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两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

更新时间:2024-04-02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44 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 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有关空间站建设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蓄热材料可以实现电能与热能的直接转换 B . “太阳翼”及光伏发电系统能将太阳能直接变为电能 C . “长征五号”火箭使用的液氢燃料具有无污染的特点 D . “天和”核心舱使用电推发动机,比化石燃料更加环保
  • 2. 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   )
    A . 使甲基橙变黄的溶液 B . 的溶液 C . 的溶液 D . 的溶液
  •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 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 C . 由H原子形成1molH-H键要吸收热量 D . 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 4. 反应 X(g)+Y(g) 2Z(g)  △H<0,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情况如图所示.若使曲线a变为曲线b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 加入催化剂 B . 降低温度 C . 减小压强 D .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冲入He气
  • 5. 对于常温下的次氯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加水稀释,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增加 C . 加入少量次氯酸钠固体,溶液降低 D . 加入等体积0.1mol/L的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c(Na+) > c(ClO-)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已知:   , 则碳的燃烧热 B .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 已知: , 则 D . 已知:     , 则
  • 7. 下列说法不能证明HA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 常温下测得NaA溶液呈碱性 B . 常温下测得0.01mol·L−1 HA溶液的pH=4 C . 往HA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溶液显红色 D . 相同浓度时,HA的导电性比醋酸弱
  • 8. 某学生活动小组设计下列①~④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①可以准确测定盐酸的浓度 B . ②可以判断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C . ③可以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 ④可以准确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
  • 9.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或现象与盐的水解无关的是(   )
    A . 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由4.68变为4.28 B . 实验室中盛放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C . 两种溶液可用作泡沬灭火剂 D . 溶液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除锈剂
  • 10. 在一定温度下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6molH2 , 使其发生反应:CO(g)+3H2(g)  CH4(g)+H2O(g)。下列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 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B .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C . CH4和H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 . 每生成1molCH4消耗1molCO
  • 11. 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 若15s内由0.1降到0.07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B .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 . 0~15s内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1mol·L—1·s—1 D . 由0.07降到0.05所需的反应时间小于10s
  • 1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pH=1的稀硫酸中,含有H+总数为0.1NA B . 16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总数为NA C . 1L 0.1mol/L CuCl2溶液中,含有Cu2+总数为0.2NA D . 1mol NaCl的分子数为NA
  • 13.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 mol·L−1 NaClO溶液和0.1 mol·L−1 CH3COONa溶液的pH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C

    等体积pH=2的HX和HY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粒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HX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证明HX酸性比HY强

    D

    制备无水

    将氯化铁溶液在盐酸中蒸发结晶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科学家研究了乙醇催化合成乙酸乙酯2C2H5OH(g)CH3COOC2H5(g)+2H2(g)的新方法。在常压下反应,冷凝收集,测得常温下液体收集物中主要产物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 乙醛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加压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C . 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减少乙醚等副产物是工艺的关键 D . 随着温度的升高,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 15.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选项结论正确的是(    )

    H2C2O4

    HCN

    H2CO3

    电离常数(25℃)

    K1= 5.6×10-2

    K1= 1.5×10-4

    K= 6.2×10-10

    K1= 4.5×10-7

    K2 = 4.4×10-11

    A . NaCN + H2O + CO2 (少量) = HCN + Na2CO3 B . 0.1mol/L的Na2CO3溶液逐渐滴加到同浓度的HCN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无反应 C . 浓度均为的Na2CO3、NaHCO3溶液,最大的是Na2CO3 D . 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6. 科学研究人员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Pt/SiO2催化剂表面上CO2与H2的反应历程,前三步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Pt/SiO2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Ts表示过渡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HOCO转化为•CO和•OH为吸热过程 B . 形成过渡态Ts1的活化能(能垒)为1.05eV C . 前三步总反应的△H<0,总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由第一步反应决定 D . 历程中活化能最小的反应方程式  •CO+•OH+•H+3H2(g)=•CO+3H2(g)+H2O(g)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全部为必考题,共56分。
  • 17. 回答下列问题:
    1. (1) Ⅰ、用括号内的字母代号填空:中和热测定实验时,若用环形铜丝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会导致测定的数值(A.偏高;B.偏低)

      Ⅱ、甲醚(CH3OCH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CO和H2制得,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为2CO(g)+4H2(g)CH3OCH3(g)+H2O(g) ΔH=-206.0 kJ·mol-1。该过程可分为以下两步反应完成:

