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

更新时间:2024-01-08 浏览次数: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礼是有秩序的爱。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在漫长的进程中,以“地缘”关系为依据,以“亲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宗族——家族共同体,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范仲淹、司马光等大儒们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即通过哪种方式重建社会。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以程、朱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确定了家礼构想,目的是复兴宗子法,使朝廷有“世臣”。程子所立祭祀之法的本意是,祭祀的主体是士大夫的宗子,不是庶人。一个家族祭祖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祖先,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宗族大家族乃至族内小家庭之间的“亲亲”要求,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这种“亲亲”的基础上,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达到凝聚人心,团结族人,互爱互助的效果。这样,敬宗收族,使得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成为维持社会稳定、一统天下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而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生辰祭、忌日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宗族管理权力的合法性。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治不良行为。通过祠堂祭祀活动向后人宣讲孝悌忠信等伦理道德。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起就受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一种群体标准模式,向前人表达崇敬和哀思,为后人树立效法的楷模。

    (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祠堂作为我国乡村中的礼制性建筑,具有增强宗族血缘联系、规范社会礼制的功能。 B . 祠堂在以血缘为坐标的宗族关系中,通过拜祖敬宗与祭祖收族,从精神上团聚宗族。 C . 宗族通过祭祀活动来达到教育后人的目的,同时合法地管理宗族,惩戒违法子孙。 D . 祠堂可作为本族处理家族内部事务、树优立榜、赏勤罚懒、宣讲伦理道德的地方。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宗明义,指出祠堂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B . 文章第二段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展示了宗族的形成和祠堂的出现,阐释了祠堂祭祀蕴含的精神价值。 C . 文章第三段照应第一段阐述祠堂的功能,从祭祀先人的功能引出强化宗族观念、团结族人的作用。 D . 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阐释祠堂祭祀活动的内容,指出了祠堂对家族成员的榜样或约束作用。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所以中国古代乡村社会都存在祠堂。 B . 族人可以在春节、清明、冬至等传统节日时以及自己生辰之时来祠堂祭祀祖先,重温家训。 C . 古代社会宗族拥有一定的社会管理权,所以族人一旦违犯了族规,宗族就可以在祠堂中惩戒。 D . 由于祠堂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的产物,所以随着时代发展、文明进步,祠堂将会消失。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张秉贵出身贫农家庭,从10岁起就在资本家的工厂当童工,17岁到私营的德昌厚食品店学徒,受尽了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凌辱。新中国成立后,他翻了身,打心眼儿里感谢党和毛主席。1955年他刚到百货大楼时,认为只要为商店多销货、多卖钱,就是做好了本职工作,报答了党的恩情,因此他比较注意抓大号买卖。一次,有位农民顾客来买两块桃酥,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让这位顾客等了很长时间。顾客生气地质问他:“你是不是嫌我买得少,看不起我?”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张秉贵。党支部书记找他谈心,对他说:“过去资本家做买卖,目的是赚钱。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

    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这才算我们对革命事业有了一点儿贡献。”为了当好顾客的参谋,他不知费了多少心血去熟悉自己柜台里的商品。公休日,他到糖果厂去参观访问,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下班后,他又到医院向医生学习各种糖果的营养知识;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经过刻苦钻研,张秉贵的商品知识十分丰富,为群众服务也有更多的主动权了。

    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有时,当他累得额头渗满汗珠,顾客就按住秤盘说:“老同志,您先擦擦汗!”后边的也嚷道:“您喝口水,歇会儿再卖!”……这些热情的话,像一股股清泉涌进张秉贵的心田,他感到自己的心和顾客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摘编自林为民《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材料二:

    张师傅在财贸大会的发言中,最使我感动的是这一段:

    “在旧社会,我十岁当童工,十七岁到商店当学徒,那时候给资本家站柜台,是为了混碗饭吃。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受剥削,人格上还要受污辱,整天低声下气,提心吊胆。那些官僚老爷、太太小姐、兵痞流氓来买东西,稍不称心,我们就得挨骂。得罪了这些人,资本家就得叫我们‘卷铺盖’,整天像是踩着‘地雷’干活……”

