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5-22 浏览次数: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0小题,每小题</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span></strong>
  • 1. 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关于“北京人生产生活”特征的示意图,“?”处应填(  )

    A . 制作陶器 B . 修建房屋 C . 打制石器 D . 磨制石器
  • 2. (2022七上·黄冈月考)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    )
    A . 会制作工具 B . 有爱美意识 C . 懂得人工取火 D . 掌握磨光技术
  • 3.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观某地文化时说:“——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他参观的地点是(  )
    A . 云南省元谋县 B . 浙江余姚河姆渡 C . 陕西西安半坡村 D . 山东泰安大汶口
  • 4.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5. 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他们留下的(  )
    A . 遗迹遗物 B . 甲骨文字 C . 青铜铭文 D . 史书记载
  • 6. (2022七上·尧都月考)  有学者认为,仅凭高大的宫殿台基、宏伟的城墙、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那数以千计象征着权力与信仰的玉器,就足以让人们相信,5000年前这里的社会发展高度已完全可与其他古老文明比肩。这位学者所说的“这里”是指(  )
    A . 河姆渡聚落 B . 半坡聚落 C . 良渚王城 D . 二里头宫殿
  • 7.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右面文物可以印证当时(  )

    A . 家畜饲养 B . 农业兴起 C . 聚居而居 D . 采集狩猎
  • 8. 《中华历史朝代歌》开篇唱道:盘古开天神话传,三皇五帝数千年;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史前时期的人物中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 . 盘古 B . 炎帝、黄帝 C . 三皇五帝 D . 尧、舜、禹
  • 9. 我国儒家经典《尚书·尧典》中有“尧舜禅让”的记载,《尚书·大禹谟》中则有“舜禹禅让”的记载。文献记载尧舜禹“禅让”的标准是(  )
    A . 德能兼备 B . 部落势力 C . 治水功绩 D . 征战功绩
  • 10. (2017七上·临川期中) 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 11. (2019·滨州) 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
    A .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 . 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 . 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 12. (2019·青岛) 《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
    A . 世袭制的确立 B . 郡县制的确立 C . 华夏族的形成 D .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 13. (2019·甘肃模拟) 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 . 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 . 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 . 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 14. 联合国大厦北花园草坪上安放着一件成员国赠送的礼品(如下图)该礼品代表了(  )

    A . 古代埃及文明 B .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 . 古代中华文明 D . 古代印度文明
  • 15. (2019七上·洛川期末) 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肖强妈妈问肖强:“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    )

    A . 甲骨文、隶书 B . 甲骨文、金文 C . 金文、篆书 D . 金文、隶书
  • 16. (2022七上·射洪期中)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 17. (2022·荆州) 早期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下列朝代中,以创造了青铜器和甲骨文著称的是(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商朝 D . 隋朝
  • 18. 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表)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A . 货币 B . 礼器 C . 食器 D . 酒具
  • 19. (2022七上·江城期中) 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和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
    A . 和平稳定 B . 诸侯争霸 C . 经济发展 D . 文化繁荣
  • 20. (2022七上·成都期中) 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不断,下列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 . 涿鹿之战 B . 牧野之战 C . 长平之战 D . 官渡之战
  • 21. (2022七上·开江期中) 《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 . 春秋后期 B . 秦朝 C . 西汉 D . 唐朝
  • 22. 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起到的作用是(  )
    A .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B .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C .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D . 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23. (2022·江西)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A . 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 .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 . 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 . 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
  • 24. 他的文章善于用矛盾说明事物相互转化的自然法则,在造句时信手拈来反正词,巧妙地结合一起使用它揭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本质。这蕴含的思想是(  )
    A . 辩证法 B . 兼爱非攻 C . 以法治国 D . 知己知彼
  • 25.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 . “兼爱”“非政”                           B . “仁政”治国        C . 提倡法治                               D . “无为而治”
  • 26. (2017·潍坊) 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私。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这一学派是(  )

    A . 儒家 B . 墨家 C . 法家 D . 道家
  • 27.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列国兼并,社会动荡。对此,诸子百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治理方案。秦的发展和统一证明最适应当时社会形势的方案是(  )
    A .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 . 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C . 墨家:兼爱非攻,选贤举能 D . 法家: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28. 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对此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概括准确的是(  )
    A . 文明的产生 B . 早期国家的建立 C . 动荡与变革 D . 大一统国家巩固
  • 29. (2023·西宁)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A .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B . 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C .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 废除了中央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 30. 《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南通——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闻见”。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都城(  )
    A . 城市街道整齐 B . 建筑规模宏伟 C . 客商往来不绝 D . 商业贸易繁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span></strong><strong><span>6</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40 分。</span></strong>
  • 3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 哪一项民主制度?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

    2. (2) 材料二反映出古代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3. (3) 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 (2) 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幅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幅是战国形势图?
    3. (3) 在春秋时期,首先确立霸主地位的是谁?
    4. (4) 请你将图二的诸侯国补充完整。

      A

      B

      C

      D

    5. (5) 从图一到图二,主要诸侯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 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 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 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1. (1) 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
    2. (2) 卫鞅的变法得到了哪位君主的支持?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二回答,变法的内容会受到什么人的支持?又会受到什么人的反对?并说明理由(支持者与反对者各写一例)
    4.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变法给秦 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