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日照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

更新时间:2024-03-07 浏览次数: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点滴思考。

    一、关于科幻之“核”。科幻首先必有科学之核,否则很难称之为“科学幻想”。非常重要的是,在拥有科学之核的同时,更应该有文化之核,最终通向生命之核。科学之核——文化之核——生命之核,在某种意义上,科幻文学以此对所有文学寻找“硬核”起到了赋能、引领的作用。

    二、关于科幻之“魅”。它不仅是以科技为依凭的想象,更是对生命的探照。在科幻世界里,未来跟历史一样,并非只有失范失措,我们仍有能力参与塑造。我们看到关于生命及其处境的无数可能性;我们感知人类面对宇宙的浩瀚和时间的流转、面对新科技新难题带来的挑战,既有恐惧、疑虑,也有渴望、憧憬。那些如万物灵机、宇宙玄妙的情态和诗性,正是科幻的魅性所在——给生命以超能之力,给智能以正义之心,它让我们不再一味盘桓于一时一地,而是有深度、有向度、有态度地化合积淀,并自信、自主、自然地朝向未来勇毅前行。

    三、关于科幻之“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以前存在于科幻文学和科幻影像里的场景,果真成了现实世界中的一幕幕,甚至成为人类新的生活方式。但科幻的价值功能岂止于“变现”,科幻的本质是关照未来机体与关心哲学本体、关涉历史整体的“三体”创作。优秀的科幻作家们,你们不仅是在幻想,更是在思想;你们不单是在寻找和展示想象力,更是在表达人类命运的自我体认和生命之光所可能达到的射程。而一切超前的去处都来自深厚的来处,你们是令人尊敬的最具有历史心和现实感的沉思者和创造者。

    四、关于科幻之“属”。科幻文学,已经不再可能是类型文学,它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以及许多创作方法的集约者,它是人类文明的辉煌存续和待解问题不断结晶又无限生成的状态承载者、势能探求者和秩序追索者——它是我们所需要的审美共同体,是属于文学的真切立体的开新原创天团。它是时代光谱,它是心灵叠影,它是深情容器,它是精神担当。它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和未来更广大更长久的时空史诗中的文学正典。

    (摘编自施战军《属于文学正典的科幻一一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未来之选”发布会上的致辞》

    材料二:贾煜:您在前面提到,只要有一个非常好的科幻构思,一部小说特别是短篇科幻就成功了一半。那么,您认为怎样才算好的科幻构思呢?

    王晋康:科幻与主流文学作品最显著的区别就在这里。所谓科幻构思,就是立足于科学的一种小说设定,比如《流浪地球》中的“用地球大炮的反推力驱使地球在太空中流浪”。什么是好的科幻构思?我认为有几个判别标准:首先,它应该具有新颖性,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创性,科学内涵具有冲击力,科学的逻辑推理和构思能够自洽;其次,它和故事应该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内在的推动力;最后,科幻构思最好有一个坚实的科学内核,能符合科学意义上的正确。这里所谓的“科学意义上的正确”,是指它能够存活于现代科学体系之中,符合公认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逻辑方法,不会被现代科学所证伪,但不能保证它能被证实。换一个说法:科幻文学是以世界的统一性为前提的神话故事,是建立在为所有人接受的某种合理性的基础之上。

    说到底,科幻是文学而不是科学。所以第三点要求就过高了。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作品就会更厚重,更耐咀嚼,更能带给读者思想上的冲击。

    (摘编自王晋康、贾煜《王晋康:科幻创作是站在科学巨人的肩膀上》)

    材料三:在当前的类型融合叙事中,最流行、最值得讨论的或许是科幻叙事与现实主义写作的融合。文学界已出现未来现实主义、科技现实主义、科幻未来主义以及“纯文学科幻”等表述,这些概念既来自传统的纯文学写作者,也来自科幻小说家。他们都想借科幻叙事展开想象,用一个更具未来感的故事揭示当前世界的问题。他们通过科幻作品所想象的未来,会与自己作为个人的未来命运有关系吗?用科幻虚构出宏大、浪漫的未来,比照出现实世界中迷茫的个体,既有现实批评,也有技术反思。科幻作家昼温的《偷走人生的少女》就整体而言是传统的写实风格,作家很朴实地讲着未来的故事,想象了人可以通过高科技设备复制他人的头脑思维时,我们将面临怎样的道德困境。还有更多的作家,都是借未来生活的可能性来揭示当前现实的命题,或用反思科技的故事直面一些永恒的人性问题。

