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1...

更新时间:2024-03-19 浏览次数: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 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些常见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课桌的高度约75dm B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C . 一枚1元硬币的质量约6mg D .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50N
  • 2. 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开讲。下图为王亚平往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叶光富在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像,小明看了之后认为,这可能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光的折射角度不一样造成的。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小明的认为”属于(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和假设 C . 分析论证 D . 合作与交流
  • 3. 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  )

    A . 0~3s内,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v B . 0~5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是5m/s C . 3~5s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 . 第5s时,v甲=v
  • 4. 在男子100m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如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快,这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 B . 裁判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快,这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 C . 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D . 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 5. (2023·天门模拟)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图:停止抽气后打开气阀,铃声逐渐变小 B . 乙图: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长度变短,音调变高 C . 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 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 6.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 B . 当钢琴与长笛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时,人们还是能辨别它们,原因是它们的强弱不同 C . 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D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 7. 如图,小明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明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8. 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
    雨后空中的“彩虹”
    B .
    水中的筷子弯折
    C .
    “熊猫”的影子
    D .
    猫在镜中的像
  • 9. 如图所示,小红在检查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视力表上字母“E”在镜中的像变大了 B . 小红走近平面镜1m 时,她与像的距离是2m C .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她的距离为4.2m D . 视力表上字母“E”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 10. (2016·济宁) 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 . 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 . 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 C . 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 .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 11. 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 . 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 .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D . 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 12. 把物体放到凸透镜前20cm处,物体可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将物体向凸透镜移近10cm,此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可成(  )
    A .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正立、等大的虚像 C .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13. 下列过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 正在圆形轨道上匀速运动的小汽车 B . 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 C . 空中的铅球沿曲线运动 D . 撑杆跳高运动员对杆的力
  • 14.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增大摩擦的是(  )
    A .
    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
    B .
    气垫船底和水面间的空气垫
    C .
    车轴里有滚珠
    D .
    防滑垫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 15. (2018八上·临沂期末) 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 . 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 . 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C . 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铅球在空中会下落 D . 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 16. (2018八上·临沂期末) 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 . 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 . 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C . 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铅球在空中会下落 D . 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 17. 关于质量、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 . 物体的质量随着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 . 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气体的密度 D . 同种物质随着温度降低,密度会增大
  • 18. 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酒精

    0.8103

    干冰

    0.4103

    煤油

    0.8103

    0.9103

    1.0103

    2.7103

    水银

    13.6103

    8.9103

    A .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B .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 . 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 D . 相同质量的实心铝块和铜块,铝块的体积较大
  • 19.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体积为 15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0g B . 甲的质量一定比乙的质量大 C . 甲、乙体积相同时,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 D . 甲、乙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
  • 20. (2021八上·宁明期末) 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共同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知(   )

    A . 体积为60mL时液体质量为100g B . 该液体的密度是3g/cm3 C . 该液体可能是酒精 D . 量杯的质量是40g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 21. (2023八上·北碚期末) 如图甲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图乙秒表的读数为 s。

                    

  • 22. 如图所示,冰壶比赛时,运动员穿的两只鞋鞋底材质并不相同:蹬冰脚的鞋底为橡胶制成,滑行脚的鞋底为塑料制成。蹬冰脚的鞋底用橡胶制成是利用方法来增大摩擦力的 ;运动员在冰壶行进前方的冰道上用冰刷刷冰,冰壶可以行走的更顺滑,用冰刷刷冰的目的是;若5s冰壶向前滑行了3m,此过程中冰壶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

  • 23. 如下图甲所示,射手拉弓射箭的过程中,弦被手拉弯同时弦也勒疼了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松手后箭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如图乙所示,手对弹簧的作用力大小相等,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甲、乙两同学各用3N的力在水平桌面上沿相反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 24. (2023八上·青原期末) 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无声手枪,还有特种作战消音靴。作战消音靴是在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是防止(选填“音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 25.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是入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是
  • 26. (2022·禅城模拟) 小明在家为弟弟表演了一个“变硬币”的魔术,如图所示,将不透明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弟弟看到杯中无硬币。然后缓慢向杯中注入水,弟弟惊讶地看到了“硬币”。弟弟看到的“硬币”是由于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比实际硬币的位置 (选填“深”或“浅”)。

  • 27. (2020·滨州)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内氧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某氧气瓶内氧气用掉一半后,瓶内氧气的质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28题,(1)1分,(2)2分;29题,4分;30题,6分;31题,6分;32题,5分;共24分)
  • 28. (2018·广元) 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小球悬挂在竖直墙壁上,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 29. 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画出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

  • 30. 在水平桌面上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 (1) 实验中,必须保持弹簧测力计 且匀速拉动木块;
    2. (2) 由甲、乙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 的关系;由 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
    3. (3) 在甲实验中,将拉动木块的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31. 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准备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1. (1)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 (2) 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仍旧如甲图所示,则应该 ____。(填选项的字母代号)
      A .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 . 向右移动游码 C . 取下最小的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3. (3) 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 g;
    4. (4) 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①②③的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kg/m3
    5. (5) 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你认为丙图测量体积较合理的顺序是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 32.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 (1)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该选择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2. (2) 小明先在玻璃板前面2cm处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在A侧观察,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若移走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一个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像;
    3. (3) 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此过程中,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4. (4) 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同学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5. (5) 做实验的时候,小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竖直墙上挂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时的实际时间是
  • 33.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中的水球成像实验,激发了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学习热情。他利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测焦距: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调器材: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3. (3) 找规律: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时,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与(选填“幻灯机”或“照相机”)相同;
    4. (4) 巧应用:如图乙所示,保持各器材的位置不变,仅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想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需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选填“近视镜片”或“远视镜片”)。
四、计算题(33题,6分;34题,12分;共18分)
  • 34. 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学生营养奶早已走进每一所学校课堂。李华同学很想知道每天的营养奶是否是纯牛奶,他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纯牛奶的密度在(1.1~1.2)×103kg/m3 , 于是他和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了如下测定:首先用天平测出一盒营养奶的质量是250g,将营养奶喝净后测得空奶盒的质量是26g,然后通过观察奶盒的标注知道营养奶的净含量是200mL。试通过计算,他们所喝的营养奶是否符合纯牛奶的标准?
  • 35. 为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号召,钱程同学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已知他的质量为60kg,自行车重力是140N,该同学骑车匀速前进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是总重的0.05倍,求:
    1. (1) 这位同学受到的重力大小;
    2. (2) 他在骑车匀速前进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