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联合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5-20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5分)
  • 1. (2022·株洲) 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  )
    A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2. 2021年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下列运用的研究方法与人口普查相同的是(  )
    A . 水稻种子发芽率的检测 B . 探究蚂蚁的通讯 C . 森林资源清查 D . 测定肾蕨的高度
  • 3. 下列诗词中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诗词

    生物特征

    A

    春种一粒票,秋收万颗籽

    生长和繁殖

    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生长发育

    D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排出体内的废物

    A . A B . B C . C D . D
  • 4. (2021八上·云县期末)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鸭子、蟹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归为一类。他们归类的依据是(   )
    A .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 . 按照生物的用途 C . 按照生物的数量 D .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 5. (2022七上·西安期中) 下列各项中,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   )
    A . 猎豹追羚羊 B . 小鸡炖蘑菇 C . 农民种水稻 D . 乌鸦喝水
  • 6.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名句。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与诗句中“草”和“豆苗”的关系相同的是(  )
    A . 水稻和稗草 B . 草和羚羊 C . 蜜蜂和油菜花 D . 跳蚤和猫
  • 7. (2017七上·东莞期中) 海洋中不同水层分布的藻类不同,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 盐度 B . 阳光              C . 温度 D . 水压
  • 8. 学校生物园地中的部分生物构成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食物网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蟾蜍→蝗虫→玉米 B . 食虫鸟和蜘蛛除捕食关系外,还具有竞争关系 C . 油菜、玉米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 9. 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下表。据此下列所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 . 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 . 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 . 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 D . 改造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 10. (2022七上·厚街期中)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需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 . 缺少生产者 B . 没有消费者 C . 分解者很少 D .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 11. (2023七上·曾都期中) 假定在一个由草原、兔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狼杀绝,兔的数量将会( )
    A . 迅速上升 B . 缓慢上升 C . 不变 D . 上升后又下降
  • 12. (2023七上·天桥期中) 某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的影响”,设计了实验方案如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

    蚯蚓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土壤

    20只

    阴暗

    适宜

    一层湿土

    20只

    明亮

    适宜

    一层干土

    A . 蚯蚓数量 B . 光照条件 C . 温度 D . 土壤
  • 13. (2023七上·广东期中)  影片《流浪地球》发人深省,以下有关地球和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 B .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 . 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应该加倍珍惜和爱护 D .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 14.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很多微塑料的大小只有微米级别。2022年9月29日消息称,我国科学家首次在人体血栓中发现了微塑料和染料颗粒,并沉积在器官中。此次的研究发现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微塑料、染料颗粒的环境污染控制和排放监测。以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海洋、湖泊和河流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 . 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C . 微塑料进入人体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D . 微塑料能够广泛分布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15. 如图是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重量的比例且该四种生物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某一难分解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则丙含有的有毒成分总量最多 B . 丁的个体数量一定比甲的个体数量多 C . 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丙→乙→甲→丁 D . 在短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甲与丙数量也会增加
  • 16. 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中有6条食物链 B . 图中鹰和蛇之间不只有捕食关系 C . 由于人的捕杀,蛇的数量减少,有可能不会对该生态系统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D .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 17. 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视野内光线较弱时,应使用凹面镜或较大的光圈 B . 下降镜筒时,眼睛注视目镜内的物像 C . 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闭上或用手遮挡 D . 物像位于下方时,应向上方移动玻片标本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 18. 小茗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并利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制作该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c→d→b→a→e B . c滴清水的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C . 若视野中出现气泡,最可能是因为步骤a操作不当引起的 D . 观察图像由甲到乙时,视野亮度不会有变化
  • 19. (2022·石家庄) 实验课上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和视野  亮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 . 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亮 B . 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 C . 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 D . 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亮
  • 20.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应科学规范。下列操作方法有误的是(  )
    A . 对光时,应使用低倍物镜 B . 镜头上有污点,用擦镜纸擦拭 C . 10×目镜和40×物镜组合,则物像被放大50倍 D . 下降镜筒时,从侧面注视物镜
  • 21. 实验课上,赵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出现如图所示情形,描述错误的是(  )

    A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图甲中③与④的放大倍数之和 B . 在图乙物像清晰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①状态时 C . 图丙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 . 图丁中黑色圆圈可能是由于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
  • 22. 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转换器