    对于科幻叙事,杨庆祥曾有一个判断:“不能将科幻文学视作一种简单的类型文学,而应该视作为一种‘普遍的体裁’正如小说曾经肩负了各种问题的探求而成为普遍的体裁一样,在当下的语境中,科幻文学因为其本身的‘越界性’使得其最有可能变成综合性的文本。”把科幻文学视作一种“普遍的体裁”,对于早期作为科普宣传文本的科幻文学而言可能不会成立,但对于今天科幻叙事和纯文学相互融合趋势下的科幻文学而言,作为未来文学的“普遍体裁”完全有可能。 

    科幻叙事有着超强的越界能力,其文本综合能力将越来越突出。这不仅是当前中国小说创作的新现象。最新译介的外国小说中,像麦克尤恩的《我这样的机器》、托马斯·品钦的《致命尖端》、星新一的《人造美人》以及诺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托卡尔丘克的《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等等,这些小说也在用科幻的故事探索着未来人性的变异可能。这些当代重要作家最新的创作动态,将作为一种世界文学新趋势的外部力量,影响着中国作家的类型融合选择。

    (摘编自唐诗人《文类共融:当代文学叙事艺术的新变》)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的“科学之核”与材料二中的“科幻构思”两个词语的内涵相同。 B . “科幻的魅性”指科幻文学展现出的情态和诗性,它能激发人们探寻未来。 C . 材料二中的“主流文学作品”在文中指除科幻文学作品外的其他文学作品。 D . “超强的越界能力”的“越界”是指科幻文学与小说等纯文学体裁的融合。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施战军认为,其他文学应该像科幻文学那样,在创作时寻找到自己的“硬核”。 B . 《流浪地球》之所以受到欢迎、获得成功,就是因为有一个非常好的科幻构思。 C . 坚实的科学内核能增加科幻文学作品内容的厚度、阅读的深度与思想的冲击力。 D . 未来现实主义等概念的提出,能显示出传统的纯文学写作者对科幻叙事的关注。
    3.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的“变现”使用的引号有表示特殊含义的作用,这种用法与材料三中的“普遍体裁”具有明显的不同。 B . 材料一最后一段多处运用排比,从多个角度对科幻文学的地位所属进行确认,同时增强了致辞的气势与感染力。 C . 材料二中的“首先”“其次”“最后”与材料一采用序数异曲同工,都使讲话内容层次更清晰,方便听众听清。 D . 材料三引述杨庆祥的判断与新译介的外国小说,都是为阐明科幻文学具有超强越界能力与文本综合能力的原因。
    4. (4) 对科幻作品中所写未来的作用,施战军与唐诗人的认识不同。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三简要说明。
    5. (5) 如何创作出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请结合材料概括出三条创作经验。
  • 2. 现代文阅读II

    丁迎新

    不到十一点,兵就起了床,把穿衣服的声音压到几乎没有。①已经看了十几回班长交给的手表,没有一毫睡意,脑子乱糟糟的,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走出宿舍门,连队哨兵诧异地看了兵一眼,抬腕看看手表,比正常接岗时间早了半小时。

    夜太静了,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再轻也能听见。走出营区才按开手电筒,一束光直射出去,把黑暗刺出个窟窿,揭开了伪装。有了光亮,兵踏实了许多,光亮似乎是枪,可以随时消灭一切威胁。

    羊年的新兵生活结束,工兵哨正好轮到本连队,交到新兵排,每班一个月。昨晚第一次是班长带的,细枝末节交代了个清。八小时一班,提前十分钟接岗,从连队到哨位是半个小时路程,不得睡岗坐岗和做任何事,子弹袋和枪不离身,没有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绝不许开枪,等等。还暗示,那是挖在山体中的工兵仓库;须保证绝对安全。兵能背出来。

    营区在山脚,哨位在另一座山的半山腰,走出营房的地界就是荒草掩映的山坡,曲曲弯弯的小路越走越细,细到看不出是路。没有星光,黑暗如慢慢收紧的网,压迫着兵,②冲锋在前的光亮也渐渐无力抵抗,兵的肌体在收缩,而且寒意渐浓,总感觉路边会有什么扑过来。

    兵从小就胆小,不和大人一道,不敢出门。屋里灯不开,不敢进家。晚上睡觉用被子蒙着头,尿急了也憋着,不到天亮不下床。兵是爸爸逼着他当的,不把胆量锻炼好了别回来,这是爸的原话。兵很委屈,不是自己想胆小,是不由自主地就怕,究竟怕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比如现在就是。

    总算接近了哨位,冷汗遍布全身,内衣沾在了皮肤上。这才感觉到握电筒的手有些麻木,另一只紧握成拳的手像是攥着一团火,松不开了。

    站住!口令?