    这时,我拿起笔来,向张秉贵同志笑着说:“我知道您是个忙人,我今天问您两个问题。第一是:请您把您解放前的生活仔细地说一说,让我好有点感性认识。”

    张秉贵同志也笑了一笑,用充满了回忆的目光看看我,说:“我是北京人,一家八口人,只靠我父亲每月六块钱的工资过活。我母亲难过地说,‘你们孩子们也自谋生活吧。’我的大哥就到十五间房一个卖烟卷、煤油的杂货店里去当了学徒。我从七岁就出去拣柴、挖野菜,那些野菜都是人家喂鸟的,我们每天就是吃那些野菜。我八岁就去‘打执事’,那就是遇有什么红白喜事,出殡的、娶亲的,我就带上红缨帽,穿上大褂子,去给背小鼓什么的。旧社会,这是实在没办法的人才干的,可是我还唯恐人家嫌我小,不要我。天没亮就出去,太阳落山才回来,每天只挣两个‘铜子儿’。十岁那年,我和三哥到天津的一所地毯作坊去当学徒。父亲本在天津给一个资本家看门,这时失业了。我们在作坊里是七个人睡在一个小炕上,挤得大家都得侧着身子睡。这屋里又没有灯,炕上的臭虫就多得不能提了。那时我先学的是绕毛线,绕来绕去地毛线都勒进手里去了,又流血又疼,只好用纸把手包起来再绕。资本家看见了就骂:你这是在绕毛球呢!他踢了我一脚,把我撵出来了。”

    “年初六,原在一个厂的一位师傅来找我说,‘小秉贵儿,你跟我去到榄杆市乾祥瑞织布厂当学徒吧。’这个厂的资本家姓牛,很毒辣,每天一到下半夜,就从柜房里出来,挺着大肚子,喊‘嘟一咋’,说是轰乌鸦呢,把我们都叫醒了。这时间比摇上班的铃还早一个钟头!”

    “我在那里呆了两年多,织一匹布挣两毛钱。十七岁上,我到米市大街的德昌厚食品店当了伙计,从一九三六年,直到一九五五年,十九年没动……以后我就到了百货大楼,这些事您全知道了。以前的这些事,折磨得我永远也忘不了旧社会的苦,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一个苦来一个甜呵!”

    说到这里,他停住了,我抬头望着他的从容而沉静的笑脸,我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敬佩!

    (摘编自冰心《颂“一团火”》)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张秉贵利用公休日、下班后的时间积极学习,刻苦钻研,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B . 冰心对张秉贵在旧社会的遭遇深感同情也非常好奇,所以采访的重点放在张秉贵在解放前的具体生活。 C . 张秉贵十七岁到德昌厚食品店,当了19年伙计,这期间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受剥削,人格上受污辱。 D . 张秉贵笑着回忆旧社会的经历,从容而沉静,可见,他感受到新中国的好,早已忘记在旧社会受的苦。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运用了对比手法,他在旧社会当童工学徒,备受压迫和欺凌,在新中国成立后做服务员,获得顾客的感激和尊重。 B . 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是一心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激励广大职工积极进取有重要意义。 C . 张秉贵售货服务热情周到,有感受到党的温暖,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觉悟提高,以及受到顾客的尊敬和爱戴等原因。 D . 两则材料都围绕着张秉贵这一中心人物来进行采访报道,抓住张秉贵“一团火”的精神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境界。
    3. (3) 张秉贵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经历,两则材料都有叙述,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简·爱(节选)

    【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那天,出去散步是不可能了。从午饭时起便刮起了冬日凛冽的寒风,随后阴云密布,大雨滂沱,室外的活动也就只能作罢了。

