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江阴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学...

更新时间:2024-01-17 浏览次数:1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5</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网络动画是数字时代的新兴艺术形态和文化业态,是全年龄段受众都乐于接受、用心欣赏的文艺形式,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在线动画市场规模达285.8亿元。网络动画特色鲜明,市场潜力可观,既充满机遇,发展空间广阔,同时又面对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需要寻找到独有的创作规律和传播特点。观察网络动画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路径,可以发现,传统文化正在成为网络动画的底色,成为网络动画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底气。

           ②网络动画的出现,拓展了动画的创作风格和传播方式,其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追求创新。网络动画呈现出新的动态视觉效果与创意,借助不断翻新的动画技术,呈现更加生动、绚丽的视觉效果,并以独特的、富于时代气息的创意吸引观众。比如,网络动画《三体》关注科幻小说这个热门题材,故事的想象力令人惊叹,强大的视听冲击力给人带来沉浸式的体验,画面风格写实感与厚重感并重,跟原著的宏大气势和史诗风格相呼应。

           ③伴随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网络动画形式更为多样,动画不再是原本横屏构图、单集完整故事的单一叙事形式,而是出现了一系列竖屏构图、结构精巧的短剧动画。有些传统文化题材的网络动画作品,以极短的篇幅,精准还原和表现生活细节,重在展示传统的美好和文化的氛围,更多强调人物个性、画面风格和文化气息,更加突出快节奏与戏剧化。对于这类网络动画,观众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观看,剧集更新更快,也更容易产生黏性。动画短视频具有强大的文化信息传播潜力,可以说是网络动画寻求发展突破口的新方向。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络动画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广阔舞台,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创作者也更容易、更快捷地获知观众的感受,在后续的创作中及时进行调整。创作者与接受者在网络空间里开展更直接的互动,让网络动画的创作少走弯路,二者的理念更加合拍,从而可以提升创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④网络动画数量激增,创作内容中也出现了更多细分领域。网络文学的改编作品尤其是传统文化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成为网络动画的主要内容版块。有的作品由网络文学平台牵头,将网络小说作品交给动画制作公司进行可视化改编,成品后再投放到网络视听平台播放。有的则由网络文学平台和网络视听平台直接合作,实行“网文漫改计划”,打造一条高效率、流水线的制播产业链。据统计,2021年播放量排名前十的网络动画中,一半以上为网络小说改编作品。改编成网络动画的网络小说往往是网文平台的重磅作品,具有大量初始用户,由网文改编的网络动画就有了用户的“基本盘”。优秀网络小说到网络动画的转化过程,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激发文化活力、强化文化价值。

          ⑤同时,也需要看到,网络动画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创作质量参差不齐、总体上创新乏力、作品内容比较单一的问题。有些网络动画作品过于依赖改编题材,而且题材大多局限于魔幻、仙侠等类型,缺乏独特性、创新性和多样性,从而导致审美疲劳,创作空间比较有限。如何不断开拓新方向和新领域,挖掘原创题材的潜力,为网络动画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和能量,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

          ⑥网络动画要不断持续发展和进步,必然要强化原创作品在其中的占比。

          ⑦只有抓住网络传播的特点,根植于动画创作规律,关注网络受众的特征,从网络这片土地生长出来的艺术作品,才能具有更为旺盛的生命力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原创网络动画创意的重要源头和主要素材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浓厚、博大精深,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认知思维、思想内涵和精神风范,深刻展现着东方哲学的深度、力度和高度。

          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挖掘和呈现,是网络动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必然路径。

          ⑩一系列高口碑原创网络动画,大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题材资源和价值来源。网络动画的特点就是能够创作独一无二、带有鲜明个性特征和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实现跨平台、跨媒体传播。因而塑造更多有中国特色、原创的经典艺术形象,进一步提升网络动画的整体品质和特色,才能使之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文艺样式,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重要力量。

          ⑪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开发原创题材,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需要,更是网络动画观众的审美和情感需要。

          ⑫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受青睐,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潮流。观众对于网络动画的风格探索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这不仅源于大家的文化认同和精神需求,也源于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有了需求,如何找准方向,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是值得创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开发优秀传统文化题材时,需要守正创新,不仅要深刻理解文化内涵,更要了解观众的心声,让好的内容、好的理念、好的创意落地,在观众的心间生根发芽。

           ⑬网络动画作品既要满足观众的情感和审美需求,又要引起观众的深入思考,引导他们的心灵成长,开阔他们的视野,这就需要网络动画在创作中不断创新开拓,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结合不同艺术形式,充分运用现代动画新技术,着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样才能让网络动画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打通与观众情感交流的渠道,让中国的动画在网络平台这条新赛道上跑得更远、更稳。

