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2023-2024学年五中九年级(上)期末物...

更新时间:2024-01-29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下列数据与事实相接近的是(  )
    A . 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为100g B . 成年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m/s C . 齐齐哈尔市域冬天的最低气温约为﹣30℃ D . 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 2.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手拨动钢尺,使之发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钢尺发出的声音是由钢尺振动产生的 B . 钢尺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C .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D . 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它,听不到声音,是由于声音的响度太小
  • 3. (2021八上·沭阳期中)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C .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D . 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 4. 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关于这些现象以及发生这些现象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 . 初冬的早晨落叶上会出现一层白霜,这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 C .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 . 冬天的奇景“雾凇”,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 5.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B .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等大的实像 C . 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守光的反射 定律 D . 电视画面色彩多样,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 6. 如图所示,筷子斜插入盛有水的碗中,我们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发生向上弯折的情

    况。在图中,能正确解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 7.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物体通过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 图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等各种色光的排列情况 C . 图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D . 图中,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8. (2018·枣阳模拟) 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会聚作用 B . 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 C . 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 . 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
  • 9. 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 . 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C . 所成的像是实像 D .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 10. 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1kg冰与 1kg水的密度相等 B . 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冰后密度变大的缘故 C .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 . 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 11. 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支粉笔分成体积相等的两半后,其中一半粉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 . 一钢瓶中充满氧气,当用掉一半后,钢瓶中氧气的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C .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D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其不随物体温度、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 12. 如图甲所示,上方装有电子阀门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控制阀门、使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入液体的质量相等,注入液体直至图乙状态。图丙所呈现的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像可能是(  )

    A . 液面上升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 B . 液面上升高度h和时间t的关系 C . 液体密度ρ和液体体积V的关系 D . 容器总质量m和液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2分)
  • 13. 小聪一家去广州旅游,汽车的速度计上的指针指在“90”处,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 m/s。在广州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是 。从该地到广州至少需要 h。

  • 14. 车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时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 的,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 的。
  • 15. 小军同学是用一酒精灯加热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是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的图像,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要完成这个实验,已准备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计时器,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由图可知冰是不断吸收热量,而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16. 如图所示,甲、乙、丙是同种规格的三支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水银、煤油,则试管甲装的是 ,试管乙装的是 ,试管丙装的是 。(ρ煤油<ρ<ρ水银

三、作图题(共6小题,满分38分)
  • 17. 如图甲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M为玻璃板。实验中,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是,我们却看到平面镜后面好像有烛焰,这是为什么?图乙的作图解释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请你在图乙中画出点S在平面镜所成的像S',并大致画出蜡烛完整的像。

  • 18. 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 19.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 (1) 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或“B”)。
    2. (2) 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的沸点是 ℃。
    3. (3) 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选填“A”或“B”)图。
    4. (4) 小李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 20.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 (1)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 到平面镜的距离与 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2. (2)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
    3. (3) 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填“虚”或“实”)。
    4. (4) 为了找准像的位置应选择 (填“厚”或“薄”)玻璃来做此实验;为了使像更清晰,此实验应选择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 2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
    2. (2) 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 (3) 如图丙,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处时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 (4) 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 22. (2020·合肥模拟) 小明同学想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出盐水密度,他的步骤如下。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 (2) 已知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9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此时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盐水的密度为kg/m3。小明用的方法测出盐水密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
    3. (3) 小丽同学改进了他的实验,先将盐水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1 , 再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剩余部分盐水质量m2 , 并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V。则此时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
四、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9分)
  • 23.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在距离正前方山崖2800 m处鸣笛,经过16 s后驾驶员听到回声。
    1. (1) 声音传播的距离。
    2. (2) 汽车行驶的速度。(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 24. “五•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mL。

    1. (1) 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 (2) 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