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24-01-20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NH4Cl与ZnCl2溶液可作焊接金属时的除锈剂 B . 飞秒化学技术可跟踪和检测化学反应中某些寿命极短的中间体或过渡态 C . Na2S用作工业废水中Cu2+、Hg2+的沉淀剂,是利用了其还原性 D . 把Cr、Ni加入普通钢中制成不锈钢可增强抗腐蚀性
  • 2. 工业上为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2+ , 可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或通入)试剂X和Y,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则下列X、Y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A . Cl2、Na2CO3 B . H2O2、MgCO3 C . 空气、NH3·H2O D . O2、Fe2O3
  • 3.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进行酸碱反应中和热测定

    B.往铜牌表面镀银

    C.用滴定法测量KI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D.采集压强数据判断电化学腐蚀类型

    A . A B . B C . C D . D
  • 4. (2020高二上·启东期中)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 、Cl- B . 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 C . =1×10-13mol/L的溶液中: 、Ca2+、Cl- D . 水电离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K+、Na+
  • 5.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正丁烷(g)异丁烷(g)  ΔH<0,则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 B .    , 则的燃烧热为 C .    , 则稀和稀完全反应生成时,放出热量 D .     , 则
  • 6. 牙釉质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酸钙[Ca5(PO4)3OH],在牙齿表面存在着如下平衡:Ca5(PO4)3OH(s)5Ca2+(aq)+3PO(aq)+OH-(aq)Ksp=6.8×10-37mol9•L-9 , 已知Ca5(PO4)3F的Ksp=2.8×10-61mol9•L-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残留在牙齿上的糖会发酵产生H+ , 使羟基磷酸钙沉淀溶解平衡右移,破坏牙釉质 B . 按时刷牙可减少食物残留,从而减少有机酸的产生,防止腐蚀牙齿 C . 用含NaOH的溶液漱口,可使平衡左移,保护牙齿 D . 含氟牙膏使Ca5(PO4)3OH转化为更难溶的Ca5(PO4)3F,促进牙齿表面矿物质的沉积,修复牙釉质
  • 7. 贮备电池主要用于应急救援和武器系统。Mg-AgCl电池是一种可被海水激活的贮备电池,电池总反应为Mg+2AgCl=MgCl2+2A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放电时电子由Mg经海水移动到AgCl B . 若将镁换成锌,该装置将不能构成海水原电池 C . 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D . 正极反应为Ag+e=Ag
  • 8.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AgCl固体滴加饱和Na2CrO4溶液,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Ksp(Ag2CrO4)<Ksp(AgCl)

    B

    向含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用pH试纸分别测定同等条件下NaClO溶液和CH3COONa

    溶液的pH,前者pH值较大

    Ka(CH3COOH)> Ka(HClO)

    D

    向一定浓度的Na2S2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溶液变浑浊

    盐酸将Na2S2O3还原为S单质

    A . A B . B C . C D . D
  • 9. 液氨中存在类似水的微弱电离:。某温度时,液氨的离子积 , 若规定 ,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纯液氨中: B . 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液氨的量,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C . 该温度下,液氨的pN=15 D . 该温度下,向液氨中加入固体,液氨中的乘积不变
  • 10. 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①CH3COOH(aq);②NaOH(aq);③CH3COONa(aq),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中 B . ②③稀释相同倍数,变化较大的是③ C . ①③等体积混合以后, D . ①②等体积混合后水的电离程度比①③等体积混合后水的电离程度大
  • 11. 已知2H2O(l)=2H2(g)+O2(g)  ∆H=+571.0 kJ·mol1 , 两步热循环制H2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过程I:2Fe3O4(s)=6FeO(s)+O2(g)  ∆H =+604.8 kJ·mol1

    过程II:H2O(l)+3FeO(s)=Fe3O4(s)+H2(g)  ∆H II

    A . 该制氢过程中FeO为催化剂 B . 整个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只存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 . 过程II在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反应 D . 根据盖斯定律∆H I+∆H II=0
  • 12. 由γ-羟基丁酸生成γ-丁内酯的反应为HOCH2CH2CH2COOH+H2O。在25℃下,γ-羟基丁酸水溶液的初始浓度为0.180 mol·L1 , 测得γ-丁内酯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图所示:

