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寒假作业(二)

更新时间:2023-12-31 浏览次数:16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3九上·小榄期中) 在古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这说明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A . 都位于大河流域 B . 都建立严格等级制度 C . 都发展农业经济 D . 都利用宗教神化王权
  • 2. (2022九上·榆树月考) 据《政事论》叙述:“雅利安人进入五河流域分成部落时,形成了农村公社。……随着以职业世袭和内婚制为特征的种姓制度的形成,两者的关联越来越密切,种姓制度在农村公社中发挥了强大而持久的作用。”这种现象发生在(    )
    A . 古埃及 B . 古代印度 C . 古希腊 D . 古罗马
  • 3. “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 无一不是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带有许多共同点;同时,⋯⋯毕竟是在不相同的区域内成长起来的,因而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 据此可知( )
    A . 人类文明最初诞生于两河流域 B . 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明的发展 C . 文明成长呈现地域性与世界性 D . 文明起源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 4. (2020九上·麻城月考) 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动机和行为与人类别无二致,只是他们比现实中的人更为俊美健硕或性感魅感。这说明古希腊神话(    )
    A . 是商品经济发达的结果 B . 迷信色彩十分浓厚 C . 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 D . 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 5. (2023九上·翁源期中) 英国历史学家彼德·弗兰科潘指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速度和广度令人难以置信,影响更深远的一点是:尽管常常被人们忽视他留在身后的巨大遗产以及古希腊文明与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文明的交汇融合。这段话说明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
    A . 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 . 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 C . 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D . 征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
  • 6. 苏格拉底说:“它把权力交给所有公民,不需要国家统治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该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使用强术和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以下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全体雅典人均可参与国家管理 B . 雅典民主政治忽视了统治者的能力和品德 C . 雅典注重对公民知识和道德上的培养 D . 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
  • 7. (2019九上·芜湖月考) 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最为平和、最为持久”说明罗马法(    )
    A . 维持了罗马帝国统一 B . 巩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C . 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 D . 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
  • 8. (2023九上·小榄期中) 近代翻译家严复在《原富》一书中把“feudalism”翻译为“拂特之制”,进而解释为“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故地大民众者,王力不足以御临之也”。下列符合“拂特之制”的是 ( )
    A .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B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D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 9. 中世纪初期,当罗马帝国的西半部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成为支离破碎的众多王国时,东半部却顶住了冲击继续存在了一千年,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攻破。此材料描述的国家是(   )
    A . 波斯帝国 B . 亚历山大帝国 C . 罗马帝国 D . 拜占庭帝国
  • 10. (2023九上·永康月考) 红十字是舍己救人的记号,医院和红十字会都用它作为标记。但是,在古代它曾是一个残酷的刑具,于耶稣被钉死之后成为赎罪的象征。下列宗教与红十字有关的是(    )
    A . 佛教 B . 道教 C . 伊斯兰教 D . 基督教
  • 11. (2023九上·小榄期中) 646 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 ”,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 。这说明日本( )
    A . 开启了幕府统治时代 B .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 . 谋求对等的中日关系 D .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 12. (2023九上·德惠期中) “通过伊斯兰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联合起来,并通过征战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以上评论的是( )
    A . 罗马帝国 B . 拜占庭帝国 C . 阿拉伯帝国 D . 查理曼帝国
  • 13. (2023九上·沭阳) 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他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阿拉伯帝国实行怎样的统治( )
    A . 神权统治 B . 奴隶主贵族统治 C .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D . 资产阶级统治
  • 14. (2023九上·小榄期中)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出现了下图所示的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 ( )

    A . 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 . 地圆学说被充分证实 C . 欧洲列强进行殖民扩张 D . 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 15. “一些西欧商人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手艺人。在支付原材料和雇佣 人力上压低价格,出售产品时抬高价格,以确保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材料反映当时西欧(   )
    A . 封建行会的发展 B . 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C . 工长制度逐步形成 D . 庄园经济的兴起
  • 16. (2023九上·番禺期中) “地理大发现是世界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世界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该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
    A . 历史背景 B . 重要影响 C . 主要过程 D . 必备条件
  • 17.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护国主)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指( )
    A . 查理一世      克伦威尔 B . 路易十六      罗伯斯庇尔 C . 查理二世      克伦威尔 D . 路易十六      詹姆士一世
  • 18. (2023九上·顺德月考) 18 世纪末,西班牙政府加强了边境管制措施,以防止法国的著作涌入。西班牙首相佛罗里达布达卡伯爵提出了“防疫带 ”的概念,他说:“法国的大火会像瘟疫一样不断蔓延,并伺机借助媒介穿越边境。”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欧洲政府以隔离政策防范疫情 B . 资产阶级确立了在欧洲的统治 C . 法国大革命冲击了欧洲封建君主制 D . 欧洲各国在外交上孤立拿破仑帝国
  •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而马克思主义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精神武器,其诞生的标志是( )
    A . 《资本论》的完成 B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 巴黎公社的建立 D . 第一国际的成立
  • 20. 1830 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正式开通, 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客运铁路。它展示了机械牵引的优越性,也带动了英国的筑路热潮。“机械牵引的优越性”得益于( )
    A . 电力能源开发应用 B .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 . 蒸汽机的改良 D . 应用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九上·永康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19世纪古文字学家破译的古老文字。

    材料二: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希腊化各国的君主改变了以往东方宫廷和国库贮藏巨额金银的习惯,将大量金银铸成货币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合东西方特色的新兴经济…… 

    材料三: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四: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往返,那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1. (1) 材料一的“古老文字”是哪一亚非古国的文字?请再列举一项该古国的典型文明。
    2. (2) 写出材料二中“远征”事件的名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希腊化世界”产生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点。
    4. (4) 指出材料四中“奔波往返”者是什么人?并列举出一个他们“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例子。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文明交往的认识。
  • 22. (2023九上·顺德月考) (全国视野)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 年,“效法英国 ”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 1830 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
    3. (3) 根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 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