    (摘编自葛竞《传统文化成为网络动画的底色》)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动画是数字化的产物,很有影响力,相对于其他年龄段,青少年更加喜欢网络动画。 B . 不断翻新的动画技术以传统文化为底色,是成就一部优秀的网络动画作品必不可少的因素。 C . 新媒体对网络动画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加速了网络动画的传播,另一方面增加了创作的难度。 D . 观众对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网络动画期待越来越高,这与当下的社会氛围和大家的文化认同相关。
    2. (2) 根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列举网络动画《三体》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网络动画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追求创新。 B . 由深受观众喜爱的网络文学改编成的网络动画。能吸引大量的初始用户,有利于网络动画的传播。 C . 原创是网络动画持续发展的动力,原创时要注意把握动画创作的规律和网络传播、网络受众的特点。 D . 相对于传统动画,网络动画的特点是创作个性鲜明的形象,从而能够实现跨平台、跨媒体传播。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
      A . 《大理寺日志》:讲述唐朝大理寺众人在白猫少卿李饼的带领下,展开各种惊心动魄的破案冒险,来反抗命运、坚守自己内心正义的故事。 B . 《斗罗大陆》:讲述的是穿越到斗罗大陆的唐三如何一步步修炼武魂,由人修练为神,最终铲除邪恶力量,成为斗罗大陆上最强者的故事。 C . 《京剧猫》:猫土上充满混沌,猫吸入混沌就会变成六亲不认的魔物,故事中的英雄京剧猫用韵力打向魔物,魔物被净化,就会变回原来的猫民。 D . 《画江湖之不良人》:唐朝末年,天下大乱,藩镇割据,群雄并起,围绕着李唐遗孤李星云、龙泉宝藏和不良人这支神秘组织而展开的故事。
    4. (4) 本文是如何体现论证的严密性的?请简要分析。
    5. (5)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中国奇谭》取得成功的原因。

        《中国奇谭》共8个短片,每个20分钟左右。《中国奇谭》聚焦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以现代视角进行全新的解读与再创作,得到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市场的热切反响。剧中被职场困扰的小猪妖、胡同里的神仙精灵、山中的独行书生等人物形象源于传统文化,又鲜活、生动、接地气,与现代人心灵相通,因而让作品迅速获得很高的关注度和普遍赞誉。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渔风渔俗渔家乐

    蒋子龙

    处于网络时代的人,常有一种虚幻的狂妄感,动不动就爱说:“世界真小!”觉得一只鼠标在握,五洲四洋一目了然,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称王称霸。一旦回归现实,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世界,才知天下之大,难以想象。其实不用说世界,就说中国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有大小一千三百多个岛屿,有人居住的却只有三十二个。社会已经进入“人口爆炸”“过度开发”的今天,只一个舟山就还有一千三百多个岛屿仍保留着纯天然的野态,想想都让人兴奋和好奇。这也正是舟山群岛无可比拟的自然资源优势。

    舟山古称“海中洲”,面向大洋,背靠大陆,横流无际,群岛有致,大小对应,远近相接,有舟有山,碧空远影……中国的文明史是“上下五千年”,舟山群岛就有五千年的开发史。其丰富的渔盐之利,成就了全国第一大渔场。而舟山渔场的中心港口,就是著名的“沈家门”,与挪威的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世界三大群众渔港”。

    据传舟山海上有“十六门”之多,沈家门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四山环拥,对开两门,其势连亘”,为天然良港,又是海上天险。自唐宋起便成为渔民及海内外船舶最佳避风港,其“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是我国东南沿海通往日本、朝鲜等国的必经之地,为“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大港,及来往使节祭海祭山的海疆要地——遵照当时中国的规定,凡经过沈家门的海内外船队,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其名叫“沈家门”,其实是国家的东大门。明清时期,倭寇屡犯浙东,沈家门遂成为海上要塞。沈家门外常常硝烟弥漫,海水为赤,沈家门人抗倭御敌,战绩累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战舰长阔、高大,“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鹚首,屈服蛟螭”“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在那个时期,被尊为“天朝”的泱泱大国,士气高昂,御倭寇于大洋之上。

    至乾隆年间,大对船、大捕船兴起,渔业大盛,渔港拓展。沈家门一派大港气象,桅樯如林,万商云集,市肆骈列,海物错杂,大街小巷,腥味盈天。每当小黄鱼汛、大黄鱼汛、乌贼汛、鳓鱼汛、带鱼汛、海蜇汛等汛期到来,沈家门更是旆旗招展,号角长鸣;入夜后还万家灯火,繁华异常,有“小上海”之称。

    更重要的也是舟山最幸运的,是其还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被尊为“海天佛国”的普陀山,坐落于舟山本岛的莲花洋中,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年鉴真和尚经此东渡日本,成就了世界佛教史上的经典。

