填空。

      “冰雪林中著此身”写出了白梅的特点。

      “不同桃李混芳尘”将白梅与进行对比,突出了白梅的品质。

    3. (3)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对这两句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两句诗赞美了梅花冰清玉洁、迥异流俗的品格。 B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夜之间,世间白梅齐放、清香四溢、玉宇澄清的景象。 C . 这两句诗是借梅喻人,写出了诗人自己的志趣、理想和抱负。 D . 这两句诗讴歌了像梅花一样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
    4. (4) 古今诗人对梅情有独钟,下列有关梅的诗句与对应的作者和朝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B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钺 C .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王庭筠 D .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明]道源
三、综合题
  • 9.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六(1)班开展了“迎新春”系列活动。
    1. (1) 对春联:请选择恰当的词语组成下联。

      红梅  红桃  开口  含苞  迎新春  贺新年

      上联:绿柳舒眉辞旧岁

      下联:

    2. (2) 话年俗:你的家乡春节有哪些习俗?(写出三种)你还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年俗吗? (至少写出一种)
    3. (3) 绘年景:如果春节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那么画中有玻璃窗上喜鹊登梅的喧闹 , 有,有。(仿照画线句子续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