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云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4-02-29 浏览次数: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我国城市的起源距今有3000多年了。我国很早就将水利工程的环境美学引入宫城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市政功能完备的城市,往往有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工程体系。例如,北京自金代至明代终于演化出流动的湖泊水体与规则宫城和市坊街道整合的城市格局,既体现了帝国都城的威严,又以湖光山色赋予城市以灵气和美感。

    其实,水资源条件作为重要的自然因素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已被重视,古代典籍中早已提出关于城镇规划的水利原则。《管子》蕴涵着丰富的水利规划内容,既从纲领上明确了城池建设是国之要务,又从细节上强调城址高程选择须取水之利、避水之害,城址位置选择应水源丰沛,引蓄得宜,城市整体规划宜遵循供排水综合功能具备的制度等。这些理论体现了因地制宜、顺势利导的主要原则,成为至今所知最早的自然城市理论。

    水利工程的兴建给一些都城留下了宛若银链的城市水道和碧波盈盈的园林陂池。这些水道和陂池互相贯通,可调节供排水量,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如今,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对传统城市水利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之后,城市市民的愿望就是有整洁优美的市容、良好的秩序,能够享受蓝天、碧水、绿树、花丛,看到更多的能代表城市精神和文化品位的东西。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念进行了反思,重新研究旧城市研究古代“自然城市”的风味,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以“创造优美城市环境”为宗旨的城市规划理论。对城市范围的河道整治除满足防洪、排涝、供水等目标外,将河道、水域看成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的重要载体,将河道建成城市特有的风景带和休闲旅游场所,改善生态环境,并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开发带。

    当前城市水利建设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支持。城市水利学是对城市的安全、经济、环境与水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并运用这些研究指导城市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这一理论要求既要研究城市水利的规律,又要根据城市水利的规律指导城市水利实践。此外,对各国之间城市水利问题与经验的横向比较研究,以及将古代城市水利的优秀成果联系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所进行的纵向比较研究,将会对研究工作的深入有重要帮助。

    城市的河道、水域历来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也蕴藏着城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常是现代城市体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我们不仅要保留前人留下的遗产,吸收古老的历史和优秀的东方文化中蕴藏的智慧,更要以完整的现代化城市结构丰富其内涵和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摘编自周魁一《论水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

    材料二: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一个致力于江河安澜的伟大构想,在这一刻成为现实2022年12月30日上午10时,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在巢湖岸边宣告主体工程正式实现试通水通航。

    引江济淮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供水范围涉及皖豫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受益范围7.06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5100多万,改善灌溉面积1800多万亩。

    关于引江济淮的构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近2000年前。三国时期,曹操曾试图沟通江淮水系,可在开挖过程中却“日挖一丈,夜长八尺”。“曹操运河”就此不了了之,然而沟通江淮的梦想却延续了千年。

    伟大工程诞生于伟大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引江济淮工程加速推进,不断创造新时代国家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审批建设新效率。根据规划,到2040年,引江济淮年均引江水量将达43亿立方米,相当于把两个巢湖输送到江淮之间和皖北、豫东地区。破解皖北和豫东地区发展难题,关键在水,这也是建设引江济淮工程的初衷之一。“从今往后,皖北和豫东数千万群众终于能‘共饮长江水’了!”在试通水通航现场,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引江济淮工程第二代设计者朱青激动地对记者说引江济淮工程的另一重大功能,是对我国高等级内河航运格局的极大完善。当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在安徽省内实现沟通,长三角地区的工农业产品可以顺利北上,北方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可以南下,对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安徽桐城、枞阳的菜子湖是引江济淮工程的必经通道,也是重要的候鸟栖息地。为严格保护候鸟栖息环境,引江济淮工程专门增加了约1.5亿元投资,将航道西移约1公里,远离鸟类集中分布区;结合微地形改造布设苦草、黑藻、范草等耐水植物,为候鸟提供优质栖息地。