    我是雄鹰。回令?

    鹰击长空。

    敬礼,交接,兵站到了哨位上,随着下哨战友手中的光亮隐入黑暗,世界只剩下了黑暗,紧紧围裹着兵,黑暗里什么都会有,什么都会出现,兵透不过气来。兵闭上眼睛,一层眼皮果然隔开了世界,不行,危险一旦出现,会措手不及。

    兵睁开眼睛,还睁得大大的,向周边的黑暗里搜索。习惯了黑暗的缘故,能看到近前模糊的影像,是树,是草,也可能是其他,兵握枪的手更紧,像弹簧,一触即发。

    不行,我是兵,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兵,我都怕,还怎么担负保家卫国的职责?兵的脸开始发烫,一直紧绷着的心也烫,烫得周身发热。今晚的口令不知道是谁编的,男人应该是鹰,军人更应该是鹰。

    兵决定就现在的机会锻炼胆量,大好的机会。哨位方圆五步开外,是低矮的灌木草丛,再远些是成林的杂树,兵端枪在手,身体微躬前倾,开始迈进。右手食指贴紧扳机,大拇指紧贴保险,这是班长教的,开保险和击发可以在瞬间完成。走过灌木草丛了,走进杂树林了,黑暗成团成堆汹涌而来,③兵不再是兵,目光也成了枪,不顾一切地挺进。

    大不了以死相拼!这是最坏的结果。如此一想,反而豁然了。

    突然,“啊”的一声长叫在上空划过,紧接着是翅膀振动的气流和枝叶碰撞。兵一个激灵,枪口迅速抬起,直指向天,差一点就打开了保险。不知什么鸟,被兵惊动了,一场虚惊。

    回到哨位;兵有了变化,④心在心的位置,跳动有序,身体和肩背的枪一样正直,目光坦然扫视,黑暗尽在眼底。兵想笑,像打了一场仗,赢了,不累,反而精神抖擞。

    谁在用力地擦洗天空吧,天微微地泛白了,泛蓝,泛青,主要是白。听见营区的起床号响了,兵一下子振奋起来,这才感觉到双腿麻木僵硬,感觉到深秋的寒,赶紧原地跺脚,伸展臂膀。

    天边泛红了,山巅不改初衷,厚重坚挺。仰头间,兵发现一只鹰,在天空优雅盘旋,一圈又一圈。昨晚惊飞的,会不会是它?

    鹰越来越低了,能看清它的翅膀和爪,兵目不转睛,脖子都仰酸了。突然,鹰化为一粒子弹,直射下来,兵的反应快,视线猛地下滑,一只野兔的身影一闪而过。鹰一个拉升动作,第一次突袭失败了,又开始画圈。兵看出鹰的凶狠来,本能地从地上捡拾石块,向天上扔。石块是无能的,还在远远够不着的高度就掉下来,兵还扔。

    鹰飞走了,是认了输还是另寻目标,兵不知道。扔的用力过猛了,胳膊跟训练投手榴弹后一样的酸痛。

    厉害呀,把鹰都打败了!

    随着说话声,班长从灌木丛中笑盈盈地钻出来,衣服上湿迹斑斑,是霜的痕迹。班长什么时候来的?兵不解,欲张的嘴又抿紧了,脸上不好意思地笑,心里已溢起一股暖意;向周身弥漫。

    1. (1) 下列对文本中画线句子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①中“看了几十回”手表,可见兵对本次值班任务的重视,同时说明他时间观念强。 B . 句子②“光亮”也渐渐“无力抵抗”;表面写灯光变微弱,实则写兵面对黑暗害怕的心理。 C . 句子③“兵不再是兵”,目光像枪一样挺进,写兵决心战胜内心的胆怯,勇敢地直面黑暗。 D . 句子④“心在心的位置,跳动有序”写兵经过一番历练后,心态平稳,坦然放松的状态。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按时间顺序,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讲述了一个士兵夜间值岗战胜内心恐惧的故事。 B . 第五自然段通过补叙讲述了兵参军的原因,父亲的话让他感到委屈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C . 小说多次对哨所周边的自然环境展开描写,既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也烘托人物心理。 D . 小说以“兵”称呼主要人物,侧重展示内心世界,刻意模糊人物形象,淡化人物性格。
    3. (3) 小说的标题“鹰”,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 (4) 文末两段对于班长的出现,有人觉得独具匠心,有人觉得画蛇添足。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齐愍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 , 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节选自汉代司马迁的《孟尝君列传》)