    我倒是求之不得。我向来不喜欢远距离散步,尤其在冷飕飕的下午。试想,阴冷的薄暮时分回得家来,手脚都冻僵了,还要受到保姆贝茵的数落,那情形委实可怕。

    此时此刻,伊丽莎、约翰和乔治亚娜都在客厅里,簇拥着他们的妈妈里德太太。她则斜倚在炉边的沙发上,身旁坐着自己的小宝贝们,一副安享天伦之乐的神态。而我呢,她恩准我不必同他们坐在一起了,说是她很遗憾,不得不让我独个儿在一旁呆着。

    客厅的隔壁是一间小小的餐室,我溜了进去。里面有一个书架,我从上面拿下一本书来,爬上窗台,缩起双脚,盘腿坐下,将红色的波纹窗帘几乎完全拉拢,把自己加倍隐蔽了起来。

    在我右侧,绯红色窗幔的皱褶挡住了我的视线;左侧,明亮的玻璃窗庇护着我,使我既免受十一月阴沉天气的侵害,又不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在翻书的间隙,我抬头细看冬日下午的景色,只见远方白茫茫一片云雾,近处湿漉漉一块草地和受风雨袭击的灌木,一阵持久而凄厉的狂风,驱赶着如注的暴雨,横空归过。

    我重又低头看书,那是本比尤伊克的《英国鸟类史》。内中写到了只有海鸟栖居的“孤零零的岩石和海岬”。那里,北冰洋掀起的巨大漩涡,咆哮在极地光秃凄凉的小岛四周。“广袤无垠的北极地带和那些阴凄凄的不毛之地,宛若冰雪的储存库。千万个寒冬所积聚成的坚冰,像阿尔卑斯山的层层高峰,光滑晶莹,包围着地极,把与日俱增的严寒汇集于一处。”导言中的这几页文字,与后面插图相配,使兀立于大海波涛中的孤岩,搁浅在荒凉海岸上的破船,以及透过云带俯视着沉船的幽幽月光,更加含义隽永了。

    打扰来得很快,餐室的门开了。

    “嘘!苦恼小姐!”约翰·里德叫唤着,随后又打住了,显然发觉房间里空无一人。

    “幸亏我拉好了窗帘,”我想。我真希望他发现不了我的藏身之地,可惜伊丽莎从门外一探进头来,就说:

    “她在窗台上,准没错。”

    我立即走了出来,因为一想到要被约翰硬拖出去,身子便直打哆嗦。

    “什么事呀?”我问,既尴尬又不安。

    “该说:‘什么事呀,里德少爷?’我要你到这里来。”他在扶手椅上坐下,打了个手势,示意我走过去站到他面前。

    约翰是个十四岁的学生,比我大四岁,约翰对母亲和姐妹们没有多少感情,而对我则很厌恶。他欺侮我,虐待我,经常如此,弄得我每根神经都怕他。有时我会被他吓得手足无措,因为儿时他的恐吓和欺侮,我无处哭诉。佣人们不愿站在我一边去得罪他们的少爷,而里德太太则装聋作哑,儿子打我骂我,她熟视无睹。

    我对约翰已惯于逆来顺受,因此便走到他椅子跟前。他二话没说,猛然间狠命揍我。我一个踉跄,从他椅子前倒退了一两步才站稳身子。

    “你躲在窗帘后面干什么?”他问。

    “在看书。”

    “把书拿来。”

    我走回窗前把书取来。

    “你没有资格动我们的书。妈妈说的,你靠别人养活你,你没有钱,你爸爸什么也没留给你,你应当去讨饭,而不该同像我们这样体面人家的孩子一起过日子。现在我要教训你,让你知道翻我们书架的好处。滚,站到门边去,离镜子和窗子远些。”

    我照他的话做了,起初并不知道他的用意,但是他把书举起,立起身来摆出要扔过来的架势时,我一声惊叫,本能地往旁边一闪。可是迟了,那本书已经扔过来,正好打中了我,我应声倒下,脑袋撞在门上,碰出了血来,疼痛难忍。

    他向我直冲过来,我只觉得他抓住了我的头发和肩膀,我觉得一两滴血从头上顺着脖子淌下来,感到一阵热辣辣的剧痛。这些感觉一时占了上风,我不再畏惧,而发疯似地同他对打起来。我不太清楚自己的双手到底干了什么,只听得他杀猪似地嚎叫着。他的帮手近在咫尺,伊丽莎和乔治亚娜早已跑出去讨救兵。里德太太上了楼梯,来到现场,后面跟随着贝茜和女佣艾博特。她们把我们拉开了,我只听见她们说:

    “哎呀!哎呀!这么大的气出在约翰少爷身上!”

