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1-29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 1. 读句子,看拼音,将汉字写美观。
    1. (1) 妈妈经常dīng zhǔ 我,做事不能lǎn duò 
    2. (2) 开学diǎn 礼上,dǎng 员教师在国旗下庄严宣shì
    3. (3) 穿hūn shā 的新娘子,是我哥哥的qī 子。
  • 2. 选出词语书写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用横线画出错误的汉字或读音,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1. (1) (jiàn)隔 汛期 隐蔽 (xiāo)弱
    2. (2) 执(niù) 恩惠 迟廷 眼(móu)
    3. (3) (shàn)长 胆怯 冠军 (rén)丘 
    4. (4) (huá)分 示意 陷坑 (shì)好 
  • 3. 用四字成语代替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正确的一项是( )

    敌人听闻自己的碉堡被我军炸毁了,鼻子都气歪了

    李军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前怕狼后怕虎 , 犹豫半天。

    有时候,我们与他人交流时要打开天窗说亮话 , 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

    A . 心高气傲 优柔寡断 快言快语 B . 气急败坏 畏首畏尾 直言不讳 C . 气急败坏 裹足不前 直言不讳 D . 心高气傲 畏首畏尾 快言快语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始皇陵兵马俑举世闻名 , 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B . 我们不能把别人的帮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要学会感恩。 C . 这个地方的社会风气很好,人人路不拾遗 , 家家夜不闭户。 D . 据说,他这个人为人圆滑,而且足智多谋 , 要小心提防。
  • 5.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子弹□氢弹的试验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达到新的水平□21世纪以来,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国产航号的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A . 、、、。、 B . 、,、;, C . ,,,;, D . ,,、;、
  •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爸爸打算和我一起去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骑行活动。 B . 是否认真努力学习,是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C . 小方在学习上因为有这么好的成绩,所以他平时刻苦学习。 D . 经过老师一番耐心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 7.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根据“自然”的不同意思造句。

      ①自然界:

      ②表示理所当然:

    2. (2) 把“津津有味”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3. (3) 仿写句子。

      ㅤㅤ信赖,是创造美好世界的钥匙,是 ,是 

  • 8. 日积月累,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1) 《白鹭》的作者是 ,他通过描写 三幅画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 (2) 当你的好朋友只顾着玩游戏,不好好学习时,你可以用岳飞的“莫等闲,”来劝说他。
    3. (3) 诗句“,穿尽红丝几万条”写的是 (节日)的习俗,与这个节日有关的民间故事是《》。
    4. (4) 爱国情怀,代代相传。《示儿》中,表现诗人陆游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心情的诗句是“”;龚自珍则在《己亥杂诗》中,借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表达希望能有更多的杰出人物来挽救国家的愿望,作为“中国少年”的我们更要明白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 9. 民间故事推荐。

    在课外阅读中,你一定读了很多民间故事,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民间故事介绍给同学吧!

    故事名:《

    故事中最喜欢的人物:

    推荐理由:

二、阅读理解(35分)
  • 10. 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ㅤㅤ

    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 (1) 观察图片,从选文中找出对应的四字词语。

    2. (2) 选文是从 两方面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
    3. (3) 选文第②自然段的结构方式是 ____(写序号)
      A . 总一分 B . 分一总 C . 总一分一总
    4. (4) 选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要用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 11. 课外阅读。

    有关阅读的方法

    精读。“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然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的阅读,应采取这种方法,既要取其思想精华,也要借鉴语言写法。

    略读。即随便翻翻,略观大意。只抓住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的目的。

    跳读。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应广泛地阅读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以博采众家之长,拓展思路。

    速读。快速读书,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把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

    通读。即对文章或报纸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1. (1) 平时我们课堂上学习的课文一般会用 方法。
    2. (2)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可以提高阅读速度的读书方法是 
    3. (3) 结合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泛读可以丰富知识,拓展思路,所以要想成才

      ②“跳读”也是有技巧的,它建立在弄清文章的情节脉络基础之上。 

      ③“通读”对我们学生来说没有多大用处。 

      ④抓住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和评论性语句去读很重要。 

      ⑤我们精读一本书、一篇文章,目的是理解吸收其思想精华。 

    4. (4) 从材料中选出和下列名言意思相符的读书方法,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②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 

      ③秦牧告诉我们,有些书需要先像牛吃草一样把书大体看一遍,然后,再“反刍”——分段细细研究体味。

  • 12. 阅读理解

    ____

    暑假一开始,我就赶回乡下老家,帮忙采摘李子。 ㅤㅤ

    今年,村里李子泛滥成灾,李子的收购价一降再降,包括父亲在内的许多乡亲叫苦连天。于是,摘李不到10天,____。

    父亲预估今年可以摘到20000斤李子。摘到约18000斤的时候,他和母亲也决定不摘了,因为实在不值,而且也没人收购了。歇工的第一天,父亲扛着一根竹竿往李树林走去。那根竹竿我再熟悉不过,全村也基本是用这样的竹竿来采摘李子。

    “不是说不摘了吗?”我问母亲。

    母亲回答:“谁知道呢?但你爸做事一向有分寸,他那么做应该有他的道理。” ㅤㅤ只见父亲走向一棵长满李子的李树,伸出竹竿,“梆梆梆”,三下两下,就把红彤彤的李子打到了地上。然后,他越敲越起劲,一棵接着一棵。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把整片李树的李子敲到了地上。看得出来,他是又心疼又愤怒。

    收工回到家里,父亲拿起一个玉米,开始吃起来。看到他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不禁问:“爸,这么多李子不要了,您不心疼啊?”

    父亲说:“当然会心疼。但今年李子价格低,并且村里所有人都这样,我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们还只丢了2000斤,你陈大伯家可整整三片李树园没动,得有上万斤李子扔掉呢。”

    “那李子不要就不要了,您让李果挂树上不就得了,怎么还要辛苦地把它们敲下来?”

    父亲说:“孩子,你记住:就算不要,也一定要把李子从树上敲下来。为啥呢?因为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是有天壤之别的。前者只会吸树的养分,损伤树干,后者却能化成肥料滋润树根,助李树来年长得更好。眼下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但我们还得往前看,为明年的收获作准备,你说是不是?”

    父亲说得太有道理了。我突然觉得,人过一生就跟农民摘李是一样的道理。不要的李子,就狠狠敲掉,别让眼前的伤痛影响到来年的丰收。人要往前看,如果总活在过去,就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痛苦的阴影。

    1. (1) 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 (2) 结合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前后内容连贯、通顺。
    3. (3) 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心疼”和“愤怒”两个词语?
    4. (4) 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
    5. (5) 这篇文章和我们所学的一篇课文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助平凡的事物,都是父亲的话给了作者很大的启示。结合所学,完成表格。

      文章

      本文

      课文《

      选取的事物

      李子

      揭示的道理

       

      写作方法

三、习作。(25分)
  • 13. 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成果,未来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未来社会将是什么样子呢?请你展开想象,围绕题目“未来的”完成习作。 ㅤㅤ

    要求:⑴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学校、食品、电视、房屋、衣服……也可以写未来的自己。⑵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内容富有创造性。⑶书写要工整,语句要通顺,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