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

更新时间:2024-01-18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个人的兵站

    石钟山

    ①那是许多年前的一个初冬,一次突然而至的落雪,让兵站又一次与世隔绝了。

    ②打点好行装的战士常小兵,只能望雪兴叹了。背包以及随身的一切家当,昨天晚上已经收拾妥当。就等今天一早山下的大站派车来接他,然后他就要告别工作了5年的兵站。

    ③这是青藏线沿途中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兵站,窝在半山腰的一块平地上,只有两个士兵的编制,归山脚下的大站管理。他们离大站还有一百多公里的山路。整个青藏线,沿途大小兵站不计其数,保障着后方的人员和物资源源不断地送进高原。[甲]常小兵把自己的兵站比喻成一个螺丝钉,虽然小,但不可缺少

    ④每当迎接一批人到来,他们都是兴奋的、喜悦的,像招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这时,兵站里才有了烟火气。每来一拨人,足以让两个士兵高兴上好几天。他们的话题自然离不开这些人,当然都是些军人和探亲的家属。那些军人的妻子或女朋友,穿着鲜亮,说话动听。她们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去奔赴她们爱人工作的地方。

    ⑤两人的兵站,绝大部分时间里是冷清的,大批车队不会在他们这歇脚驻足。他们早就计算好了行程和时间,路过他们两人兵站时,并不停留。两个人跑到路边,向车队的战友们挥手致意。车队发现两个人,会鸣笛打招呼。偶尔地,也会有战友摇下车窗,扔给他们一袋方便面或者一两个水果,摆摆手,笑着走了。他们听着车队远去的隆隆声响,[乙]心里也跟着热闹过了

    ⑥这是道路开封后的日常景象。一到秋天,突然一场雪之后,气温骤降,再连续下几场雪,路便封了。他们兵站便成了一座孤岛,与世隔绝。他们要挨过漫长的冬季,盼望着路上的雪和山上的雪一点点融化,直到再次热闹起来。

    ⑦常小兵在兵站工作5年了,5个春夏秋冬,他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习惯了这里的一切。可今年不一样了,他到了要离开的时候。3天前,他就接到了今年退伍的通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常小兵已经司空见惯了。每年的春天,他都会见到一批车队,载着入伍的新兵,昂扬地向高原挺进。他注视过这些新兵的眼神,有憧憬有梦想,和自己刚参军时一样。他更多的是留意那些从高原上下来的退伍老兵。他们摘去了肩章和领花,一律沉默着。在这些老兵的眼神中,常小兵体会到了什么叫成熟。如今,也轮到他退伍了。接到退伍通知那天,他的心境就不一样了。有不舍、留恋,也有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⑧参军满两年第一次回家探亲的时候,常小兵和王娟订了婚。王娟是他同学,从初中到高中。后来,王娟考入护士学校,在老家镇医院当上了一名护士。两人上学时就心生朦胧,他参军后,就一直通信。在公路解封期,十天半月,大站的人上山送补给时,都会给他带来好几封王娟的信,通信频率几乎是隔天一封。大站来人时,他也会把写给王娟的厚厚一叠信,塞给送给养的人,让他们带到山下寄走。两人都知道,只要一到封冻期,他们就会有半年的时间接不到对方的信。

    ⑨大约在退伍前20天,常小兵就告诉王娟自己大概离队的日期。王娟告诉他,自己要亲自来接他下山,还要看一看他信中说的兵站,然后到大城市里逛一逛,准备他们春节时期结婚的用品。

    ⑥自从和王娟订婚后,他思念恋人的心情与日俱增,随着退伍的日子临近,几乎到了顶点。

    ⑪[丙]现在却被这场突然而至的大雪瞬间浇灭了

    ⑫大雪一落,山上路上一切都白雪皑皑,不仅路断了,连他们唯一通往大站的电话线也断了。电话线中断是常有的事,比如,一次塌方、一场大风、或是一场大雪,都会让脆弱的电话线中断。

    ⑬突然的落雪让常小兵打消了正常退伍的念头,他只能等待来年化雪的日子。这几个月,他是怎么度过的,事后他自己都记不住了。每天出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望山望雪,然后他就会拿出王娟的照片,看上一遍又一遍。王娟在他眼前阳光温暖地笑着,笑容中透出对幸福的渴望。这是一张王娟新近寄来的照片,当时,他们已经定好了婚期。

    ⑭在等待的日子里,他天天跑到山路上去,雪先是硬的,后来慢慢变软,最后又在他手里开始融化。不经意间,远山近景的雪开始变薄、变淡,他的心也一点点敞亮起来。他经常会想,王娟现在在干什么,她要来接他下山,她来过了吗?眼看冰雪就要消融了,想着念着,雪就真的一点点化了。

    ⑮一天清晨,他突然听到了外面汽车的隆响。他以为是做梦,可轰鸣声一点点地接近两个人的兵站,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慌张地跑到外面。一辆越野车停在了兵站门前。

