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尾市、揭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4-04-25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是(    )

    A.广粤刺绣

    B.宜兴紫砂壶

    C.卯榫结构屋檐

    D.青铜神树

    A . A B . B C . C D . D
  •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5G技术核心部件为芯片,其主要成分是高纯 B . 可降解吸管的成分是聚乳酸(),其属于酯类物质 C . “盐湖提锂”是从卤水中提取高纯度的锂单质,该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 . “蛟龙号”潜水器最关键的部件由钛()合金制得,位于元素周期表
  • 3. 美丽化学,魅力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山水国画所用的墨水属于胶体 B . 青花陶瓷中的青色来自四氧化三铁 C . 舞台表演“造雾”所用的干冰属于共价晶体 D . 节日烟花利用了焰色试验原理,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 4. 下列有关氨气的制备、干燥、收集以及尾气处理操作和装置正确的是(    )

    A.制备

    B.干燥

    C.收集

    D.尾气处理

    A . A B . B C . C D . D
  • 5. “和而不同”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互为同位素 B . 红磷与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 C . 属于同一主族元素 D . 苯甲酸()与对羟基苯甲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 6. 某医院设计的锌-铁原电池,可以控制胃内氢释放,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代表 B . 该过程发生析氢腐蚀 C . 表面的电极反应为 D . 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mL , 理论上原电池质量损耗0.013g
  • 7.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与对应的化学原理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生产生活实例

    化学原理

    A

    苯甲酸钠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苯甲酸钠可溶于水

    B

    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

    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

    C

    炒菜时加入醋和料酒产生特殊香味

    醋酸和乙醇反应能生成酯

    D

    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能与酸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 8. 蟾毒色胺可在人脑组织中生成,有致幻作用,其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该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能发生加聚反应 B . 其分子式为 C . 能与等物质的量的发生加成反应 D . 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溶液反应
  • 9. 某兴趣小组为制备氯气并验证其性质,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将装置A中换成 , 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B . 装置B有除去及作安全瓶的作用 C . 装置C中有色布条Ⅰ和Ⅱ均褪色 D . 为验证非金属性: , 应在装置D中溶液变为橙黄色后马上打开旋塞
  • 10. 部分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室常用排空气法收集 B .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 铜单质与反应,产物中铜元素化合价为+2 D . 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氧气可以变成e的溶液
  • 11. 每年的10月23日上午6:02到下午6:02被誉为“摩尔日”。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含有的电子数目为 B . 28g与44g含有的键数目相同 C . 1L溶液中,数目为 D . 标准状况下,2.24L溶于足量水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 12. 下列操作所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离子方程式

    A

    用酸性溶液滴定溶液

    B

    将过量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

    C

    电解溶液

    D

    用稀硝酸鉴别铜合金制成的假金币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现象解释

    A

    将浓硫酸加入盛有固体的试管中,加热

    试管口有白雾出现

    酸性:

    B

    向盛有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将湿润的试纸放在试管口

    试纸无变化

    溶液中不含

    C

    向盛有甲苯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酸性溶液,振荡

    酸性溶液褪色

    甲苯中含有碳碳双键

    D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固体

    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用于治疗心绞痛,且Y、X、E、M、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原子核外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X的一种核素常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M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为 , Z的简单离子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元素电负性:X<Y<Z B . 简单氢化物沸点:E>M>X C . 第一电离能:X<E<M D . 的空间结构不相同
  • 15. 催化剂X和Y均能催化反应。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两个反应的反应历程都为3步 B . 平衡时N的产率:反应Ⅱ>反应Ⅰ C . 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N的浓度增大 D . 反应过程中,N·Y能达到的最大浓度大于N·X
  • 16. 科学家研制了以为活性材料的水系液流电池,充电时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已知Nafion膜是一种特殊的质子交换膜,具有较高的质子传导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放电时,电极N是负极 B . 放电时,总反应为 C . 充电时,阴极室中溶液逐渐增大 D . 充电时,若电极N上产物分别为 , 则电路中转移相同数目的电子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 17. 化学反应常伴随热效应。某实验小组同学研究反应热的测定,反应体系中热量变化用公式计算。

    1. (1) Ⅰ.中和热的测定
      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热测定,该装置缺少的仪器是
    2. (2) 采用50mL稀盐酸与50mL溶液混合,常温下该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的(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稍过量的原因是
    3. (3) Ⅱ.用作图法测定中和热及溶液浓度