    引江济淮工程还是我国布设鱼道最多的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安排了2.5亿元左右专项资金,为鱼类增设了5处鱼道,用于鱼类洄游。过鱼通道由原来的顺直平面布置,变为蜿蜒曲折、宽窄相间的仿生态布置,鱼道结构也由普通的混凝土结构调整为堆砌石生态结构。

    “曹操为什么挖不下去?就是因为膨胀土。膨胀土是一种遇水膨胀变形、失水收缩开裂的黏性土,民间将其形象描述为‘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中铁十局引江济淮项目总工程师刘绍云介绍,“面对膨胀土,我们总结形成了膨胀土河渠边坡水泥改性土换填施工工法等一系列新工法、新工艺,不仅提高了工效,还节约了资源。”

    水至福来。如今,长江水从枞阳引江枢纽汩汩流出,一路过长渠、钻涵洞、穿渡槽,跨越千年,终与淮河“牵手”,从此世世代代、永永远远滋养着这片广袤的土地。

    (摘编自丁一鸣、常河《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通航——长江淮河终“牵手”》)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城市出现很早,并且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就建立了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体系,北京的城市格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B . 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点如今已难以满足市民的城市生活需求,以“创造优美城市环境”为宗旨的城市规划理论逐步建立和完善。 C . 当前城市水利建设既要汲取古代典籍中的水利文化知识,又要学习现代城市水利学等科学理论,需要多方面纵横比较,深入研究。 D . 引江济淮水利工程突破了城市地域限制,连通皖豫,据规划,到2040年,工程试通水通航后年平均引水量将达到43亿立方米。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在强调水利建设的理论指导时,以下定义的方式介绍了“城市水利学”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B . 材料二的引江济淮工程惠及广大百姓,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是对材料一的中心论点的有力论证。 C . 材料二中“牵手”指的是在引江济淮工程的推动下,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一路过渠穿洞、跨越千年,实现双向会合。 D .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借助《管子》和“曹操运河”故事来行文,虽同属历史知识的运用,但所起的作用却不尽相同。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是( )
      A .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乘马》) B . “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措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管子·地图》) C . “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泄,因大川而注焉。”(《管子·度地》) D . “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土阆。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命之曰金城。”(《管子·度地》)
    4. (4) 水利是与江河、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人类活动。请结合材料,概括水利工程具体有哪些功能价值。
    5. (5) 《扬帆》杂志拟出版一期“中国水利”专栏,材料一为学术论文,材料二是新闻报道,身为编辑的你会选择哪篇文章向同学们介绍“水利”知识呢?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齐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齐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对涅维拉齐莫夫小声说。

        ①涅维拉齐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会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齐莫夫!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齐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齐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

    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齐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齐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惧怕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齐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

    涅维拉齐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注】①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1. (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主人公写贺信时,既尊称对方为阁下、父亲、恩人,又在心里骂他混蛋,表明他对收件人既爱又恨。 B . 文中主人公转述的“将军”“普罗什金”等人的事迹,暗示了沙皇俄国时代官场的黑暗腐败。 C . “钟声变得越来越响”,这里通过环境描写来暗示主人公因找不到出路,心中苦恼愈加强烈。 D . 主人公在值班室的大量内心独白表明他充满物质欲望,对现实生活强烈不满,可又无可奈何。
    2. (2)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句中,“凑”字既写出了主人公对外面生活的向往,又是为了表现室外环境嘈杂扰耳。 B . 第②句中“涌”字有力度,“涌”来的不只是复活节的钟声与春天的清新空气,还有诱惑。 C . 第②句中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室内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值班室内主人公内心的苦闷。 D . 第③句中,“只有”“还得”“每年都”等词或短语的运用,强化了人物情感的表现。
    3. (3) 对话是小说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请结合文中看门人与主人公的对话简要分析。
    4. (4) “蟑螂”这一意象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殿试中乙科。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至常,神宗崩,哲宗立,复朝奉郎、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轼旧善司马光、章惇。时光为门下侍郎,惇知枢密院,二人不相合,惇每以谑侮困光,光苦之。轼谓惇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播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惇以为然,光赖以少安。