    材料二: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选自宋代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注】①宾客:古代豪门所养的食客。战国末期,秦国逐渐强大,各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挽救本国,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势力,养“士”之风盛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以养“士”著称。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相应序号。( )

      孟尝君待客A坐语B而屏风后C常有侍史D主E记君所与客语F问亲戚G居处。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倾:趋向,文中指孟尝君使天下之士都奔向他,与“樯倾楫摧”的“倾”含义不同。 B . 相:做相国,它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歌”用法相同。 C . 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形容时间很短,与“俄顷”“良久”“须臾”等词含义相同。 D . 南面:面向南居尊位,古代有“南面称王”一说,此处指齐国制服秦国,居于尊位。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国宾客及因犯罪而流亡的人,因为这些人崇尚气节、邪恶狡诈,所以直到汉朝,那里民间还多有凶暴强悍的子弟。 B . 孟尝君与宾客同甘苦。他晚上待客,因有人挡住了灯光,一位宾客认为自己饭菜不如别人,孟尝君将自己饭菜与他的对比,他羞愧自杀。 C . 秦昭王善变。他先以孟尝君为相,后又听信他人建议拘囚了孟尝君,想杀了他;先是听信宠姬之言释放了孟尝君,又后悔,派兵追捕他。 D . 从秦国脱困后,孟尝君将擅长狗盗偷取出狐白裘与擅长模仿鸡鸣骗开城门的二人列入宾客名单,宾客们都因为与他二人同列而感到羞耻。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5. (5) 针对孟尝君豢养宾客,司马迁和王安石各持什么观点?任选其一做简要说明。
  • 4. 古代诗歌阅读

    读李白集

    齐己

    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注]

    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三句用“云涛”“巨鳌”等意象表现李白创作时上天入海,在辽阔深远的自然界搜寻素材。 B . 四、五两句中以“怖”“不敢”写海神、骊龙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李白作品气象神奇脱俗。 C . 六、七两句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表现李白想象力丰富惊人,仿佛从昆仑仙境寻来灵感。 D . 八、九两句写到李白作品数量众多,如金玉般弥足珍贵,这些作品读来朗朗上口,广为传诵。
    2. (2) 结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你对作品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声在达到高潮并戛然而止时的震撼效果。
    2. (2) 苏轼在《赤壁赋》中以“”勾画出曹操大战前雄心勃勃的形象。
    3. (3) 《登泰山记》中,作者写从山顶向下俯视,云中众山如博戏掷具的语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I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家的文学批评往往感性有余、理论构架淡化,但恰恰是他们的批评实践为众人提供了一条批评回归文本细读的个人化路径。比如,毕飞宇以“看苍山绵延听波涛汹涌”概括对蒲松龄《促织》的阅读体验,因而从小说背景、架构、语言、情节等方面,将小说细微精彩处一一得以实现。如果说小说本身静水深流,表面 ①  , 内里意象万千,毕飞宇的解读就如跳跃的山涧,奔腾起伏,跌宕有致。他将原文细节不断放大并定格,帮助粗心的读者捕捉到原著的内在精妙。比如,他是这样解读“华阴令欲媚上官”一句的:“欲媚”的文化说到底就是奴性的文化,当有了“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的背景之后,华阴令的这个行为就显得 ② 了。作家的敏锐感受力,就是他独具的批评优势。作家的批评文章往往不合常规套路, ③ 其创作谈本身就是通往小说丛林的秘径。可以说,近年来作家积极介入文学批评,他们生动而引人深思的批评文字,对风行已久的远离文本的“专业批评”是有纠偏意义和启发的。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7. 语言文字运用II

    失温也称低温症、低体温症。失温时,人体热量流失,且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失温会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还会产生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关保暖措施,失温最终可能造成死亡。 ① :身体产热保暖的能力与散热的速度。保暖的能力关键看人们所穿的衣物尤其贴身衣物是否潮湿。通常失温在极寒冷天气下发生,但如果淋雨或在潮湿环境下衣物被冷水浸透,失温也可能在4-5摄氏度的天气情况下发生。身体失温发生时,成人可能出现寒战、虚脱、记忆丧失、言语不清、有睡意等,婴幼儿则会出现皮肤鲜红、发冷等。如果发现这些信号中的任何一个,    ②     , 如果测出体温低于35摄氏度,要立即就医。 ③  , 必须设法升高体温:进入温暖房间或住所,及时脱掉潮湿的衣服,采取相应措施温暖身体核心区域,服用热饮料,帮助提高体温等。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请结合材料给“失温”下定义。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旅游之前应先做好攻略,有人认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很好。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