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

更新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1·自贡) 化学能指导我们更好的认识、改造、应用物质。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果汁 B . 医用酒精 C . 水泥砂浆 D . 冰水混合物
  • 2. (2021·株洲) 二百多年前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结论的科学家是(   )
    A . 张青莲 B . 门捷列夫 C . 拉瓦锡 D . 屠呦呦
  • 3.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量取液体 B . 滴加液体 C . 氧气验满 D . 倾倒液体
  • 4. 空气是宝贵的资源,以下有关空气各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A . 空气中氮气质量分数约为78% B . 氧气广泛用于炼钢、气焊等领域,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C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途却很广泛 D . 都是大气污染物
  • 5. (2022·安徽) 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化学式为C19H21NO2)具有降脂、抑菌等作用。下列有关荷叶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含有O2 B . 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 . 属于氧化物 D . 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6.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2H表示2个氢分子 B . 硝酸铵中的阳离子是 C . 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D . Al3+的结构示意图为
  • 7. (2022·长春) 若用小球表示原子,则分子模型可用于表示(   )
    A . Fe B . H2 C . CO2 D . NH3
  • 8. 下列现象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现  象

    解  释

    A

    路过梨花园,闻到梨花香

    分子在不停运动

    B

    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逐渐扩散

    发生了化学变化

    D

    温度计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

    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隔变大

    A . A B . B C . C D . D
  • 9. “我来自碳族,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喝了直打嗝。”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A . 二氧化碳 B . 氧气 C . 一氧化碳 D . 水蒸气
  • 10. (2023九上·南明期中)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B . 露天焚烧垃圾,减少生活垃圾量 C . 植树造林,营造“绿水青山” D . 节约生活用水,降低人均用水量
  • 11. 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加热炭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灯移至CuO处加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二氧化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B . 装置中发生了反应:C+2CuO2Cu+CO2 C . 反应过程中,黑色的氧化铜固体可能会变成红色 D . 气球可收集生成的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 12. 刘敞所著的《爆竹》中有这样的诗句:“烈火琅环碎,深堂露雳鸣。”火药能产生“露雳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N2+3X+K2S,则X的化学式为
    A . H2O B . CO2 C . CO D . C3O6
  • 13. 检验、鉴别、除杂与分离是研究及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氧气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B

    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加入肥皂水后,充分振荡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D

    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

    利用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进行分离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下图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氯原子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B . 钠原子与氯原子共用一个电子 C . 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分子 D . 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 15. 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OCO2CaCO3

    A . 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 B . 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C . 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 D . 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请解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中国节气。立春,是春之首,冰化雪消,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冰化雪消的过程属于。(选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 (2) 中国彩绘。兵马俑彩绘中发现了绝美的“中国紫”,“中国紫”主要成分是硅酸铜钡(BaCuSi2O6),其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中国技术。中国某研究团队受“弓弩”等结构启发,研制出一种名为“碳弹簧”的新型碳材料,被认为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理想原料,有望用于外太空探测。

      ①“碳弹簧”由多孔碳材料制作而成。碳元素能组成多种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②CoFe2O4也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原料之一,已知CoFe2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钴(Co)元素的化合价为。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2,你能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③发射外太空探测设备最理想的燃料是液态氢。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 【科普阅读】

    石墨烯

    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单层碳原子晶体,是目前为止最薄的二维纳米碳材料,1mm厚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因其结构特殊,具有很多优异性能,如极高的导热性、导电性及高强度等,被誉为“新材料之王”。

    近年来,石墨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冬季体有比赛时制服就使用了石墨烯材料,其优异性能,为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保暖护航。石墨烯的远红外升温特性,能瞬间升温,高效蓄热,达到超强保暖的效果。如图1为石墨烯含量对升温效果影响的测试结果。石墨烯还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可有效防止人体皮肤晒伤老化,如图2为不同石墨烯含量的纤维对紫外线透过率影响的测试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石墨烯材料将会应用在更多的产品和领域中。

    1. (1) “1mm厚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2. (2) 写出石墨烯(主要成分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用验证该反应的生成物。
    3. (3) 对比图1中四条曲线,得到的结论是,分析图2,为防止人体皮肤被紫外线晒伤老化,最好选择含石墨烯的纤维。
    4. (4) 石墨烯因为所以可用于制作衣服,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它还可能的用途有(写一种)。
  • 18.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 (1) 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i.写出实验仪器②的名称:

      ⅱ.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iii.实验室用B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收集装置(填序号)。

    2. (2) 跨学科实践活动:为给家里的水草缸设计一个二氧化碳自动补给装置,大家一起讨论制定了如表所示的项目成果评价表,并结合该量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自动补气装置。

      项目成果评价表(节选)

      指标

      待改进

      良好

      优秀

      气体流速

      不稳定

      稳定但不可调节

      稳定且可调节

      供气时间

      不能持续供气

      能持续供气,但反应不可控

      能持续供气,且反应可控

      i.产品设计:气量调节阀能控制气体的流量,其供气速度可通过B瓶反映,请在B瓶虚线框中将导管补充完整

      ⅱ.产品调试:为保证产生的二氧化碳有充足时间溶于水中,最好将导管口放置于图乙鱼缸的位置。(填“1”、“2”、“3”)

      iii.产品评价:依据评价表,评价本作品的得分,并简要说明评分依据

  • 19. 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为此某小组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吸收以及低碳措施产生兴趣,开启了“低碳行动”项目化学习探究之旅。
    1. (1) 任务一:探究二氧化碳的来源

      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水泥生产过程中石灰石高温分解会生成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就是二氧化碳,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任务二:探究二氧化碳的吸收

      大气中CO2溶于水是自然界“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一位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模拟实验,如下图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注入约1/3体积的蒸馏水,拧紧瓶盖后振荡。

      ②继续向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 (3) 请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小明同学认为步骤②还有待完善,请你补充一个对照实验
    5. (5) 任务三:制定低碳行动措施
      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低碳目标。请写出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低碳行为
  • 20. (2023九上·黄埔期末) 二氧化碳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图1是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其中甲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乙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丙是一种有剧毒的气体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丙的化学式为
    2. (2) 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 但在光照条件下,又可以吸收CO2产生,因此,植树造林有效保护环境。
    3. (3) 某同学设计了图2简易CO2捕捉器流程图,图中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方法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捕捉CO2的原理;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填化学式)。
    4. (4) SO2和CO2化学性质非常相似,请预测SO2的化学性质。

      预测化学性质

      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能与反应

      将SO2通入,则预测成立

  • 21. (2022·南海模拟) 学习小组对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1. (1) Ⅰ、研究贝壳的状态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等纯度、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贝壳,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贝壳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结合实验分析图中曲线,可得出结论:

    2. (2) Ⅱ、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小组取10g贝壳,按照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测得不同时刻装置和药品总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时刻

      t0

      t1

      t2

      t3

      装置和药品总质量/g

      240.00

      237.00

      236.48

      236.48

      实验中共产生二氧化碳g。

    3. (3) 该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