    ⑯[丁]先是后座一侧车门打开,然后他看到一支拐杖探了出来,然后又看到一只脚,王娟拄着一支拐梦一样地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呆怔地望着她,看见王娟眼角有两行泪流了下来,嘴唇颤抖着。他叫了一声:王娟。便扑了过去。

    ⑰王娟不仅如期地来接他了,还在这里和他一起熬过了漫长的冬季。接王娟的车还没有行驶到大站,雪便落了。车无法行驶,王娟被困在一个兵站里。快化雪的时候,她偷偷地向大站步行而来。结果,王娟被冻晕在半路上。找到她时,她已经冻僵了,一条腿被冻伤。还没等完全康复,王娟就第一时间出现在他的面前。

    ⑱她终于见到了心爱的爱人。兵站的车载着两人,在小路上越驶越远。两人兵站,送行的新兵站在高处,泪眼模糊着再也看不见他们了。

    ⑲两个人的兵站还在,又有了新故事。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两次写到兵站“与世隔绝”,交代了戍边战士生活环境的恶劣,烘托出戍边战土的坚韧品质。 B . 小说通过常小兵接到退伍通知时心怀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引发对其爱情的叙述,故事衔接自然。 C . 小说写了王娟到兵站接常小兵退伍的经历,正面表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苦,突显两人的美好爱情。 D . 从小说结尾可知兵站的人员会有变动,但战士戍边的使命不会变,新兵将会书写新的戍边故事。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甲]可以看出常小兵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清楚自己虽是小兵,但也责任重大。 B . 句子[乙]中的“热闹”与段首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兵站日常生活的单调。 C . 句子[丙]中的“浇灭”二字,既突出了雪下得大,也暗示了常小兵此时情绪的低落。 D . 句子[丁]运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描绘常小兵与王娟的见面场景,感人至深。
    3. (3)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第①至段中常小兵的心理变化历程。
    4. (4) 文学评论小组要以“兵站”为关键词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提纲。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翱顿首:足下不以某卑贱无所可,先我以书。盛意不可以不答,故敢略陈其所闻。

    列天地,立君臣,亲父子,别夫妇,长幼,浃朋友,《六经》之旨也。浩乎若江海,高乎若邱山,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六经》之词也。创意造言,皆不相 , 故其读《春秋》也,如未尝有《诗》也;其读《诗》也,如未尝有《易》也;其读《易》也,如未尝有《书》也。故义深则意远,意远则理辩,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如山有恒、华、嵩、衡焉,其同者高也.其草木之荣,不必均也。如渎有淮、济、河、江焉,其同者出源到海也,其曲直浅深、色黄白,不必均也。

    《六经》之后,百家之言兴,老聃、庄周、屈原、孟子、荀况、贾谊、司马迁等,皆足以自成一家之,文学者之所师归也。故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传也。文理义三者兼并、乃能独立于一时,而不泯灭于后代,能必传也。

    吾所以不协于时而学古文者悦古人之行也悦古人之行者爱古人之道也。重其道,不可以不循其礼。古之人相接有等,轻重有仪。如师之于门人则名之,于朋友则字而不名。足下之书曰“韦君词、杨君潜”,足下之德,与二君未知先后也,而足下齿幼而位卑,而皆名之。韦践之与翱书,亟叙足下之善,故敢尽辞,以复足下之厚意。李翱顿首。

    (选自李翱《答朱载言书》,有删改)

    材料二:

    李翱常谓史官纪事不得实,乃建言:“大氏①人之行,非大善大恶暴于世者、皆访于人。人不周知,故取行状②谥牒③。然其为状者,皆故吏门生,苟言虚美,溺于文而忘其理。臣请指事载功,则贤不肖易见。如言魏征,记其谏争语,足以为直言;段秀实,但记倒用司农印追逆兵,笏击朱泚,足以为忠烈。不者,愿敕考功、太常、史馆勿受。如此可以传信后世矣。”诏可。

    (选自《新唐书·李翱传》,有删改)

    [注]①大氐:大抵。②行状:事迹。③牒:书籍。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吾所以A不协于时B而学古文者C悦古人之行D也E悦古人之行F者爱古人H之道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古代的交际礼仪;也常用于书信中作为敬辞。文中指后者。 B . “明长幼”中“明”与“在明明德”(《大学之道》)中第一个“明”含义不同。 C . “皆不相师”中“师”与“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中的“师”含义相同。 D . “但记其谏争语”与“但使龙城飞将在”(《出塞》)两句中“但”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翱认为有的文章蕴含的道理深厚,说理也很恰当,但语言没有文采,便不能被称为好文章,也就不能够流传久远。 B . 李翱主张尊古人之道,循古人之礼。他认为朱载言对韦君词、杨君潜直称其名的做法不合古礼,便批评了朱载言。 C . 李翱建议史官纪事时,对不是人人皆知的事要访问他人,应根据事实记载功绩,千万不能从行状谥牒中寻找信息。 D . 李翱认为段秀实倒持司农寺的印符追回了谋逆的士兵,用笏板打朱泚的记载,就足以说明段秀实为人忠诚刚烈。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韦践之与翱书,亟叙足下之善,故敢尽辞,以复足下之厚意。