    “谁见过那么火冒三丈的!”

    随后里德太大补充说:

    “带她到红房子里去,关起来。于是,马上就有两双手按住了我,把我推上楼去。”

    (有删改)

    【注】文中的“我”是主人公简·爱。她从小父母双亡,被舅舅里德收养。故事开始时舅舅已经去世,简和舅妈一家生活在一起。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里德太太不让简待在客厅,后来约翰打骂简,她也袒护儿子,并惩罚简。这些情节表现出她对简的不友善。 B . 文中多次用狂风、暴雨、冰雪、孤岩等意象来描写窗外的凄风苦雨,以此暗示简即将面临不幸的遭遇。 C . 里德太太一家坐在客厅里安享天伦之乐,与简独自躲在窗台上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 . 保姆贝茜虽是仆人,但却是虐待简的帮凶,这在前文有伏笔。她和女佣艾博特最后遵从里德太太的命令,将简关了起来。
    2. (2) 简为什么会躲在窗台上读书?作者借《英国鸟类史》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简的哪些心理感受?请简要概述。
    3. (3) 文中用了大量篇幅写约翰对简的殴打,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脏私,忠贤暨共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 .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 .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 .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 . 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 . 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D . 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吏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 . 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C . 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D . 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②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 5. 古代诗歌阅读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 . “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 . “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 . 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2. (2) 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 6.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是诗人从梦中惊醒后看到眼前只有枕席而产生的关于人世间的联想。
    2. (2) 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两句,与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出一辙。
    3. (3) 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如果一味赂秦求保,就会陷入“”的恶性循环之中,国家难免灭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语言文字运用Ⅰ

    《桃花源记》用娓娓动听的讲述,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清晰地隔离开来。就时间论,桃花源中人的祖先为“避秦时乱”而躲进这里,其实也就躲开了世俗年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间在这里停止了,历史在这里消失了,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可笑的落伍和背时,但刚想笑,表情就会凝固。人们反躬自问:这里的人们生活得那么怡然自得,外面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意义?于是,①____,而是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这种嘲笑,把人们习惯于依附着历史寻找意义的惰性,颠覆得惊心动魄。就空间论,桃花源通过三种方式更是与人们所熟悉的茫茫尘世切割得非常彻底。第一种方式是美丑切割。这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那位渔人是惊异于美景才渐次深入的。这就是说,即便在门口,它已经与世俗空间在美丑对比上势不两立。第二种方式是和乱世切割。其实,即使是普通民众,也总是与试图摆脱平常状态的功利竞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②____,就是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没有了外界,也就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第三种方式叫“不可逆切割”。桃花源的独自美好,容不得异质介入,永久地消失于被重新寻找的可能性之外。借此划出一条界限,桃花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士天地,那些以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也不能触及它。

    1. (1) 下列各项中的冒号用法和文段中“人们反躬自问:”中的冒号用法一致的是(   )
      A . 这项人类社会活动兼有一系列特有的专业特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思想理论性与行为艺术性。 B . 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C . 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错误! D . 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2. (2) 请把文段中画线句子改写成以“‘高人’”为开头的句子,要求保持句意不变,语言连贯、通顺。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8. 语言文字运用Ⅱ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①____,我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②____。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③____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增。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原因。
四、写作(60分)
  • 9. (2022高二下·历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本为“加”,结果却是“落后受损”,实为“减”;谦逊虚心本为“减”,但结果是“进步受益”,表现为“加”。可见,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是为了更好地加;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