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4-03-26 浏览次数: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横空出世的华为Mate60Pro搭载了华为自主研发的最新芯片,如图所示,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体验。请根据你对常见智能手机的了解,判断该手机以下规格正确的是( )

    A . 手机的长度约为163mm B . 手机的厚度约为81cm C . 手机的宽度约为 D . 手机的质量约为225mg
  • 2. 辽宁舰与数艘驱护舰组成编队,携多架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开展跨海区训练和试验任务,如图所示为某次训练的场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待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运动的 B . 以待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后退的 C . 以正在起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静止的 D . 以正在起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运动的
  • 3. 如图所示为2022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拨动同一根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B . 演奏古筝时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 C . 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 . 琴声可直接从太空以340m/s的速度传回地球
  • 4. (2022八上·香洲期中) 以下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 . 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 . 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C . 用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内的污垢 D . 用超声波倒车报警器探测车后是否有障碍物
  • 5. 拍摄电影《长津湖》时,有时户外气温达到 , 从人物哈出的“白气”到飘落在身上的雪花都是真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气”形成是汽化现象 B . “白气”形成是凝华现象 C . 雪花形成主要是熔化现象 D . 雪花的形成主要是凝华现象
  • 6. 如图所示的图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 7. 关于用天平、量筒和水测量一个枇杷密度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应该先测枇杷的质量,再测枇杷的体积 B . 用调好的天平称量时,枇杷应放在右盘 C . 所用量筒的分度值越大,测得体积越精确 D . 枇杷浸没水中,表面附有气泡,测得密度也是准确的
  • 8. 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78

    水银

    357

    328

    1740

    A . 酒精温度升高到变成液态 B . 的铅可能是固态 C . 南极气温接近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D . 水银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 9. 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 .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正立、缩小的虚像 C .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10.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
    A . 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蜡烛的熔化特点 B . 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C . 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D . 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
  • 11. 某同学在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后撰写了一份实验报告。下面是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其中错误的是( )
    A . 器材说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使成像更加清晰 B . 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观察到像也逐渐靠近玻璃板 C . 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蜡烛成像的大小保持不变 D . 将白纸放到像的位置,眼睛透过玻璃板仍能看见成像
  •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 .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的质量大 C . 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变化,质量不变 D . 铁块熔化成铁水后,形状变化,质量变大
  • 13. 诗人李白根据光的反射现象写下美妙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水球成像 B . 晷针留影 C . 江面倒影 D . 铅笔“折断”
  • 14. 2023年5月11日,我国发射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成功交会对接,如图所示。空间站组合体上的摄像机完整记录了交会对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始终沿直线传播 B . 摄像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摄像机的工作原理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 D . 摄像机的工作原理与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相同
  • 15. 已知酒精的密度为 , 水的密度为 , 下列说法能够成立的是( )
    A . 能装1kg纯净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酒精 B . 能装下0.8kg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5kg纯净水 C . 同质量的水和酒精体积之比是2∶5 D . 同体积的水和酒精质量之比是5∶4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 16. 成都到西昌的高铁路线长约为441km,小徐同学坐在成都到西昌的列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为参照物的;该车从成都到达西昌站用了约3h,其平均速度为km/h。
  • 17. 如图所示同一台示波器显示的甲、乙、丙三个声音的波形图,如图可知,甲和乙不相同,甲和丙不相同(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18. 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他应配(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 19. 一个充了氢气的气球在空气中释放后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球体积会变大,此时气球内气体的质量,密度。(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0. 如图所示,小红画出了一定质量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图像。由图像可知,在间,水温升高时,水的体积(选填“变大”或“变小”);水温为 , 水的密度最大。

  • 21. 北方寒冷的冬天,刚洗完的湿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分很快结冰,这是现象,而结冰的衣服过了一段时间也会干,这是现象。
  • 22. 一包A4某型号复印纸共500张,小吴用刻度尺测出这包复印纸的厚度为5cm,那么一张这样的复印纸的厚度为mm。若这种型号复印纸的质量规格是 , 则该复印纸的密度为
  • 23. 如图所示,是某司机在行驶时从倒车镜中看到的情景,现在看到的汽车是在平面镜中成的正立像(选填“虚”或“实”)。从倒车镜中看到后车A侧的转向灯闪烁,则该司机判断后面的车准备向侧转向(选填“左”或“右”)。