      ②不者,愿敕考功、太常、史馆勿受。如此可以传信后世矣。

    5. (5) 作者在论证“创意造言,皆不相师”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山村美景。 B . 颔联对仗工整,“纵横”对“高下”,形象地表现出流水曲折、村居依山而筑的景况。 C . 颈联以声衬静,鸡鸣犬吠之声反衬出山村的宁静安谧,体现了村民生活的闲适。 D . 颈联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所营造的意境相似。
    2. (2) 本诗是诗人晚年罢相后退居金陵时所作,而《登飞来峰》作于诗人初人宦海之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诗人心境也有所不同,请结合两首诗的最后两句简要分析。
  •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及内心的悲愤的诗句是“”。
    2. (2)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两句,通过对思妇“卷”“拂”两个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其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3. (3) 《<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溪秀水,流韵潺湲;一条绿道,枝抚叶慰。这秀水,这绿道,依山势,就水形,宛若一对热恋的情人,你挽着我,我傍着你,彼此缠缠绕绕,不离不弃,一路蜿蜒而去。

    秀水名为永安溪,____,千年不枯,被浙江仙居人称为母亲河;绿道,是仙居人近年来打造的一条步行道,一路花树荫蔽,绿意盎然。在绿道上随意走一走,那浓浓的绿意释放出的负氧离子,____,足以让人们的心灵和肺叶像沐浴了一场清凉的春雨般酣畅。有人说,中国的北方是男人,南方是女子。看了与绿道同行的永安溪水与那绿润润的空气,我有些相信了。那蜿蜒的水,____,像____的江南少女,潺缓清澈的水波轻抚岸边,似纤细的手指梳理刘海儿。当你来到这根须扎进深深历史的仙居县,走进文化厚重的天姥山,眼前的风景美丽如画;每个人都会张开那双想象的臂膀,让心灵飞翔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A . 波涛汹涌  沁人心脾  顾盼多姿  翩翩起舞 B . 波光粼粼  沁人心脾  婀娜多姿  翩翩起舞 C . 波光粼粼  感人肺腑  顾盼多姿  闻鸡起舞 D . 波涛汹涌  感人肺腑  婀娜多姿  闻鸡起舞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当你来到这根须深深扎进历史的仙居县,走进文化厚重的天姥山,眼前的风景美丽如画,每个人都会张开那双想象的翅膀,让心灵飞翔。 B . 当你来到这根须深深扎进历史的仙居县,走进文化厚重的天姥山,面对眼前美丽如画的风景,每个人都会张开那双想象的臂膀,让心灵飞翔。 C . 当你来到这根须扎进深深历史的仙居县,走进文化厚重的天姥山,眼前的风景美丽如画,每个人都会张开那双想象的翅膀,让心灵飞翔。 D . 当你来到这根须深深扎进历史的仙居县,走进文化厚重的天姥山,面对眼前美丽如画的风景,每个人都会张开那双想象的翅膀,让心灵飞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冰箱”——冰鉴。冰鉴由青铜铸成,共有两层,其工作原理是依靠装在鉴内四周的冰块,使尊缶中的酒降温。

    清代,冰鉴发展成“冰箱空调一体机”,称为“冰桶”或“洋桶”,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成。桶内壁贴有锡箔,外面用铜片包襄,顶部的盖子还有小孔,在冷藏食物的同时向外散发冷气。

    光靠一个“小冰箱”制冷还远远达不到人们的需求,因此,“空调房”诞生了。先秦时期,就有挖地下室,再放入冰块避暑的窟室。到了汉代,就有多重降温的清凉殿,殿内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装冰块,还有仕女在一旁扇扇子。

    唐代,人们开始借助流水蒸发来降温。长安大明宫太液池南岸的一组宫殿建筑,也被称为“含凉殿”,跨河流而建,宫殿旁有一个大水车,把河水运到殿顶上,再沿屋檐流下,形成水帘,达到消暑降温的目的。

    不过“含凉殿”是达官贵人们的专属,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经济实惠的凉棚则是避暑的重要之物。

    1. (1) 下列句子中的“就”和文中加点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转眼间冬天将要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B . 有老虎就会有武松,有困难就会有英雄。 C . 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 D . 他十五岁就离开故乡,为革命事业呕心沥血。
    2. (2) 请给上面的材料拟写一个标题,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
    3. (3) 清代的“冰鉴”相比战国的“冰鉴”有了哪些方面的发展?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四、写作(60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材料二:

    从2012年到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走过了十一个年头,成果丰硕,惠及各国。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唯有携手前行,才能冲破迷雾。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呼吁的:“让我们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分享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机遇,为开创世界更加美好繁荣的未来共同努力。”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