    ②移动载玻片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圈。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⑤④ C . ①④②⑤ D . ②①⑤③
  • 23. 某同学想通过“制作苦草片叶片细胞的临时装片”和“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对光完成后使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范围大,更容易找到细胞 B .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C . 装片制作过程中都是先用碘液对实验材料染色,再盖上盖玻片 D . 视野中可以看到上述两种细胞结构上的区别只是叶绿体和液泡的有无
  • 24. 小刘同学将草莓放入酒精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酒精颜色变红,这说明酒精破坏了草莓细胞的保护结构(  )中的物质释放出来。
    A . 细胞质 B . 细胞核 C . 液泡 D . 细胞膜
  • 25. 小华同学又用黑藻叶片制作临时装片,如图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流动情况画出的简图(小黑圆表示某叶绿体,箭头表示流动方向),那么载玻片上该叶绿体的位置以及流动方向是(  )

    A . B . C . D .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35分)
  • 26. 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土奖”授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5年来,塞罕坝人变茫茫荒原为郁郁林海,物种丰富,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泊,成为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有人说:塞罕坝林海属于中国,而中国的环保行动则属于世界

    1. (1) 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2. (2) 从总体上看,植食性动物的总数量比食肉动物 
    3. (3) 在此生态系统中,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4. (4) 从图中可以看出,鹰和蛇的关系是,如果大量捕杀松毛虫,那么鼠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图中有条食物链。
    5. (5) 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 的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 27. 请结合图显微镜的图形,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已知目镜①的放大倍数为10×,两个物镜的放大倍数一个为10×,一个为40×,应该选哪个物镜?(填“10×或40×”)。如果用10×的物镜进行观察,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 倍;若换用40×的物镜观察标本,则视野较 (答“亮或暗”)。
    2. (2)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填序号)目镜,发现污点不动,发现污点没有移动,可以确定污点在[]
  • 28. 某同学分别制作了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后,绘制了细胞结构简图(示例:[②]细胞质)

    1. (1) 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中,要将口腔碎屑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的(试剂)中,均匀涂抹的目的是让细胞 ,以便于观察。需要用稀碘液染色的是(填“番茄果肉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便于看清细胞的结构,染色约1分钟后才能看清该结构,说明细胞的 结构被染色剂破坏了活性。
    2. (2) 判断该同学所绘制的是 结构简图,依据是:1.,2.(至少两条)。
    3. (3) 番茄果鲜红美丽,味道酸甜可口,都是由于 中含有 
  • 29. 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辣条以味道重、气味香、颜色鲜艳、价格低廉而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有些学生几乎每天都要购买辣条食用。组员疑问:辣条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呢?现以仓鼠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辣条、仓鼠20只、普通鼠粮、可关仓鼠的笼子等)请完善探究方案:

    第一步,提出问题: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吗?

    第二步,作出假设:____。

    第三步,制订计划与实施计划:

    组别

    实验材料

    每次投放等量的鼠粮

    4个月以后结果

    甲组

    各10只大小、生长状况、活动能力相同的仓鼠

    普通鼠粮

    10只活动能力正常

    乙组

    将辣条磨碎,与普通鼠粮均匀混合,制成掺入辣条的鼠粮(大小形状与普通鼠粮一致)

    4只已经死亡

    6只活动能力弱

    第四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第五步,交流讨论:

    1. (1) 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2. (2) 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组。
    3. (3) 每组用10只仓鼠,而不是只用1只的原因是 
    4. (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0. 探究香烟烟雾对生物的危害

    为探究香烟对生物的危害,某研究小组进行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的探究活动。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三个长、宽、高均为60cm的透明玻璃缸作为实验舱,分别标记为A、B、C。玻璃缸的上方有玻璃盖,一侧开有圆孔

    ②每个实验舱内放入一盆同品种且 ____基本一致的绿萝,盖上玻璃盖并密封。

    ③将三个实验舱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④向A、B两个实验舱内通入香烟烟雾(烟雾量均为2支同型号香烟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向C实验舱内通入等量某气体。用宽胶带密封圆孔。

    该实验的主要操作及72小时后绿萝呈现的状态如下表:

    组别

    通入气体

    密闭情况

    72小时后绿萝呈现的状态

    A组

    香烟烟雾

    保持密闭

    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

    B组

    香烟烟雾

    定时开盖通风

    少数叶尖发黄,叶面偶见水渍状斑点

    C组

    某气体

    保持密闭

    个别叶尖微黄,叶面未见水渍状斑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于实验的三盆绿萝为什么需要基本一致?
    2. (2) C组通入的气体应是 
    3. (3) A组与C组对照,探究的变量是 。实验的初步结论是
    4. (4) A组与B组对照,所得实验结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5. (5)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你对该研究小组的建议是
    6. (6) 若研究小组想同时探究“绿萝是否可以吸收香烟烟雾中的PM2.5”,需要增加D组与A组形成对照,并定时测定两个实验舱中PM2.5的浓度。D组玻璃缸中除 外,其他实验条件均应与A组相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