    就在这样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中,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独特的人文资源,“上承吴越古风,下创列岛特色”,从而积淀形成了沈家门独具特色的渔家风俗习尚,成为中国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核心是一个“仁”字。

    以仁对海,心存敬畏。出船先“祭海”,回港要“谢洋”,甚至还要“敬鱼”。在海上遇到大鲨鱼、鲸鱼等,渔民要向海祷告,向大鱼撒米、丢三角旗,此谓“撒米施食,丢旗引路”,以免大鱼兴波鼓浪,掀翻渔船。

    以仁对天,崇拜神灵。普陀山梵风习染舟山诸岛,信佛便成了沈家门渔民的重要风俗,“一门都仗佛扶持”。同时还崇奉妈祖、祭拜龙王……

    但,在“仁”的含义中,最重要的还是对人。这也构成了沈家门渔民文化中最温暖、最多姿多彩的那一部分。“一船遇难,众船相救”;“一家有客,全岙接待”;“避风难胞,一宿二餐”……

    内陆人乃至行驶在江河湖泊上的船家,遇见死尸都会觉得是一件不吉利的事,而以沈家门为代表的浙江、福建沿海的渔民,在海洋上遇到浮尸,不管是不是正遇到鱼群或丰收在望,也要立刻停止作业,将浮尸捞起,布裹席包,旋即返港。回港后将尸体摆放在岸边,等待家属认领。无人认领者,将尸烧化,骸骨存瓮,葬于“义山”。自明代起,由几家米行牵头,在沈家门创建了“存仁局”:饥荒施饭,流行瘟疫施医药,为收敛无名露尸及无钱置买坟地的死难者,开辟“义冢山”,分“本地义山”和专门埋葬闽籍海难者和无主死者的“福建义山”。沈家门的“存仁局”乐善好施,扶困济危,积德无数。

    能像渔民这样仁厚地看待生死,就会勇,就会强,就会豪爽,就会快乐。千百年来,渔民把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演绎得精彩纷呈、浩瀚广大。过去在各种各样的祭祀、庆典和节日中,渔民们创造了斑斓多姿的文化形式。发展到今天演变成一年一度的“沈家门民俗文化节”。其实是全球渔民的狂欢节,来自世界各地的渔民文艺表演队,融入到舟山锣鼓、渔歌号子、舞龙、舞鱼等当地的民俗文艺节目中,群情欢娱,渔港沸腾。中华民族的整个传统道德体系,也是以“仁”为先的。仁,然后有义、礼、智、信,有这样淳厚的民俗风尚,必然会成就渔家最真实的快乐。

    沈家门,是历史之门,文化之门,大通之门——通海通陆通世界,天助神佑通过去、通未来。门里门外,风光无限。

    (有删改)

    文本二:

    我为什么写散文?

    当心里萌生出一种对自己的激情,对自己有了感觉,写虚构小说或其他文体无法表达这种情感时,便写散文。

    散文凭借真诚感知生命的诗意,让自己艺术的情弦充满智慧和饱满的感情。

    散文的美是融合了心灵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而创造出来的。不能指望一个虚伪的灵魂、一个没有真情实感的人会创造出真实的美,写出感人的散文。

    散文是作者“心灵的告白”,可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个人独有的感受,因而是值得珍视的。看散文如同欣赏一个人的精神收藏品。

    有了真情,再把它提升到文学的层面,表达得美,这美就是活的,充满生命力。

    否则,只有美,没有真,再精致也只是工艺品,没有活趣。

    正是这份真情,使散文虽很少大红大紫,却也从未被冷落过,香若幽兰。

    (摘编自王必胜《读写他们(二)——一本散文和一组作家书信》)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通过对网络时代那些自以为“一只鼠标在握”就能“在虚拟的世界里称王称霸”的虚幻狂妄之人的批评,引出对舟山的描绘。 B . 以沈家门为代表的舟山群岛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孕育出独特的民俗和精神,当地渔民具有勇、强、豪爽的性格特点。 C . 这篇散文常常使用连续的四字词组成句子,整散结合,文白相间,简练而又雅致,将读者引向深渺悠远的历史场景。 D . 文章既从大处落笔,又注重在小处着墨,始终围绕沈家门的“渔风渔俗渔家乐”展开记叙与描写,突显以小见大的恢宏的写作风格。
    2. (2)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沈家门因为历史悠久,岛屿众多,逐渐由小小的渔船避风港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大港,千年不衰,是“世界三大群众渔港”之一。 B . 抗倭名将戚继光驾舰于大洋上御寇的表现,与他《马上作》诗中“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句子一样,都令人感到气势豪壮。 C . “仁”是沈家门风俗习尚的核心,渔民以“仁”对海、对天和对人,与子夏“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中“仁”的观念一致。 D . 中国人历来看重“养生丧死”,孟子曾向梁惠王指出正确处理这一问题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沈家门人则用行动来体现了孟子理论的正确性。
    3. (3) 文本一中,在叙写沈家门的人文环境时,作者为什么对历史进行了丰富的想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本一的“活趣”之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3<strong><span>5</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及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②,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宋代秦观《<精骑集>序》)