    t/min

    21

    50

    80

    100

    120

    160

    220

    c/ mol·L1

    0.024

    0.050

    0.071

    0.081

    0.090

    0.104

    0.116

    0.132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50~80 min内,以γ-丁内酯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7×104 mol·L1·min1 B . 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5 C . 120 min时γ-羟基丁酸的转化率为50% D . 为提高γ-羟基丁酸的平衡转化率,除适当控制反应温度外,还可采用的措施是及时分离出γ-丁内酯
  • 13. 常温下,Ag2S与CuS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Ksp(Ag2S)=1029.2 B . 向含CuS沉淀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饱和溶液,Ksp (CuS)减小 C . 若Z点为Ag2S的分散系,ν(沉淀)>ν(溶解) D . CuS(s)+2Ag+(aq)Ag2S(s)+Cu2+(aq)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 14. 我国十大科技突破-海水直接电解制H2 , 其工作原理如图(防水透气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b为电解池的阴极 B . a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C . 去除透气膜,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变 D . 电解池工作时,海水侧的离子浓度理论上逐渐增大
  • 15. 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数据,N≡O键:;Cl-Cl键:;Cl-N:;N=O: , 则反应的ΔH为 (ClNO的结构式为Cl-N=O)(   )
    A . (289-2a) B . (a-243) C . (2a+341) D . (896-2a)
  • 16. 恒容高压氢气氛围中CO在铑基催化剂表面主要发生反应为2CO(g)+4H2(g)C2H5OH(g)+ H2O(g),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k c2(CO),其中k为速率常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充入CO的量越多,平衡体系中C2H5OH的浓度越大 B . 在该体系中继续充入H2可提高反应速率 C . 在该体系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可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 . 对铑基催化剂进行改良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催化效率
  • 17. 25℃时,将25 mL 12 mol·L1的盐酸与100 mL 2 mol·L1 NaOH溶液混合后,再稀释至200 mL,该溶液的pH为(已知:lg5=0.7)( )
    A . 0.3 B . 1.3 C . 0.7 D . 1.7
  • 18. 在体积均为2 L的恒温密闭容器1、2中,同时充入1 mol Cl2(g)和1 mol PCl3(g),在起始温度不同的条件下发生反应:PCl3(g)+Cl2(g)  PCl5(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起始反应温度:容器1>容器2 B . 平衡时压强:容器1<容器2 C . 容器2中达到平衡时PCl5产率为80% D . 其它条件不变,3min后向容器1中再充入1 mol PCl5(g),达新平衡后PCl3(g)的体积分数减小
  • 19. 我国科研团队研制出以K-Sn合金(均为0价)为负极的可充电“K-CO2”电池,碳纳米管作正极,放电反应为4KSn+3CO2=2K2CO3+C+4Sn,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放电时电流从碳纳米管流向K-Sn合金电极 B . 放电时,每消耗19.5 g K,理论上可吸收8.4 L CO2(标准状况) C . 该电池的电解质可为KOH水溶液 D . 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2−4e=3CO2
  • 20. 四氯金酸()由王水和纯金反应制得,可用于工业元件的镀金。常温时,用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mL0.1mol/L的溶液,滴定过程中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T、NaOH溶液体积V(NaOH)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常温时,四氯金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 B . n点溶液中, C . p、n、q三点对应的水解平衡常数: D . p点对应的溶液中,
二、非选择题(包含5个大题,共60分)
  • 21. 食醋(约含3%~5%的CH3COOH)、纯碱(Na2CO3)和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 (1) 醋酸(CH3COOH)属于电解质(填“强”、“弱”或“非”),在84消毒液中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强其杀菌、消毒的能力,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2. (2)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3. (3) 将少量纯碱溶液滴入醋酸溶液中,溶液中 的值变化趋势为(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 (4) 常温下,pH=4的醋酸溶液与pH=10的纯碱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之比为
  • 22.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能准确检测某香菇中添加剂亚硫酸盐含量的方案,实验装置如下图:

    ①三颈烧瓶中加入10.00 g研碎的香菇样品和一定量的水;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水、34滴淀粉溶液,预处理后充分搅拌。

    ②持续通入氮气,再加入过量磷酸,加热并保持混合液微沸,同时用碘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内溶液。

    ③重复测定23次,至终点时滴定平均消耗了0.0100 mol·L1碘标准溶液1.30 mL。

    ④空白实验:不加香菇,在三颈烧瓶和锥形瓶中仅加等量蒸馏水,重复以上实验,滴定消耗了0.10 mL碘标准溶液。

    1. (1) 仪器a的名称为
    2. (2) 仪器b的使用步骤:检漏、、装液、调“0”、滴定。
    3. (3) 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
    4. (4) 已知:Ka1(H3PO4)=6.9103 , Ka1(H2SO3)=1.4102 , Ka2(H2SO3)=6.0108 ,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加入H3PO4后加热能够生成SO2的原因
    5. (5) 该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为mg·kg1(以SO2计)。若滴定前未排尽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 (6) 该小组查阅文献得知香菇中还含有微量的二价铁,设计实验利用K3[Fe(CN)6]溶液对其进行检验,该反应的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23. 工业上常用天然二氧化锰粉与硫化锰矿(含Fe、Al、Mg、Ni、Si等的氧化物杂质)制备MnSO4 , 其工艺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常温下,MnCO3的溶度积Ksp=2.110-11 , 当c0(Mn+)≤ 1.010-5 mol·L-1时该离子已沉淀完全。

