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任务一:循序而渐进——积累展示(共30分)
  • 1. [读书口号]为激发读书兴趣,班级设计了读书口号。以下四句口号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读万(juǎn)书,感(wù)人生 B . 阅读启智,及时(miǎn)(lì) C . 阅读之旅,心(kuàng)神(yí) D . 阅读经(diǎn),分(xiǎng)智慧
  • 2. [词语专栏]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四字词语,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应接不瑕 真情实感 完好无缺 B . 一知半解 理所当然 金壁辉煌 C . 难以置信 同心协力 举世闻名 D . 奇珍异宝 振天动地 相依为命
  • 3. [辨析词义]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 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B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以求之者也。(敏:此处指聪敏。) C . 余尝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谓:说。) D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 4. [人物品鉴]班级搜集读书人物风云榜评价语,下列评价语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蔺相如足智多谋 , 为赵国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B . 诸葛亮七擒孟获,真是兵不厌诈,诡计多端 C . 司马迁呕心沥血编写《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篇章。 D . 巴迪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兴高采烈地说道:“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 5. [诗词展示]下列诗句中能够体现爱国情怀的一项是( )
    A .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B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D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 6. 下面的句子应加上的标点是( )。

    毽子越做越讲究       有黑鸡毛       白鸡毛       芦花鸡毛等       各种颜色的毽子满天飞      

    A .

    B .

    C .

    D .

  • 7. [动静描写]下列句子不属于动态描写的一项是( )
    A .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儿波浪。 B .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C .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D .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 8. [关注结尾]一个好的结尾能给文章增色,下列对《桂花雨》一课结尾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课文开头: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时节。

    课文结尾: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A . 说明作用,深化主题 B . 再次强调,深化中心 C . 照应题目,点明主题 D . 照应开头,总结感悟
  • 9. [读书方法]读书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让阅读事半功倍,下列关于读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的速度。 B . 读了好的故事我们可以复述给别人听,在复述时可以大胆想象,随意增加或更改故事情节,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还可以配上动作、表情等。 C . 读到难理解的课文,我们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D . 阅读时可以这样去找书读:从读一篇文章开始到读整本书,再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
  • 10. [读弟子规]“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____”,按《弟子规》原文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
    A . 勿话扰 B . 勿自私 C . 勿骄贫 D . 勿喜新
  • 11. [读书倡议]学校向同学们提出了读书倡议,请借助拼音将其中的一段话补充完整。

    以书为伴,可以lǐng luè 到shī qíng huà yì 的景象;以书为友,可以收获到wú qióng wú jìn 的智慧。

  • 12.  [经典长廊]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化,请你根据积累的内容完成填空。
    1. (1) 经典诗词,经久不衰。这里镌刻着厚重的爱国情怀:死去元知万事空,。这里渲染出羁旅的寂寥之情:,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里阐释过独特的读书感受:?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寄寓了悠闲的生活情趣:西塞山前白鹭飞,
    2. (2) 名言警句,耐人寻味。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要充分利用时间去做有益的事情:不饱食以终日,。它还告诉我们不要浪费,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一粥一饭;半丝半缕,
    3. (3) 品读课文,欣赏语言。《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少年中国说(节选)》:少年智则国智,……《四季之美》: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古人谈读书》:,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13.  [读书海报]设计读书节宣传海报,完成“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海报缺少一条宣传语,请你围绕“展我中华风采”这一主题为本次读书节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洁

  • 14.  [读整本书]读中国民间故事,完成“快乐读书吧”读书单。

    读故事时,我们认识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善良的田螺姑娘、舍己为人的海力布、代父从军的花木兰、羽化成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隔河相望的牛郎和织女……假如有一天,你会带上谁?请分条(至少两条)说明理由。

    读书单

    1. (1) 我会带上 (人物)去旅行。
    2. (2) 理由一:

      理由二:

二、任务二:熟读而精思——阅读实践(共40分)
  • 15.  [读书沙龙]阅读《松鼠(节选)》和本课课后习题“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部分内容

    【材料一】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节选自《松鼠》

    【材料二】

    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

    ——节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在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两则材料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外形的?二者在表达上又有什么不同呢?请根据材料内容完成表格填空。

      外形

      材料

      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

      表达上的不同

      ①面容  


      ⑤尾巴

      ①体形  


    2. (2) 【材料一】画直线句子中加点词语“老是”能否删掉,为什么?
    3. (3) 【材料二】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 (4) 综合上面两则阅读材料,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外形特点。
  • 16.  [读书沙龙]阅读《母亲》,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

    ①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②她是我的后妈,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③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俯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不疼就好,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④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一句话也没说,只在火车开动的时候,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早寻个人家好啊,好!”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是真的,我又叫一声“妈妈”,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

    ⑤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jué)线头 , 每天都在忙碌着。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我总是深情地望着她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不是亲娘又怎么样呢?

    ⑥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①攫线头:这是弹棉花的工序,就是抓线头的意思。比喻工作琐碎、艰难。

    (本文作者肖复兴,选用时有改动)

    1. (1) [形成解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完成填空。

      ①“商量”的意思是 ,文中爸爸和母亲“商量”的原因是 

      ②“忙碌”的意思是 ,文中母亲“忙碌”的目的是 

    2. (2) [整体感知]1简要概括出母亲让我感动难忘的场景(提示:请用“谁干什么”的句式进行概括)。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

      母亲把自己的亲闺女嫁到外地

    3. (3) [作出评价]关注场景和细节,体会蕴含的感情。

      边读边想象这些场景,其中最让你感动的细节是 你从中体会到 

    4. (4) [解决问题]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试着写一写(提示: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抓住其中的细节用几句话写下来)。

      联系上下文写原因:

      联系生活实际写场景:(场景概括) (细节描写) 

三、任务三:迁移而表达——习作分享(共30分)
  • 17.  [好书推荐]“展我中华风采”主题读书节活动即将结束,但我们阅读的脚步却不会停止,因为“正是少年读书时”。最后,为大家推荐一本你读过的好书。

    要求:⑴首先,简单介绍这本书的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等基本信息;⑵分段写清楚推荐的理由,要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⑶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