    (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从官,不听。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 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轼言于朝,从之。

    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B . 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C . 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D . 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嘉祐,是宋仁宗的年号,“嘉祐二年”与“是月丁未”不同,后者是干支纪年。 B . 殿试,又称廷试、廷对,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由唐高宗创制,宋代始为常制。 C . 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D . 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才识兼茂,考试成绩卓异。殿试考中乙科;考试作策论六篇,文理很清晰;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只有吴育和苏轼达到。 B . 苏轼为人和善,巧妙化解矛盾。苏轼的老友司马光、章惇意见不合,章惇常常为难司马光,苏轼用许靖的事例说服了章惇,司马光才稍得安宁。 C . 苏轼宽严相济,认真执掌贡举。时逢大雪严寒,苏轼放宽对士子的禁约,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他巡视考场发现应试士人用语暧昧的,都奏请驱逐。 D . 苏轼科学决策,制止治水错误。苏轼刚到颍州,就派人准确测量,发现以前治水的计划有严重错误,就上报朝廷,及时叫停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②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

    5. (5) 宋高宗即位后,崇赠苏轼为太师。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明高宗这样做的理由。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种菜

    宋·苏辙

    久种春蔬早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

    菘葵经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饱食羹。

    强有人功趋节令,怅无甘雨困耘耕。

    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

    1. (1)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领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种下的菜种在干旱的天气里像被火烤坏了,不能生长出来。 B . 首句“久种春蔬早不生”与尾句“欲看年华上菜茎”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所呼应,结构紧密。 C . 本诗首、颔、颈三联中,前后两句皆为因果关系,前一句为因,后一句为果,设计独到,颇具匠心。 D . 本诗写种菜却为旱情所阻,全诗无一“旱”字,但句句与旱情相关联,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 (2) 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蝈蝈是昆虫“音乐家”中的佼佼者,其鸣声各异,有的高亢洪亮,有的低沉婉转,有的如潺漫流水,有的如疾风骤雨,声调或高或低,声音或清或哑,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虽然蝈蝈鸣唱声悦耳动听,但是只有雄性蝈蝈才会鸣唱,雌性蝈蝈是不会鸣唱的。

    2.4亿年前,蝈蝈就会发出高频鸣声,所以颜受古今中外文化名人及大众的青睐,形成①____的蝈蝈文化。《诗经》中的《草虫》《螽斯》等是世界上最早记载蝈蝈的文字。在商周时期,人们把蝈蝈称作“螽斯”,有“繁衍旺盛,多子多孙”的美好寓意。在宋朝,人们生活富足,开始养蝈蝈。到了清朝,人们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蝈蝈热”,许多皇帝都喜欢养蝈蝈。

    小小的蝈蝈从数亿年前的远古时期鸣唱至今,成为昆虫界的“音乐家”,无论是古代的帝王将相,还是现代的黎民百姓,都与它结下了②____。蝈蝈俗称“百日虫”,寿命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是它从不为短暂的生命而 ③____,而是平淡地不停鸣叫,用自己卑微的生命演绎生活的精彩。这种无惧世间坎坷、坦然面对生活的境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

    1. (1) 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表示特殊含义的一项是( )
      A . 在商周时期,人们把蝈蝈称作“螽斯”。 B . 到了清朝,人们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蝈蝈热”。 C . 蝈蝈俗称“百日虫”,寿命只有短短的三个月。 D . 小小的蝈蝈从数亿年前的远古时期鸣唱至今,成为昆虫界的“音乐家”。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构成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五、材料作文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道德经》有言“知止不殆”,意思是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巴金说:“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唯有前进。”“进”与“止”体现了古今哲人求学修业、立身处世的态度与智慧。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