  • 24. 某医院急诊室的一氧气钢瓶中装有密度为的氧气,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剩余氧气的质量,密度(选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三、作图与计算题(共16分)
  • 25.     
    1. (1) 光从空气射向水时,入射点O和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 (2) 根据图给出的入射光线,完成光路图。

  • 26. 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利用碳纤维可以制造轻量自行车,如图所示,这种轻量自行车登坡顺利而爽快,不会像一些铝合金车架,登坡时感到有一种向后拉的力量。小明利用一小块碳纤维材料测量碳纤维的密度,他测得该碳纤维材料的质量为32g,体积为。求:

    1. (1) 该碳纤维材料的密度?
    2. (2) 若图中碳纤维自行车架的质量只有 , 求车架的体积?
  • 27. 猎豹是动物世界中的短跑之王,它奔跑的速度最高可达。如图甲所示,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若猎豹和野兔在草地上沿直线同向匀速奔跑,其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求:

    1. (1) 追赶过程中猎豹的速度是多少?
    2. (2) 时,野兔在猎豹前方处,猎豹追上野兔需要多长时间?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 28. 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3

    95

    97

    98

    98

    98

    98

    1. (1) 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图乙中(选填“A”或“B”)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2. (2) 同学小红发现,她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比小帅长,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即可)
    3. (3) 通过学习,小帅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 29. 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反射角

    1. (1) 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在纸板B上的位置,描绘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径迹,如图甲所示。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于表格中。实验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进行测量比较,目的是____;
      A . 减小误差 B . 寻找普遍规律
    2. (2) 如图甲中若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的;
    3. (3) 如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转。实验时发现在纸板B的上半部分(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30. 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块矿石的密度:

    1. (1) 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平衡螺母应向端(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 (2) 用调好的天平正确测量出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g。
    3. (3) 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矿石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18丙所示,则该矿石的密度为
五、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至两个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错选的得零分)
  • 3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B . 二胡和小提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 超声波比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
  • 32. 如图甲所示,白板上画有两个黑色箭头,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如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明显发生了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B . 下方箭头是凸透镜形成的虚像 C . 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 D . 把玻璃杯移得离白板更远一点,观察到下方的箭头比移动前变得更大
  • 33. 如图甲、乙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 . 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 C . 图乙: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 . 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低于1标准大气压
  • 34. 甲、乙两车同时出发并沿同一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运动的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乙车向东运动,那么从乙车上的乘客看来,甲车一定是向东运动的 B . 运动相同的路程,甲车需要的时间是乙车需要时间的一半 C . 若两车出发地原本相距4.8m,则6s后两车可能相距2.4m D . 若两车同地出发,8s后两车可能相距3.6m
  • 35.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水银

    酒精

    A . 水银的质量是 B . 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 C . 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不变 D . 等质量的实心铝球和空心铜球,体积可能相同
六、综合题(10分)
  • 36.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操作如下:

    1. (1) 由于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未知,故小艳同学先利用一束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是cm;
    2. (2) 如图乙中,若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 (3) 观察光屏上像的特点时小畅不小心用手指遮挡住了透镜的上半部分,此时光屏上蜡烛的像(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4. (4) 小王同学为了研究像和物的运动快慢和轨迹,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装置,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S是距凸透镜距离大于2倍焦距的点光源,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点光源S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向右匀速运动靠近时,则像的移动情况( )
      A . 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靠近凸透镜方向匀速运动 B . 平行于主光轴方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C . 沿连线方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 37. 如图所示,实心均匀圆柱体铁块A、实心均匀圆柱体铝块B、薄壁(不计容器厚度)圆柱形容器C。都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相关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忽略物体吸附液体等次要因素(),求:


    铁块A

    铝块B

    C容器

    质量/g

    2370

    不计

    密度/(

    7.9

    2.7

    不计

    高度(深度)/

    15

    20

    面积(底面积)/

    20

    1. (1) 铁块A的体积?
    2. (2) 先向C容器中注入240g的水,水深为8cm,然后把铁块A缓慢的放入C容器中,释放静止后铁块A沉入水底,求此时C容器中水的深度?
    3. (3) 把铁块A取出后(忽略带出水的质量),继续再向C中注入160g的水,把铝块B放入C容器中释放静止后,B沉入水底并浸没在水中,求当B物体质量为多少时,C容器中水的深度刚好为20cm且没有水溢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