      查阅资料:保持反应溶液不变,减小 , 增大成直线关系。

      实验过程:改变约盐酸及溶液的体积,将酸、碱溶液混合,准确测定出温度变化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mL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mL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

      0

      1.2

      2.5

      3.8

      5.1

      5.7

      4.8

      3.6

      2.4

      1.2

      数据分析: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将1~5及6~10次实验数据分别作直线,延伸两直线交于一点,交点处

      两条直线交点处 , 则(填“>”“<”或“=”)5.7。计算出盐酸的浓度(保留两位小数)。计算中和热=-(列出计算式即可,用含的式子表示, , 忽略水以外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以及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4. (4) Ⅲ.验证盖斯定律及测定电离焓

      实验试剂:盐酸、溶液、蒸馏水、固体。

      每组实验均做3组,取的平均值得到下列表格:

      实验序号

      实验项目(混合物质组合)

      (盐酸)/mL

      溶液)/mL

      )/mL

      固体)/g

      /℃

      /(

      1

      溶液与盐酸

      50

      50

      0

      0

      2

      固体与蒸馏水

      0

      0

      3

      固体与盐酸

      100

      0

      0

      1.1

      补充表格中数据:

    5. (5) 实验结论:测得实验数据 , 通过计算得出(用含的式子表示),即可验证盖斯定律。
    6. (6) 根据上述验证实验原理,结合实验1的中和热 , 设计实验测定醋酸电离()的焓变 , 该实验方案为
  • 18. 工业常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和软锰矿(主要成分为 , 杂质为等元素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 , 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常温下,。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范围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

    8.1

    6.3

    1.5

    8.9

    3.4

    完全沉淀的

    10.1

    8.3

    2.8

    10.9

    4.7

    1. (1) “酸浸”时,滤渣1的成分为(填化学式)。
    2. (2) “氧化”涉及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过程中可代替的物质是(填化学式,写一种即可)。

    3. (3) “调”的目的是除铁和铝,则调节的合理范围为。当铁恰好沉淀完全时,溶液中
    4. (4) “除镁”时,若溶液太小会导致除镁不完全,试分析原因:
    5. (5) “沉锰”时,涉及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 (6) 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氨水,同时通入空气,可制得某种锰的氧化物,其立方晶胞结构及小立方体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若晶胞密度为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晶胞边长为nm(列出计算式即可)。
  • 19. 纳米零价铁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反应活性和强还原性能,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1) 基态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从电子排布的角度分析稳定的原因
    2. (2) 纳米零价铁可以通过液相还原法,利用硼氢化物()还原溶液中的制备。

      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当反应生成3molH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②在25℃,101kPa下,将①中生成的3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释放的能量为kJ[已知该条件下,电解液态水生成1mol , 反应的]。

    3. (3) 纳米零价铁也可以通过反应制备,其反应为。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___(填标号)。
      A . 体系压强不再改变 B . C .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 . 的浓度之比为1:2
    4. (4) 纳米零价铁具有强的还原能力,酸性环境下,可将溶液中还原成固态的而除去,自身转化成。质量、状态均相同的纳米零价铁对三种同体积、不同初始浓度(单位:)溶液中的去除率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初始浓度时,在0~4h内,的平均消耗速率为

    5. (5) 纳米零价铁也可用于去除水体中的六价铬污染物。可用纳米零价铁将水体中还原为 , 再将转化为从水体中除去。

      ①常温下,总浓度为溶液中,含铬物种浓度随溶液的分布如图所示,则(用含的式子表示)。

      ②实验发现,在纳米零价铁中添加少量铜粉,去除水体中六价铬的效率与纯纳米零价铁相比更高,其原因是

  • 20. 奥沙那胺()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1. (1) 化合物i中官能团名称为;化合物是化合物i的同系物,其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9:1,的名称为(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2. (2) 根据化合物ii的结构特征,分析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足量的/催化剂,加热

        

       

       
    3. (3) 关于反应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填标号)。
      A . 化合物iv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B . 化合物iv中所有碳原子可以共平面 C . 反应过程中有双键的断裂和单键的形成 D . 化合物中氧原子均采用杂化
    4. (4) 以乙醛为含碳原料,利用反应①和②的原理,合成化合物vi。

      基于你设计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a)最后一步反应中,醇类有机反应物为(写结构简式)。

      (b)相关步骤涉及反应①的原理,其化学方程式为

      (c)合成路线中生成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羧酸类),其单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化学方程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