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1-12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44分)
  • 1. 用楷书默写《七律•长征》诗的颔联、颈联。要求:行款整齐,书写工整,力求美观。
  • 2. 看拼音写汉字。

    pān dēng 

    sù jìng 

    dǐ yù 

    hōng míng 

    cēn cī 

  • 3. 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神惯注 排山倒海 唯妙唯肖 B . 斩钉截铁 自作自受 忘乎所以 C . 悬崖绝壁 汹涌澎湃 技高一筹 D . 别出心裁 硕大无朋 弄巧成拙
  • 4. 下面词语中的“筹”与“技高一筹”中的“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筹集 B . 略胜一筹 C . 筹划 D . 一筹莫展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景色,但二者表达情感不同。 B . 《开国大典》是按“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典礼开始——群众游行——阅兵式”的顺序展开的。 C .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D . 《穷人》中的环境描写既交代了背景,又突出了女主人的勤劳、善良的品质。
  • 6. 下列句子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静景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____ ,曲线是____,喧闹的城市是____,宁静的山村是____。

    ①婉转的美

    ②流畅的美

    ③古朴的美

    ④繁华的美

    A . ③④②①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③④① D . ②①④③
  • 7.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 )”
    A . 岁亦阳止 B . 心亦忧止 C . 岁亦莫止 D . 岁亦启止
  • 8.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句话中,“行己有耻”是指( )
    A . 举止有羞耻之心 B . 做事有耻辱感 C . 做人要有羞耻心 D . 行为符合道德标准
  • 9. 判断正误。
    1. (1) 《花之歌》这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 (2)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3. (3) 《丁香结》中作者借助丁香结抒发了面对困难要从容、豁达、积极向上的态度。
    4. (4) 阅读时我们可以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来选取适合的阅读方法和材料来完成阅读任务。
    5. (5) 科学家没推断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 10. 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名称。
    1. (1)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 (2)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

    3. (3)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 
    4. (4) 老班长看着我们,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微笑。 
    5. (5) 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 11. 根据要求写句子。
    1. (1)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旗帜飘拂的声音。(注意加点词,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句子)
    2. (2) 他在办公室窗户下等了半天,也没有见老师将没收的玩具扔出来,只能空手而归。(改为双重否定句)
    3. (3) 这次活动,我的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修改病句)
    4. (4) 仿写句子。

      例:“我是亲友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请以“雨”或“风”或“雾”任意一个用第一人称写句子。

  • 12. 根据知识积累填空。
    1. (1)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照 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为 的故事。
    2. (2) 《回乡偶书》中以儿童天真地问询表达诗人无限沧桑感慨的诗句是“。”
    3.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大风过后湖上美景的诗句是“。”
    4. (4) 《过故人庄》中期盼再次相聚的诗句是“。”
    5. (5) “君子讲求和谐统一,而不会人云亦云;小人只是盲从附和。”
    6. (6) 求之不得,。悠哉悠哉,
    7. (7)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 13. 扇面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文人墨客喜欢在扇面上题诗作画。请仔细观察,结合扇面和诗词填空。

    A.张志和《渔歌子》

    B.柳宗元《江雪》

    C.王维《山居秋暝》

    D.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A)

二、阅读与鉴赏。(26分)
  • 14. 阅读理解

    春风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处。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秀美,却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

    ⑤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

    1. (1) 快速阅读课文,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2. (2) 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

      来进行具体描写,济南的山给作者的感觉是 ;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 来进行具体描写,青岛的秋天给作者的感觉是 

    3. (3) 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的“狡猾”的意思是 。你觉得这个词用在这里的妙处是 
    4. (4) 本文是写春风的,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济南、青岛的秋天的美丽呢?试作简析。
  • 15. 阅读理解

    竹林人家

    ①江南竹乡,竹子之多,给人的印象似乎是那里除了竹,其他什么植物都不存在了。其实不是没有而是看不到。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A]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

    ②我们沿着一条路边是小溪的石子路深入竹海去。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见底。[B]忽然竹林中传来了女孩子们的欢笑声。那声音隐蔽在竹林深处,看不见人,声音却忽远忽近。向导说那一定是一群拾竹箬的女孩子们。茂密的竹林把路的上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

    ③穿过一处最密的竹海,我们便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在这里可以看得更远、更高。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那样密的竹林,简直找不出一点层次,仿佛整个大自然就是竹林构成的。

    ④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山麓的竹林上漫出缕缕轻烟。向导说,那里有村庄,我们竹海里的村庄可热闹呢。于是我们便向深藏在竹海里的山村进发。越山涧,过竹桥,爬石路,比想象的要远得多。后来逐渐地听到鸡鸭一类家禽的叫声,我们已经踏进村庄的街道上了。在路边,在空地上,在人家的门口,几乎全晾着新鲜的笋干,晒着黄色带着斑点的竹箬。

    ⑤竹乡里的房子,尽可能的用本地出产的竹材,栋梁是竹的,天棚是竹的,连板壁、地板、门窗也无一不是竹的。家家户户用的,不论家具和器皿全都是竹子做的,这是走进任何一家人家首先得到的鲜明、突出的印象。放眼望去,凳子和椅子、台子、凉床、碗橱、衣柜、茶几、摇篮、鸡笼和兔笼,还有斗笠和各种用具,全都是各种竹子制成的,接山泉用的水管是竹子,甚至穿的鞋子也是竹箬做的。在这样的人家里,我呼吸到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感到非常舒适。主人从门外抓一大把晾在匾箪里的盐笋干来招待我们,[C]又用山泉水沏上一杯碧螺春,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气息——事实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那份安闲,那份恬淡,真让人羡慕。

    ⑥回到城里,每当我紧张忙碌之时就会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仿佛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仿佛又看到了……

    1. (1) 仔细阅读短文,给短文命题目:
    2. (2) 阅读短文,说说作者笔下的江南竹乡有哪三方面鲜明的特色。

    3. (3) 作者移步换景,①②③段分别从不同的观景点描绘了不同的竹林景物,请写出相对应的观景点。

    4. (4) 文中对竹子的描写绘声绘色,形味俱备,请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描写角度。

      [A][B][C]

    5. (5) 语言品味。

      体会“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中“推”“涌”的表达效果。

三、习作与表达。(任选一题作文,30分)
  • 16.  习作与表达。

    ⑴蝉鸣一夏的灿烂,是地下数年的蛰伏;昙花一现的绝美,是无数日夜的等待。全红婵在杭州亚运会上夺得了女子10米跳台的冠军,举国赞扬。她的成绩背后是无数汗水和拼搏。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执着努力,奋勇拼搏的精神令人感动。 

    请结合生活实践,选取身边那些令你感动的人物,以“我为他(她)点赞”作文,注意写出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⑵生活中,有一些“声音”时时与我们相伴:父母的叮嘱、老师的教导、朋友的……你印象最深的“声音”是什么?它使你想起了哪些往事?又让你领悟到了哪些道理?请围绕自己最难忘的“声音”,选择合适的材料,写篇记事作文,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