    资料2:相关金属离子 [c0(Mn+)=0.1 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Mn2+

    Fe2+

    Fe3+

    Al3+

    Mg2+

    Ni2+

    开始沉淀的pH

    8.1

    6.3

    1.5

    3.4

    8.9

    6.9

    沉淀完全的pH

    10.1

    8.3

    2.8

    4.7

    109

    8.9

    1. (1) “滤渣1”含有S和;“溶浸”中二氧化锰与硫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氧化”中添加适量的MnO2的作用是
    3. (3) “调pH”只除去铁和铝,溶液的pH范围为
    4. (4) “除杂1”的目的是除去Ni2+ , “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
    5. (5) “除杂2”的目的是生成MgF2沉淀除去Mg2+ , 若溶液酸度过高,Mg2+沉淀不完全。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
    6. (6) Mn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温下,向溶液中加入NH4HCO3溶液使Mn2+完全沉淀,则混合溶液中浓度不低于mol·L-1
  • 24. 重铬酸铵[(NH4)2Cr2O7](M=252 g·mol1)常用作分析试剂、催化剂及媒染剂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重铬酸铵的一些性质及组成进行探究。已知:+ H2O2+2H+。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重铬酸铵样品,滴加足量6 mol·L1 NaOH溶液,振荡、微热。产生的现象是
    2. (2) 为探究重铬酸铵的分解产物,按下图连接好装置,在A中加入2.52 g重铬酸铵样品进行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通入N2的主要目的是

      ②实验过程中,若发现加热温度不够,如何改进?

      ③C装置的作用是。加热A至恒重,观察到B中固体由白变蓝,D中酚酞溶液不变色,同时测得A中剩余固体1.52 g、B增重0.72 g,另外分解产物中还含有N2 , 则重铬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为探究溶液酸性增强对铬(VI)盐溶液氧化性或Na2SO3溶液还原性的影响,该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继续实验(已知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K闭合时,记录电压。

      b.向U型管左侧溶液中滴加硫酸至pH=2后,电压增大了y。

      c.继续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硫酸后,无气体逸出,电压几乎不变。

      ①上述实验得出结论:;酸性增强,对Na2SO3溶液还原性几乎无影响。

      ②有同学认为: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强,溶液中O2的氧化性增强也会使电压增大。补做实验:U型管左管中改为盛放溶液;然后向左管中滴加硫酸至pH=2后,测得电压增大了z,若zy(填“>”、“<”或“=”),则证明实验结论不受影响。

  • 25. 从CO2捕获技术应用中分离出CO2 , 作原料气体来合成基础化工品是很有前景的方法。
    1. (1)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与氢气在某催化剂作用下可以还原为甲醇,该反应如下:CO2(g)+3H2(g)CH3OH(g)+H2O(g)。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用*标注,如*CO2表示单个CO2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图中*H已省略)。

      ①上述合成甲醇的反应过程中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该过程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③有利于提高平衡时CO2转化率的措施有(填字母)。

      a.使用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    d.升高温度

    2. (2) 在催化剂(Ni/xMg)作用下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还可以还原为甲烷,反应如下CO2(g)+4H2(g)  CH4(g)+2H2O(g)。以5 mol H2和1 mol CO2为初始原料,保持总压为P0发生反应,不同温度下在相同时间测得CO2的转化率如图。

      ①三种催化剂(Ni/xMg)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使用Ni催化反应1.2 min达到A点,化学反应速率v(H2)=g∙min-1。

      ②下列表述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v(H2)=2v(H2O)    b.气体压强不变    c.气体总质量不变    d.气体总体积不变

      ③B点的平衡常数Kp计算式为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 (3) 催化电解吸收CO2的KOH溶液(主要溶质为KHCO3)可将CO2转化为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随电解电压的变化阴极产物也发生变化。

      ①当电压较低时,电解过程中没有含碳产物生成,阴极主要还原产物为

      ②当电压较高时,电解生成C2H4和HCOO消耗的电量之比为3:1,则C2H4和HCOO物质的量之比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