    [注]①暗疏:默写。②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

    材料二: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A负此自放B喜从滑稽C饮酒者D游E旬朔F之间G把卷无几日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晦、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初一叫“晦”,月中叫“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朔”。 B .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 . 绝:本义为把丝弄断,后引申为“断开”“不连接”,如成语“韦编三绝”中的“绝”;又引申为“横渡”,如《劝学》中“而绝江河”的“绝”。 D . 《荀子》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其文说理透彻,气势充沛,语言质朴,句法简练,多作排比,善用比喻。
    3. (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观在《〈精骑集〉序》中表达的读书幼时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却力不从心的心情,颇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意味。 B . 秦观年长后开始发奋读书,但因智力衰竭了许多,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且还常常健忘,所以他认为不聪明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 C . 《劝学》选文中的最后一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从方法和态度角度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D . 秦观年少时凭记性好而贪图玩乐,读书时学时辍,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荀子《劝学》中“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 (5) 秦观为何将所编文集命名为《精骑集》,请作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②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③。

    [注]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

    ②景阳:宫殿名。陈后主当年于此被擒,陈朝灭亡。

    ③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

    1. (1)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追述隋兵灭陈的史实,写南朝最后一个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音曲中覆灭,奠定了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 B . 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诗人登高而望,实写金陵远近高低是松楸荒坟,残宫禾黍;当年盛极一时的南朝,今天已成为历史陈迹。 C . 前两联在叙述上采用倒装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感想的眼前景物,突出了陈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D . 颔联使用比喻手法,概括了世间的风云变幻,通过描写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2. (2) 本诗是如何抒发诗人的怀古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赤壁赋》中,作者认为,从事物易变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结果是“”;从事物不变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的结果是“”。
    2. (2) 在《登泰山记》中,“”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3. (3) 秦观的《鹊桥仙》中化用李商隐诗句来描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景,热情歌颂理想中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月31日晚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虎年春晚 。舞者以绚烂之身 , 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 , 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 。许多网友刷屏直呼: “美哭了! 太震撼!”

    《只此青绿》编导周莉亚、韩真介绍 , 创作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在18岁时用半年时间画成的传世名画 。从整体画面来看 , 画家采用了大青绿敷色 , 画面清新 , 湖山清旷 , 有春天葱荣之意却无春天的累噪 , 大有清风徐来 ,         ①    之意 。远观画面静止不动 , 凝固了千年前的一瞬间 , 近看却     ②     ,  细节生动 。主创团队从《千里江山图》中的矿    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即使历经千年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这一细节处提炼出    青绿的意象。

    春晚里的片段是将《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设色抽离出来 , 抽象成一位女性人物形象 , 这一段群舞是在表达群山     ③    的概念 。舞者的头饰像是《千里江山图》中的山石 ; 女主开篇第一个造型双袖下垂  像是山的纹理  也似是山间瀑布 ; 舞者们集体慢慢转身时, 仿佛一座山峰迎面而来 ;当她们缓慢出脚重心下移 , 仿佛山峦在动……该选段为观众呈上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的同时 , 让观众了解《千里江山图》, 展现出作品追寻中华文明根脉的意义。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②  、③ 

    2. (2) 请将文中画横线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过春夏秋冬,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①  , 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授时通考》引《三礼义宗》云:“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通常于公历1月20日至21日交节,此时正值农历岁末,挨着年节,不论城乡,家家都将房屋彻底打扫一番,俗称“掸尘”,也有叫 “换新”“掸新”的。掸尘有祓除晦气之意,“尘”与“陈”谐音,意味着除陈布新、除旧迎新。掸尘不仅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② 。钟毓龙《说杭州》记载掸尘时要“扎竹枝为大帚,承之以竿”。天台一带,掸尘要使用新竹扎的竹枝、新早稻草制成的掸刷,新竹枝象征迎新,早稻草则是迎春早得吉祥之意。

    在二十四节气中,大寒意味着终结,却也是开始。过了大寒又立春,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替。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① 

      ② 

    2. (2) “掸尘”因谐音而具有更为丰富的含义,红楼梦中也多处使用谐音,隐寓作者的深意。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谐音以及其含义。

      ①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 云云。

      ②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①谐音:; 含义:

      ②谐音:; 含义: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记住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可是高考依然驱动着同学们花大量时间背诵必背古诗文60篇,有人因此产生了疑问: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还有必要花这么大精力背诵这些古诗文吗?

    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