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襄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

更新时间:2024-01-08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 1. 在八年级第一课的学习心得中,小芸写道:“在学校,我是踏实认真的好学生;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暖心‘小棉袄’;将来走上社会,我将成为一名医生,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由此可见( )
    A . 人的身份是多变的,无法确定 B . 社会关系要从不同的角度、依据相同的标准来划分 C . 孝亲敬长、服务社会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 D .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 2. (2021八上·月考) 从古代的“同砚”“砚台”“窗友”“同门”“同窗”“同席”到今天的同学、学友、书友、校友、学长,这些社会关系的确立都是基于(   )
    A . 血缘关系 B . 法律关系 C . 地缘关系 D . 业缘关系
  • 3. 亲社会行为常常表现为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下列体现亲社会行为的是( )
    A . 小辉坚持每周放学后,去帮助小区的留守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B . 小七总喜欢在小区的围墙上画画 C . 鹏鹏常常去小区的业主书屋看课外书 D . 明明学习刻苦,成绩名列前茅,但不愿意搭理其他同学
  • 4. 一支由“居委会+中学生”构成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小组走进社区,向居民宣传反诈骗知识,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软件,提高居民的防诈骗能力,以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中学生参与社区反诈骗宣传活动(     )

    ①利于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

    ②能够影响他人,共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③能够杜绝社区居民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④有助于服务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5. 有人认为: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而没有门槛的发言权很容易放大自我,忽视别人的存在。“任性”的发言,可能会埋下不友善的种子。下列对这个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在网络交往中,我们是自由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用考虑他人的感受

    ②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

    ③互联网是虚拟世界,对一些放大自我、“任性”的发言,不要太在意

    ④网络跟帖发表意见时,应具有严格的法治观念和向善的道德意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6.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在网络生活中符合这一基本准则要求的是( )

    ①不侮辱他人人格,不利用网络进行诈骗活动

    ②不制造和传播谣言

    ③不泄露他人隐私

    ④不恶意攻击他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7. (2020·黔西南) 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鱼儿说,自由就是在河水里欢快地嬉戏;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根长线在空中飞舞;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握好方向盘,按交通规则行驶。这说明(    )
    A . 自由和规则毫无关系 B . 规则是对自由的束缚 C . 自由和规则相互冲突 D . 规则是对自由的保障
  • 8. (2021·内江模拟) 据《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与友人外出,因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这个故事教育我们(    )
    A . 要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 B . 不遵守规则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C . 遵守规则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 D . 遵守规则需要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9. (2022七下·江源月考) “珍惜自己的感情是一种修养,尊重别人的感情是一种美德。珍惜自己的感情,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尊重别人的感情,别人会更怜惜与你的交往。”这说明在与人交往中(    )
    A . 学会尊重非常重要 B . 要学会承担责任 C . 建立纯洁的友谊很重要 D . 学会珍惜自己比尊重他人更重要
  • 10.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格言启示我们( )
    A . 在社会生活中要举止文明,态度亲和 B . 善语结善缘,在交往中要语言文明 C . 对任何人都要好言相待 D . 在交往中要仪表端庄,注意个人形象
  • 11. (2018·福建) 一位环卫阿姨将自己带的鸡蛋早餐让给盲人乞讨者,还将鸡蛋剥了壳喂给他吃。这一画面恰巧被记者拍摄并准备报道。以下选项最适合作为报道主题的是(    )
    A . 与人为善平等待人 B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 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 12. 阅读下列概念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3. 28岁的重庆男子冯某乘坐四川航空公司某航班从重庆飞往北京。当飞机落地停稳后,冯某见前面排队下机的人多,便擅自打开安全门,导致逃生气囊滑梯打开。经过调查取证,机场警方依法对涉嫌损坏移动航空设施的冯某处以15日行政拘留。冯某的行为属于( )
    A . 民事违法行为 B . 刑事违法行为 C . 行政违法行为 D . 严重违法行为
  • 14.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俗话告诉我们( )
    A . 不良行为就是违法,违法就是犯罪 B . 小错必然铸成大错,违法必然走向犯罪 C . 勿以恶小而为之,远离不良行为,塑造良好品行 D . 偷针和偷金都具有相同的社会危害性
  • 15. 学习完《做守法公民》的有关知识后,飞飞做了如下知识卡片,其中不正确的是( )

    ①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②犯罪的特征: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

    ④刑罚: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拘役;附加刑——罚款、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45分)
  • 16. 【社会生活很绚丽】

    材料一:有人这样比喻:社会就像一棵大树,我就是其中一片树叶;社会是浩瀚的星空;社会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我就是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

    材料二:八年级学生佳怡和几个好朋友到当地的福利院做志愿者。他们打扫庭院、给老人端水洗头发、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为老人们读新闻……当有人问他们累不累?他们说:“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虽然有点累,但我的内心是快乐的。”

    1. (1) 阅读材料一回答: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一的话语中所蕴含的道理。
    2. (2) 阅读材料二回答: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举两个)?谈谈你的收获。
    3. (3) 佳怡和她几个好朋友的行为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养成这种行为?
  • 17. 网络生活新空间

    网络是把双刃剑。互联网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大大节约了成本,而且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互联网也暗藏急流和险滩,暗礁陷阱也时时起波澜。

    1. (1) 阅读上述材料,请你说说网络是如何丰富日常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各答2条。
    2. (2) 请你列举一些网络中的暗礁陷阱。
    3. (3) 绚丽多彩的互联网,丰富、便利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同时,也考验着我们的自律与理性......请你谈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如何成为网络生活的主人?
  • 18. 【遵守规则需自觉】

    材料一:我的爸爸在工厂上班,他总是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按岗位要求完成任务,演出时大家都很安静,退场时也很有秩序。

    材料二:有人说:“自由和规则就像孪生兄弟。”

    材料三:小慧同学在上学路上发现了一个不好的现象:“上学、上班高峰时,有不少行人在红灯亮着时过斑马线。”

    1. (1) 阅读材料一回答:说说你生活中见过的大家遵守规则的例子(两个),并分享你对这些事情的感受。
    2. (2) 阅读材料二回答: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3. (3) 阅读材料三回答:如果你是小慧同学,请用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对行人闯红灯提出劝告。(可从生命、规则、法律等角度。)
  • 19. 【社会生活讲道德】

    某中学八年级举行“发扬美德,榜样同行”的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在活动中选出了陈虹、冯宇、张明三名美德少年。给三名同学的颁奖词分别为:

    ①冯宇:他从来都是一诺千金,无论什么时候,无做什么事情,他都是一个深受大家信任的人……

    ②张明:他以“敬人者,人恒敬之”为人生格言。他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

    认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对①②二位同学颁奖词的解读中,你分别读出了哪些美德?
    2. (2)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名同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他(她)的美德?
    3. (3)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名同学,谈谈我们应该践行他(她)的美德的理由有哪些?
  • 20. 【遵守法律好公民】

    材料一: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后因经常偷窃财物,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多次拦路抢劫,伤害他人。

    材料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难免遇到一些违法犯罪行为,面对歹徒行凶我们该如何应对?李海同学认为:歹徒凶恶又狡猾,要躲。赵红同学认为:歹徒虽然很可怕,我们斗争要有方法。

    1. (1) 阅读材料一回答:你从陈某的经历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2. (2) 阅读材料一回答:陈某的行为为什么构成犯罪?陈某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3. (3) 阅读材料二回答: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