      ⅰ.甲醇合成反应:2CO(g)+4H2(g)2CH3OH(g) ΔH=-182.0 kJ·mol-1

      ⅱ.甲醇脱水反应:

      请写出ⅱ中甲醇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 (2)  在一定条件下,将CO和H2按体积比1∶2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CH3OCH3(g)和H2O(g)。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
      A .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B .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 . CH3OCH3(g)和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 . 每生成1 mol CH3OCH3(g),同时生成2 mol CO
    3. (3) 生产甲醚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副反应,与甲醇脱水反应形成竞争:CH3OH(g)+H2O(g)CO2(g)+3H2(g) ΔH=+48.8 kJ·mol-1 , 将反应物混合气按进料比n(CO)∶n(H2)=1∶2通入反应装置,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测得甲醚的选择性分别如图1、图2所示。

      资料:甲醚的选择性是指转化为甲醚的CO在全部CO反应物中所占的比例。

      ①图1中,温度一定,压强增大,甲醚选择性增大的原因是

      ②图2中,温度高于265℃后,甲醚选择性降低的原因是

  • 18. 某实验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1. (1) Ⅰ.探究温度、浓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写出Na2S2O3与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2) 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系列实验: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H2SO4稀溶液

      H2O

      V/mL

      c/(mol/L)

      V/mL

      c/(mol/L)

      V/mL

      20

      10.0

      0.10

      10.0

      0.50

      0

      t1

      V1

      0.10

      V2

      0.50

      V3

      t2

      V4

      0.10

      V5

      0.50

      V6

      实验①和②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实验②中,t1=(填“20℃”或“60℃”)、V2= mL。

      若V5=6.0,实验①和③的实验目的是  

    3. (3) Ⅱ.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按下图进行定量实验研究。挤压注射器使FeCl3溶液全部加入试管中,记录数据;用CuCl2溶液代替FeCl3溶液进行平行实验,比较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实验需测定的实验数据是     

    4. (4) 用上图中的装置,探究MnO2催化H2O2分解的最佳条件。此时注射器中应加入的试剂是。挤压注射器使液体全部加入试管中开始至不再有气体产生,记录反应时间。反应物用量和反应时间如下表:

      H2O2

      时间

      MMMMMMMM

      0.1g

      0.3g

      0.8g

      10mL1.5%

      223s

      67s

      56s

      10mL3.0%

      308s

      109s

      98s

      10mL4.5%

      395s

      149s

      116s

      分析表中数据,从实验效果和“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H2O2的浓度一定时,加入g的MnO2为较佳选择。

  • 19. 丙酮蒸气热裂解可生产乙烯酮,反应为

    (g)      

    现对该热裂解反应进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键

    C−H

    C−C

    键能

    412

    348

    612

    1. (1) 根据表格中的键能数据,计算 
    2. (2) 丙酮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变化如图所示:

      ①图中X表示的物理量是 

      ②A、C两点化学平衡常数 KA KC (填“>”、“<”或“=”);

      ③恒容下,既可提高反应速率,又可提高丙酮平衡转化率的一条合理措施是

    3. (3) 在容积可变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丙酮蒸气维持恒压 (110kPa)

      经过时间t min,丙酮转化了10%。用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压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丙酮)=    kPa/min;

      ②该条件平衡时丙酮转化率为a,则KP =  (以平衡时分压代替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

    4. (4) 其他条件相同,在甲、乙两种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该反应,相同时间时丙酮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工业上选择催化剂 (填“甲”或“乙”)。

  • 20. 醋酸是一种常见的弱酸,回答下列问题:
    1. (1) Ⅰ、向100 mL 0.1 mol·L− 1的醋酸中加入V mL 0.1 mol·L− 1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V 100 mL(填“>”“<”或“=”)。25℃时,pH=8的CH3COONa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OH浓度c(OH)=
    2. (2) Ⅱ、某化学实验小组从市场上买来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用实验室的标准NaOH溶液对其进行滴定实验以测定它的准确浓度,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某一刻度,并记下读数

      ④经准确操作后,量取V 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指示剂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pH大致为9)

      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 (填序号)。

    3. (3) Ⅲ、如图表示50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 mL,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mL;

    4. (4) 为减小实验误差,该实验最好选用 (填石蕊、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除此外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 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l·L− 1 , 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

      26.02

      25.35

      25.30

      从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

      A.实验结束时,仰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无气泡,滴定结束尖嘴部分有气泡

      C.盛装白醋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过,未用白醋溶液润洗

      D.锥形瓶预先用食用白醋润洗过

    5. (5) 据②所得到的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c mol·L− 1(只代数据不必化简)。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